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羊栖菜为原料,经热CaCl_2溶液提取得到岩藻聚糖硫酸酯(SF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化学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理化性质,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表征。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方法制备不同体积比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Fuc/Cs)纳米粒子(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的质量浓度均为1 mg/mL),测定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并研究其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羊栖菜岩藻聚糖硫酸酯主要由甘露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和岩藻糖组成,物质的量比分别为3.96%,0.37%,0.42%,27.20%,68.05%;分子质量在101.5~701.0 ku范围内;总糖含量56.42%;蛋白质含量1.56%;硫酸基含量21.07%;化学法未检测到糖醛酸。不同Fuc/Cs比例(0.6∶1~1.4∶1)的纳米粒子粒径在330~450 nm之间。当Fuc/Cs比例为1.4∶1时,粒径最小;当Fuc/Cs比例为0.6∶1时,粒径最大。Zeta电位的范围为27~31 mV,多分散系数(PDI)的范围0.2~0.29,表明纳米溶液体系稳定。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在85%~93%范围内,且随着Fuc/Cs比例的增大而降低。不同比例的纳米粒子在人工胃液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粒径、Zeta电位、PDI、Fuc复合率变化不大。在人工肠液中,纳米粒子的粒径显著增大,Zeta电位均为负值且绝对值减小,PDI变大,表明纳米粒子发生膨胀、解聚。当Fuc/Cs比例为0.6∶1,0.8∶1,1.4∶1时,Fuc复合率显著降低,尤其是比例为1.4∶1时,复合率降至36%。结论:当羊栖菜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纳米粒子Fuc/Cs比例为0.6∶1,0.8∶1,1.4∶1时,在人工胃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人工肠液中表现出良好的解聚性,可作为潜在的口服药物运载体系。 相似文献
2.
鼠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及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热水浸提法,复合酶解法提取鼠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最佳工艺参数及纯化工艺.结果表明:在pH为6,时间为5 h,温度为98℃,料液比为15的条件下浸提,鼠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为3.15%,总硫酸根质量分数为0.87%;采用复合酶解法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最佳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为1.7%,pH为5.5,时间为1h,温度为45℃,在该条件下鼠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为3.6%,总硫酸根质量分数为1.1%,岩藻聚糖硫酸酯经DEAE-52阴离子纤维素变换层析分级得到F1、F2,F3,F4,F5五个组分,硫酸根含量分别为0、3.94%、6.57%、12.60%、38.08%.将含有硫酸根的组分F2、F3、F4、F5分别经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分级纯化后得到f1、f2、f3、f4、f5、f6六个级分,其中f2、f4为大分子质量凝聚体,f1、f3、f5、f6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5×104、7.13×104、1.325×105、7.99×104. 相似文献
3.
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发现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有关海藻多糖活性功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及其调血脂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发现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有关海藻多糖活性功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及其调血脂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含有硫酸基团的水溶性杂多糖,结构复杂,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凝血、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使其在功能性食品、健康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不同的原料及其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对其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生物活性。且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的解析方法也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岩藻聚糖硫酸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组成分析及抗血栓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声波热水浸提工艺从亨氏马尾藻中提取并经脱蛋白等初级纯化过程得到岩藻聚糖硫酸酯(F)。将F过DEAE C-52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得到次级纯化后的岩藻聚糖硫酸酯(F1)。对F、F1进行化学组成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其单糖组成。通过体外溶栓实验、小鼠肺栓塞实验以及出血实验对F及F1进行抗血栓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与F相比,F1总糖含量、岩藻糖含量、硫酸基含量、单糖组成的种类均增多。中、高剂量的F、F1对血凝块有明显的溶解作用,且高剂量的血块溶解率显著高于尿激酶阳性对照组(P0.05,P0.01)。F及F1均能降低肺栓塞模型小鼠的死亡率,且高剂量的F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低、中、高剂量的F、F1均显著延长出血时间(P0.05,P0.01),F1低、中、高剂量组的出血时间均分别高于F各剂量组。F、F1各剂量组与肝素钠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出血时间的延长率明显小于肝素钠对照组。说明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F、F1有较好的抗血栓活性,出血危险性较小,且F1抗血栓作用优于F。 相似文献
7.
8.
采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液进行纯化,研究膜截留分子量、跨膜压力等对膜通量及纯化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膜污染后的清洗效果。结果发现:截留分子量200 k Da的UV200膜最适于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所得固形物产品中总糖含量高达56.12%,蛋白质含量仅为6.37%,岩藻糖含量为36.34%,硫酸根含量为10.75%;超滤工艺优化结果显示,跨膜压强以0.2 MPa为宜,蛋白质脱除率高达91.09%,色素脱除率可达65.30%;膜污染后,采用含酶强碱性清洗剂可有效去除膜面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饮料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带为原料,研制富含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功能饮料。苯酚硫酸法测得海带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3.297 mg/m L,此浓度比较适合大规模生产。以柠檬酸、苹果酸、甜蜜素、柠檬酸钠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筛选出最佳试验配方为海带汁添加量为30%、蔗糖6%、柠檬酸0.06%、苹果酸0.06%、甜蜜素0.026%柠檬酸钠0.03%、山梨酸钾0.04%;产品经3个月稳定性试验后,总糖量基本不变,饮料澄清,无细菌滋生。 相似文献
10.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免疫学评价方法,研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海带粗多糖为原料,采用酸提取、离子交换和自由基氧化降解法制备得到不同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F-2、Fa和Fb的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造成免疫低下模型后灌胃。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F-2、Fa和Fb组小鼠分别灌胃F-2、Fa和Fb不同剂量多糖溶液(分别为25、50、100mg/(kg.d)),阳性对照组灌胃盐酸左旋咪唑(20mg/(kg.d)),进行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F-2、Fa和Fb组均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质量/体质量比值,提高血清溶血素含量和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且F-2和Fa组能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但Fb组对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免疫低下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且中、低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及基本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粗糖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采用铜-过氧化氢氧化降解法获得低分子量多糖,对降解条件和产物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离子交换色谱中加入一定浓度氯化钠,可以获得高硫酸根和岩藻糖含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硫酸根的位置在C2或C3上,糖构型属于α-D-吡喃糖。研究表明自由基氧化降解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条件与其硫酸根和岩藻糖含量有关,硫酸根含量越高,多糖越难以降解。最优降解条件:60℃下,500μL 20mg/mL糖溶液,加入0.0267mol/L乙酸铜,F3、F4加10μL 15%H2O2,F5加50μL15%H2O2,反应4h。采用PAGE凝胶电泳方法可以很好的分析氧化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14.
15.
该文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并比较其酯化修饰前后的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三氧化硫-DMF法和三氧化硫-吡啶法制备硫酸酯化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反应温度、酯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氧化硫-DMF法的最佳修饰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酯化剂用量1. 2 g、反应时间为3 h,产品取代度可达15. 63;三氧化硫-吡啶法的最佳修饰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酯化剂用量1. 2 g、反应时间为3 h,产品取代度可达13. 31。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硫酸酯化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均显著提高,且三氧化硫-DMF法所得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略高。 相似文献
16.
优化铜藻中岩藻黄质提取工艺与分离纯化工艺。本研究以新鲜铜藻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对岩藻黄质的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优化,随后采用6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岩藻黄质,进行静态吸附与解析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5%,超声时间21 min,液料比38:1,提取次数为1次,所得岩藻黄质的提取得率为200.28 μg/g(FW)。拟一阶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诠释6种树脂吸附岩藻黄质的动力学行为,并结合动态吸附与解析结果筛选出最优性能的层析树脂为KP670型大孔吸附树脂(R2>0.99),一步柱层析使岩藻黄质质量分数从0.9%提高到31.07%。实验证明了该提取纯化铜藻中岩藻黄质的系列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亨氏马尾藻中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SPF),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利用Statistica软件分析多糖提取率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再通过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优化SPF的工艺参数。建立了多糖提取率与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即:Y=10.40+0.52A-0.047B+0.32C-0.28AB+0.13AC-0.12BC-0.52A2-0.13B2-0.46C2。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pH6.00,提取温度80℃,提取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57h,超声时间48.5min,超声功率350W。SPF得率可达10.32%,SPF中总多糖含量为36.65%,岩藻糖含量为7.35%,硫酸根含量为13.60%。 相似文献
18.
从亨氏马尾藻中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SPF),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利用Statistica软件分析多糖提取率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再通过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优化SPF的工艺参数。建立了多糖提取率与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即:Y=10.40+0.52A-0.047B+0.32C-0.28AB+0.13AC-0.12BC-0.52A2-0.13B2-0.46C2。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pH6.00,提取温度80℃,提取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57h,超声时间48.5min,超声功率350W。SPF得率可达10.32%,SPF中总多糖含量为36.65%,岩藻糖含量为7.35%,硫酸根含量为13.60%。 相似文献
19.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硫酸化多糖,多来自于褐藻和棘皮动物,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得到广泛研究。有研究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与其硫酸基团有关,因此对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硫酸化修饰将有利于提高其生物活性。本文简述了硫酸基团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的影响;介绍了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硫酸化方法,其中包括三氧化硫-吡啶法、氯磺酸-吡啶法、三氧化硫-N,N-二甲基甲酰胺法以及浓硫酸法;最后阐述了硫酸化修饰后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的变化,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硫酸化修饰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70-75
研究H2SO4降解法制备不同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条件及其产物的化学组成。依次采用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H2SO4降解法、Sephacryl S-200凝胶色谱,制备不同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运用高效凝胶色谱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并借助衍生化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其单糖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在60℃下,含有1%岩藻聚糖硫酸酯的0.05 mol/L H2SO4溶液反应4 h和8 h时后,可以有效可控地将围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经纯化后得到MMWF1、MMWF2、LMWF1、LMWF2四组分,其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15.49、7.65和7.21 k D,总糖含量分别为57.89%、55.45%、56.18%和52.64%,硫酸基含量分别为18.89%、25.11%、14.42%和19.76%。另外,4组分均由鼠李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但各组分的单糖含量不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其均含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和硫酸基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