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混凝-电渗析耦合工艺对汾河排污渠中COD和氨氮的去除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治理汾河污染。混凝预处理中最佳混凝剂是聚合氯化铝,最佳投量为6mg/L,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73%和77%,且吨水处理成本低。出水进入电渗析器处理,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63%和96.4%。因此,采用混凝-电渗析耦合法处理汾河排污渠污水,出水中COD和NH3-N的浓度分别为24.3mg/L和1.5mg/L,COD和NH3-N总去除率分别为90%和96.9%,完全满足地表水Ⅳ类标准的水质要求。NH4+的迁移符合一级动力学。此法工艺流程短,技术先进,能耗低,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实验室装置和现场中试装置以阜阳金种子酒厂废水为进水,采用IC厌氧反应器+SBAR反应器中试处理工艺,IC厌氧反应器的进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30000mg/L和160mg/L,出水浓度COD和NH4+-N达到1000mg/L和70mg/L左右,一、二级IC厌氧反应器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5%、75%以上,NH4+-N去除率分别在22%、17%左右;SBA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是480 min,COD容积负荷达到4.0 Kg COD/(m3d),出水COD、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达到在92%、79%以上,出水pH值在7.0以上.该工艺处理最终出水COD和NH4+-N浓度则分别低于100mg/L、10mg/L.出水均达到《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7631-2011).  相似文献   

3.
采用兼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对某化工厂的苯胺基乙腈放心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用化常常同淀法对生化处理出水中的NH3-N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1000-2000mg/l,NH3-N为300mg/l时,出水CODCr为200-300mg/l,NH3-N为30mg/l,处理出水能达到作为化工生产工艺回用冷却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膜生物反应器中MLVSS为4000-5000mg/L时,COD的去除率可达98%左右,NH3-N的去除率可达99%左右,但随SRT的继续延长,污泥浓度的增加,使得内源呼吸加剧和大量微生物死亡,导到处 海COD上升,SMPnd含量增加,出水COD存在波动性,但COD的去除率仍在94%左右,同时SMPnd的增加会抑制硝化作用,NH3-N的去除率会略有下降,可持续在92%左右,低温和有机负荷的冲击对COD的去除影响不是很大,但对NH3-N的去除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在平行运行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单独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以及BAC+MBR联用工艺应对饮用水源氨氮冲击负荷的效能.结果表明,单独的MBR具有优异的应对水源突发性氨氮污染的能力:ρ(NH3-N)在原水中为8~10 mg/L的情况下,出水中仅为(0.36±0.15)mg/L,而且出水中仅在进水ρ(NH3-N)高达9.74 mg/L时产生了短暂的NO2--N积累现象.BAC由于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有限,并且出水中始终存在NO2--N积累.而BAC+MBR联用工艺也能在氨氮冲击负荷时较好去除NH3-N,ρ(NH3-N)在原水中为8~10 mg/L时可在出水中降至(0.39±0.19)mg/L,但是出水中产生NO2--N积累的时间明显长于单独的MBR.然而,BAC+MBR联用工艺能通过两级生物屏障更好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因此建议根据原水水质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降雨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安市降雨过程中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分析,研究了雨水中污染物来源及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径流雨水中SS、COD、NH3-N、TP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标准;其中SS、COD、TP主要来源于径流过程雨水对下垫面的冲刷,NH3-N主要来自源于降雨对大气的直接淋洗;径流雨水中各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呈下降趋势,最终趋于稳定;雨水径流污染物SS与COD、TP、NH3-N的相关性较强,说明污染物质多以SS形态存在,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雨水处理的关键是去除雨水径流中的SS.  相似文献   

7.
The conventional fixed-bed biofilm process has disadvantages of easily blocked,high headloss and short operation cycle.For overcoming these disadvantages,a multi-stage biofilm reactor(MSBFR),in which the lightweight floating filter was dominant,was set up and operated.For detail investigation of the system when treating municipal wastewater,the succession characteristic of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had high efficiency to removal COD,SS and NH4+-N.The concentration of COD,SS and NH4-N in effluent were maintained lower than 40 mg/L,5 mg/L and 2 mg/L even though the concentration of COD,SS and NH4+-N in influent were 232-663 mg/L,105-245 mg/L and 23.7-62.7 mg/L,respectively,and the empty bed retention time was 3 h.Furthermore,biofilm samples taken from the column 2nd in height were analyzed by PCR-DGGE.The result of PCR-DG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had a little change in height and the dominant groups were Paracoccus sp.,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Pseudomonas sp.and Bacteroidetes bacterium.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A/O工艺,在进水COD为500-600 mg/L,NH3-N为80-90 mg/L,pH7.0-8.0,溶解氧为2-3 mg/L,温度为18-25℃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不同海水盐度(10%,30%,50%,70%海水比例)对有机物及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对系统短程硝化的影响,以及对活性污泥结构与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盐度在30%范围内,经驯化稳定后,系统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左右,NH3-N去除率受盐度影响程度相对更小;控制海水盐度在30%以上,系统可实现短程硝化;海水盐度为50%时,亚硝化率可达到97%,且较为稳定;随海水盐度的增加,污泥絮凝体由开放、疏松变得封闭、紧密,SVI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9.
山地城市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主城某大学校园为例,对路面、屋面和绿地等3种典型的城市下垫面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指标包括pH、悬浮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研究结果表明:除TP外主要污染物质的平均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降雨径流SS的平均浓度可高达1.73×103mg/L,COD和NH3-N平均浓度可高达76.25 mg/L和3.67 mg/L;存在显著地初期冲刷效应,混凝土路面的SS、COD、NH3-N的初期径流浓度分别为2.33×103mg/L、106.4 mg/L、5.64 mg/L,初期径流浓度相当于全场降雨径流浓度的2-4倍左右,其最高值出现在产流后10~15 min内。对比3场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径流水质,降雨强度越大,径流污染物浓度越高,其中降雨强度对大坡度路面的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将气水交替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中试试验,考察该反应器对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际污水碳氮比为4的条件下,AMBR对COD和NH4+一N的去除率在90%左右,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低于20mg/L和5mg/L,但对TN的去除能力有限,出水平均质量浓度为22.4mg/L,去除率仅为38%.通过在...  相似文献   

11.
在温室型MST装置中加入人工浮岛构成生态/生物一体化装置,出水经过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将此组合工艺用于分散生活污水处理中,研究其可行性。研究发现当COD、NH4+-N、TN进水浓度分别为323.46mg/L、25.98mg/L、34.57mg/L时,出水浓度分别为28.79mg/L、0.93mg/L、9.65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96%、72%,达到了《城镇污水出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的标准,证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PbO2/Ti阳极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开发的新型PbO2/Ti电极作阳极,对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电化学氧化法处理,研究了极板间距、电流密度、温度和电解时间对COD和NH3-N去除率的影响,考察了处理后出水的可生化性.研究结果表明:极板间距合适时,COD和NH3-N的处理效果较好;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和电解时间的延长,COD和NH3-N去除率均提高;处理后出水可生化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硝化菌增长的Haldane模式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反应器是碳氧化(COD降解)和NH3—N硝化合并处理工艺的最佳反应器,给出了曝气池NH3—N的最佳浓度(7.4mg/L).在此基础上,采用单级活性污泥法处理同时含有COD350—400mg几和NH3—N150mg/L的树脂生产废水,结果表明:当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时,NH3—N的硝化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0%和65%,将HRT延长至10h,NH3—N可完全硝化,而COD的去除率并不降低。  相似文献   

14.
将ABR反应器与MBR反应器相结合,构建ABR/MBR优化组合工艺(CAMBR),并用于处理城市污水(pH6.5~8.5,温度25±1℃)。结果表明,CAMBR反应器在HRT为7.5 h,回流比为200%以及DO为3 mg/L时,反应器运行稳定,出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COD、NH4+-N、T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0.4、10.6、0.31 mg/L;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3%、99%、79%和92%。膜池强化了系统去除功能,对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13%、10%和18%。  相似文献   

15.
焦化废水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化废水中含有一些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较高质量浓度的氨氮,生物处理出水不易达标排放.因此,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当臭氧投量(质量浓度)为110 mg/L时,废水颜色基本脱除,生物处理出水中部分残留有机物得以降解;继续采用生物活性炭工艺,化学需氧量(COD)总去除率平均可达77.1%,NH4+ -N的去除率达到31.6%,可以满足废水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污泥龄作为维持活性污泥活性和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已显示出比其他参数更重要。试验以校内生活污水为对象,通过污泥转移SBR工艺,研究了污泥龄分别为5、10、20、30d时,系统COD、NH4+ -N、TN、PO4^3- -P的去除率以及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泥龄10d时,系统COD、NH4- -N、TN、PO4^3- -P去除率分别可高达81%、94%、62%、95%,并且系统沉降性能良好,系统整体脱氮除磷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采用IC-ALR的新型工艺处理含有大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去油脂泔水。结果表明,在适应期采用快速提升负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污泥的活性,加速污泥颗粒化;稳定运行期,当进水有机浓度达到22.4 g/L时,COD去除率高达91.7%,出水中9.2~10.1 mmol/L的VFA含量不会影响IC的稳定运行。利用ALR处理IC厌氧消化液,当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达到1 850和420 mg/L时,ALR反应器能够去除进水中75%的COD和91%的氨氮,出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420和40 mg/L。  相似文献   

18.
以木炭作为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并以初沉池出水为原水启动挂膜,研究两级木炭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各级挂膜启动状况,考察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启动初始阶段,两个滤柱对C0D的初始去除率均达到60%以上,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填料表面能形成稳定的生物膜;两级滤柱串联运行过程中,一级滤柱对C0D的去除起主要作用,二级滤柱主要用于去除NH3-N,两级木炭曝气生物滤池在启动后期对COD和NH3-N的累积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分子筛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分子筛对模拟含氨氮废水进行研究,分析了吸附过程中粒径,温度,pH值,停留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去除效果随着分子筛粒径的减小而增加,4 g粒径小于2 mm分子筛对100 mL浓度为5 mg/L的模拟氨氮水的去除效果达到了80%,停留时间与去除率呈正相关,当40 min时反应基本达到了平衡,在弱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氨氮去除率有所增加,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开发利用洗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系统实现焦化废水大循环零排放新工艺,进行煤粉吸附处理焦化废水二级出水试验.考察了煤粉吸附主要因素:煤种、矿浆浓度、初始浓度对焦化废水COD和氨氮吸附特性的影响.原水初始浓度C0对污染物去除率和吸附容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吸附容量随C0升高而提高.初始浓度相同时,肥煤吸附COD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略高于焦煤;矿浆浓度100 g/L时污染物去除率均高于矿浆浓度80 g/L;肥煤与焦煤吸附NH3-N的吸附容量明显低于吸附COD的吸附容量,说明煤表面优先吸附有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