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良皋 《新建筑》2007,(3):52-58
叶廷芳先生肯定中国人创造的文明先进、文化灿烂,但从明代中期开始衰落。他以为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心态。他从对历史之误读,而采纳了自“五四”以来的流行说法,把中国之衰落归咎于中国文化本身,忽视了清朝入关之承袭绝对皇权专制而实施300年民族压迫,置中国命运于万劫不复之地。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中国建筑在明代已露头的文艺复兴也被中断。叶先生正文从七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反思并提出本于良好愿望的建议,由于立论基点之欠正确,几乎全盘不得要领。笔者主张:中国建筑传统必须继承,保护遗产必须具有继承传统的积极目标,更须放眼世界,通过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补课,达到整合东西方建筑文化成为世界体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新装饰》2004,2(7):30-35
The Museum of moclern Art.Moma国际寓所是由当代集团投资,北京当代鸿运房地产经营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座国际寓所,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大量艾伯利作为这所高凯寓所的设计者之一,他为了营造人们“心理的健康”而努力,他制造了可与历史比美的MOMA“织锦紫铜立面”,以及“非常放松的在家里。不紧张的随意自由的享受空间”。从以下Eberle大量的演讲和对MOMA的诠释中,从他的建筑以及他的先进设计理念中,从他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和观念中,我们会对“建筑是表现为空间的时代意志”有一个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张德沛 《建筑创作》2006,88(10):160-162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从军队退伍后考入了西南联大先修班.1946年随学校返回北京。我选择清华大学建筑系有两个原因其一,我喜欢建筑专业,其二.我是梁启超的崇拜者。他不屈不挠.反对帝制的革新精神令我敬仰。得知清华大学新建建筑系的系主任梁思成先生是梁任公的长子.而且当时被誉为“国宝”。他热爱祖国建筑.留学美国回国后拖着半残之躯.与他身患重病的夫人、一代才女林徽因先生,一同风尘仆仆地奔走于祖国大地南北,跋涉山川.对祖国城乡传统建筑进行艰苦的测绘和研究。他们热爱祖国.寻密探奥.坚持不懈地研究祖国建筑文化的精神令我敬佩万分.使我在昆明就意无反顾地选择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里所编辑的学生名录里得知.西南联大分到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有888人,  相似文献   

4.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5.
高介华 《华中建筑》1998,16(4):23-24
如果说英国的建筑史学家弗列治次在他所编绘的“建筑之树”———这棵大树上,“中国及日本的建筑”还能凑合成一小小的枝丫得到存在,那么英国建筑师法古孙(JamesFerguson)就干脆把中国的文化也一古脑儿压入了地下。因为“中国无哲学、无文学、无艺术,建...  相似文献   

6.
与人类生活相伴相生、又被列为人类七大艺术之首的建筑,其如何健康发展,永远值得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思,也激励着建筑师们为之不懈探索。建筑专家窦以德毕生磨一剑,以建筑学为己任,对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文化、建筑历史、建筑评论等,既广泛涉猎又潜心思考,既博采众长又独辟蹊径。同时,他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方向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7.
当德国的建筑师正在为自身的建筑个性和风格而努力时,他们的中国同行则被视为繁荣的市场经济中的服务提供者和空间生产者。他们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建筑。首先重视的是建筑的外观及其形象价值。建筑的内在生命基本上是标准化的产物。在德国,建筑师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和中国迥然不同。他更多地被当作专业的顾问。通常情况下他必须负责建筑的全过程:从第一张草图到建筑最后的验收。相应的,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限于一个具有标准化房间的精美外壳。建筑应具有更多的价值,契合其所处的城市建设环境,通过富有创意的内部设计激发在其中工作或居住者的活力,提供生活的享受,或者增强建筑所有者的“公司形象”。在中国,市场是新生而无序的,客户本身毫无经验,企划过程非常混乱。数量依然比质量重要。这方面,建筑师事务所也只能是所处的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的最高目标就是增长。如果在相同对间内能做三个项目,为什么只作一个呢?几乎所有的方案都有人买单,因为在德国的市场或多或少的已经饱和了的今天,中国却依然具有庞大的需求。因此,建筑的生产过程在中德两国有显著的区别。就像Joseph Rykwert所言,一个城市的肌理“是对无形事物,对其所在的社会以及对其精神的有形的反映。“城市的面貌和建筑的样式只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而中国是个正处在巨大变动中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温子先一直在做Architecture而非Building;他的建筑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而非形式;他做的建筑是城市的地标或将成为城市的地标;他性格温和却极具“野心”,希望自己的建筑能够影响城市的文化和性格。  相似文献   

9.
吴耀东 《华中建筑》1991,(1):74-77,29
1966年3月4日,在英国剑桥建筑学院,P/A杂志在几个年青建筑师中间举办了一次生动的讨论,主要发言的就是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他明确表示基于人的爱好、需求和行为,结果可被证实是功能主义的一个新的分支。他公然抨击那种从单幢建筑出发,象建筑师传统视觉设计方法那样,似乎大部分建筑问题与环境的混乱无关。参加讨论的有五位建筑师,他们是:(1)克里斯托弗·亚  相似文献   

10.
饶维纯 《华中建筑》1999,17(1):11-14,28
文章通过对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阐述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文化不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所体出现来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偏重于理性,精神偏重于感性,物质是基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建筑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与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以来,从文化热带来建筑文化的研究,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建筑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识,而且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建筑文化研究的对象、传统建筑文化的源与流、中西建筑文化比较……等等。但从整体研究方面必然还留下一些空白,可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如何对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进行研究,以祈在专业与社会各方面得以重视,使城市建筑文化得以宏扬与延续。 优秀的建筑(传统的与现代的)是一个城市、地区文化的结晶、瑰宝与珍品;也往往是体现该地区的历史特点、历史的见证与生命  相似文献   

12.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但人类的不同发展时期建筑文化是不同,如果以建筑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为标准来划分人类建筑文化,大约可分为早期建筑文化、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文化、未来建筑文化这样四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CHIASMUS建筑设计事务所是一个国际化的事务所,其研究实践涉足方方面面的领域,作为创始人之一,柯卫带领他的团队在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城市设计等领域均有所建树,也由此被外界评价为新锐设计师,但他却始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情有独钟、,从方家胡同46号,到正在进行中的太原万科蓝山工业区改造,柯卫乐此不疲并渐入佳境。一个新锐建筑师为何如此痴迷于旧工业建筑改造?对于改造的态度和支持他及他的团队不懈努力的信念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了柯卫的  相似文献   

14.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也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时代精神与历史文化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技术手段层面进一步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5.
梅青  四维 《中外建筑》1998,(2):19-20
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建筑文化与人类其他门类文化一样有极强的渗透性。 中国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南京条约》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作为外来建筑文化与闽南建筑文化交汇点之一的鼓浪屿,其建筑展示了一个西方建筑文化在中国由被排斥、否定,到被模仿、合成直至消化吸收、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这样一个过程,向人们揭示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互动到交融的历史。 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览地”之称。有闽南固有风格,  相似文献   

16.
王颂 《建筑创作》2005,(4):32-32
我对法国的早期印象来自学建筑时对巴黎美术学院体系的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华揽洪先生在中法建筑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那时从法国回来.带回许多法国的建筑文化信息。华揽洪先生可以说是当时促进中法建筑文化交流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相似文献   

17.
钱骏 《山西建筑》2011,37(28):34-35
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当代建筑的内在关联,结合贝聿铭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探讨了他所设计的建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总结归纳了贝聿铭的建筑理念,以期指导建筑设计工作更好地传承我国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8.
王铎 《华中建筑》1997,15(2):66-69
通过对建筑文化哲学观的阐释,分析了名城洛阳的建筑创作实践,将洛阳建筑纳入河洛建筑文化体系,认为现今的河洛建筑文化是以现代建筑为主流的多元建筑艺术文化的组合。并提出了“古都文化,河洛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建筑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建筑文化、文化热与文化危机建筑之于人的真正重要性在于它同生命活动本质与内在的关联,或者说,在于它鲜明而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根本的属人性。当代建筑活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如基本目标的迷失、价值意义的混乱。思想行为的盲目、场所感的消失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缘于对建筑人文价值与人文属性的漠视或遗忘,而漠视和遗忘的原因又显然在于现代人严重地割裂了建筑活动同生命活动的根本联系。因此,重新关注并努力恢复这种联系就成为当代建筑文化建构中最迫切最根本的课题,也是建筑批评的核心任务。在近年来有关建筑的思考和探…  相似文献   

20.
朱玲 《中州建设》2014,(8):80-80
印象中,萧默先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热烈、直言,有启智社会的使命感,身上那种知识分子的热血情怀让人动容。他倾注大量心思关注社会,因而时时显得忧心忡忡。他从不掩饰内心的不满和忧虑。他的理想和热情同样倾注在建筑艺术的研究中。作为一个建筑学家,他在专业领域卓有建树;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有机会把自己毕生的学术研究呈现给热爱建筑艺术的普通读者,能够教会他们在流派各异、有些浮夸的建筑物林立于城市的这个时代,学会判断和欣赏,能够分析和理解建筑师的意图。他想告诉人们艺术欣赏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他害怕人们在光怪陆离的建筑形体面前,丧失自我的独立思考。他觉得没了根的文化,其实会摇摆不定。中国建筑的根在中国文化,这样的根应该牢牢掌握在建筑师以及欣赏者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