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路由优化过程当中通信实体之间的认证难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登录报文的认证方案,从而保障和实现了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安全.  相似文献   

2.
Mobile IP中组播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在Mobile IP中实现组播的方案,它引入了移动组播网关的概念,并用它来管理Mobile IP中的组播.整个过程分为接收组播包和转发组播包2个阶段:在接收阶段,移动组播网关可以通过将自身加入组播树或由隧道从某一个移动主机的家乡网络来获得组播包,完全消除了"隧道会聚"问题;在转发阶段,移动组播网关采用建立局部的组播树或者是通过隧道的方式向移动主机转发组播包,保证了路由效率和可靠通信.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了建模和性能分析,数值分析表明,新的方案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路由优化过程当中通信实体之间的认证难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登录报文的认证方案,从而保障和实现了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安全。  相似文献   

4.
异种网络间的Mobile IP切换问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GPRS和IEEE 802.11 WLAN网络以及采用Mobile IP在这两种网络间提供移动性支持的方案.分析了Mobile IP在异种网络间的切换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驻留计时器和多条隧道技术解决切换过程中的时延问题、包丢失问题以及乒乓效应的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利用密码学知识以及洋葱路由原理,结合电子商务系统工作特点,以防范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为前提,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性检测协议,给出了该协议的详细实现步骤;并利用该协议和电子商务协商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安全电子商务系统MASEC,并用Aglets系统对该工作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证明:设计的MASEC系统是可行的,降低了人机对话交互的复杂度,提高了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Mobile IPv6协议实现的产品可能存在与协议说明不一致的问题,对Mobile IPv6展开协议一致性测试。首先根据RFC 3775提取了Mobile IPv6的一致性测试需求,并针对协议特点设计一种主被动测试相结合的新测试方法,然后运用有限状态机模型为移动节点、家乡代理和通信节点创建形式化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使用U方法自动生成了14条测试例。最后,对Red Hat Linux 9.0环境下的mipv6-1.1-v2.4.26协议实现进行一致性测试实践。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被测实现与协议说明之间存在不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传统网络系统监控中数据采集技术及移动代理的分析,以主机监控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将移动代理应用于网络主机监控中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节省网络负载,适应网络的复杂环境,提高网络主机监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讨论了如何采用移动代理平台软件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数据量大、媒体类别多、存储分散、表现形式多样和持续动态增长等特点,在引入了Mobile Agent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obile Agent的远程教育分布式信息资源集成平台模型,分析了平台构建中应用Mobile Agent的关键问题.系统实现采用业界主流的Struts Hibernate Spring轻量级J2EE架构,并借助XML-RPC解决资源目录中心和分布式资源库节点之间的信息同步问题.Mobile Agent技术能有效解决现阶段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分布式计算相比较 ,MobileAgent模型无疑具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使Agent具有了类的一切特性。其中 ,事件驱动是MobileAgent完成用户给定任务的根本保障。通常情况下 ,为了完成某项任务Agent要在网络 (可能是异构网络 )中频繁移动 ,而在移动过程中Agent又必须考虑自身及Agnet平台的安全问题 ,这些都对MobileAgent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ava语言由于其对移动代码的支持和高度的安全性使它成为开发MoblieAgnet的首选工具。以Java语言为基础 ,提出了MobileAgent模型的一种可行性实施方案 ,并制定了相应的MobileAgent模块 ,从而为MobileAgent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Java语言的Mobile Agent实施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传统的分布式计算相比较,Mobile Agent模型无疑具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使Agent具有了类的一切特性,其中,事件驱动是Mobile Agent完成用户给定任务的根本保障,通常情况下,为了完成某项任务Agent要在网络(可能是异构网络)中频繁移动,而在移动过程中Agent又必须考虑自身及Agnet平台的完全问题,这些都对Mobile Agent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ava语言由于其对移动代码的支持和高度的安全性使它成为开发Moblie Agnet的首选工具,以Java语言为基础,提出了Mobile Agent模型的一种可行性实施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Mobile Agent模块,从而为Mobile Agent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所提出的分层移动IPv6(Hierarchical Mobile IPv6, HMIPv6),通过引入MAP(Mobility Anchor Point)来降低移动IPv6网络绑定更新所产生的信令开销,但HMIPv6没有指明如何配置MAP及MAP域的具体方法。本文基于移动节点MN(Mobile Node)的移动跳数,提出一种动态选择MAP及配置MAP域的具体方法,以实现HMIPv6,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寻呼策略及其优化模型,对寻呼区域进行优化设计,指出了引入寻呼降低信令开销的一个条件。此外,对所给出的策略进行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移动节点在穿越防火墙过程中给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个基于SKIP 的方案,通过认证报头(AH)和负载安全封装(ESP)的相互协作,构筑了一个数据安全隧道,从而既保证了数据通信的顺利进行,又保护了专用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移动云计算中切换用户的服务质量,对基于移动代理的切换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该机制下用户切换和接入控制问题,在切换业务占优的接入控制模型下,根据不同业务效益的差异建立效益函数,利用业务总效益最大原则提出了一种能保证切换用户可靠通信的接入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接入控制算法不仅能保证用户在切换时的通信可靠性,而且还能最大化系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移动医患互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用于医患互动的主要形式是Internet网络技术,实现医院介绍和就医指南等业务.但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SMS、USSD等)进行医患互动的形式目前在国内尚属少见.基于这种需要,设计了一种移动医患互动系统,并在连通中国移动短信网关的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的整体功能.具体阐述了该系统的系统构架、功能模块,并重点介绍了短消息网关(ISMG)子系统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移动Agent的移动通信网络安全认证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网络平台,并使用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安全认证机制来保证系统既可以快速、方便地推出新业务,又可以实现业务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云计算为部署大量移动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用户在不稳定的通信条件下访问云资源往往需要大量的能耗,制约了移动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对此,提出了基于用户交互行为最大化的链路预测方法.首先在数据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基于互动关系改进的交互度方法对已知用户访问的数据进行预测;再结合基于用户行为的社交网络Friendlink方法对预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利用数据预存储机制来预存上述预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不涉及用户隐私信息,并提高用户下次访问命中率的情况下,达到了预期的手机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传输不稳定和定位精度较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移动机器人自主动态定位系统,通过实时选择邻近信标节点,确定节点坐标构成的边界,绘制局部网格空间,实现机器人动态定位.利用接收信号强度指标实现测距,然后采用基于测距的改进近似三角形内点测试(APIT)算法完成定位,再使用卡尔曼算法修正定位误差.该方法适用于室内网络传输不稳定的实际情况,采用卡尔曼滤波器获得最优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移动机器人自主动态定位方法比基于网格的极大似然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度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移动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出发点,以目前较为主流的LTE类基站项目为载体,按照移动通信从业岗位所要求的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设计开发了移动通信综合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完成LTE基站相关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移动通信相关知识,训练技能点。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采用混沌实现移动通信中用户身份认证的方法。利用Logistic—Kent二阶级联映射产生混沌时间序列,通过对混沌序列量化、编码产生认证随机数和密钥。与传统移动通信身份认证方法的比较,该方法提高了移动通信中安全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状结构的在移动IPv6网络中实现Anycast服务模型,该模型采用了Unicast与Multicast技术。在该模型中,每个组成员只通过一个归属地址(无需转交地址)就可以完成与客户端的数据通信;组成员移动到外区时,无需向归属代理注册,也无需在归属代理与转交地址之间建立隧道,针对路由优化情况,Anycast组成员也无需向客户端发送转交地址的绑定消息;根据网络的拥挤情况动态地选择最优组成员,解决了在移动IPv6网络中IPSec很难实现的问题。在IPv6模拟环境下,实验数据证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有效性以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