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指导策略和具体方法措施为论文的切入点,通过探讨气候与建筑相互关系、建构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具体的应用实践,提出适应气候的设计,利用自然气候要素的特性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为因地制宜,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应同时考虑宏观区域气候和微观场地微气候。但目前行业内主要以区域气候作为考量,该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文通过场地微气候调查案例,综合分析区域气候与场地微气候的关系,经实际数据与设计策略的对应,证明场地微气候调查数据对绿色建筑设计具有积极的辅助意义,以期为同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微气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方方面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劣。文章主要从植物、风场、水景形式及负离子含量等方面研究微气候对水景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杰  丁山 《建筑与文化》2016,(11):233-235
山西路广场是南京市鼓楼区集商业游憩为一体的综合性市民广场,结合场地区位、现状及使用人群等方面对该广场进行的概念性改造设计,是基于城市微气候调节理论的研究成果,以现实依据对场地进行系统的改造设计,为生态可持续性城市广场设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生态可持续性城市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论文基于自然与设计相结合的角度,在住区组团设计阶段,针对寒冷地区建筑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对太阳辐射、日光、风等自然因素分析,把其气候因素加以充分利用和改善,来做到满足人类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小消耗自然界的能源,给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娅  荣丽华 《山西建筑》2009,35(18):42-43
对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在使用中能耗大,人体的舒适度低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外部环境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和颜色方面介绍了微气候设计策略,以改善办公建筑微气候,达到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气候建筑设计方法的分析,阐明微气候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追求自然、高效、经济、生态的思想,对于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分析,讨论了实际工程与软科学之间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关系,肯定了热过程计算方法对建筑物热微气候节能设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睿智 《风景园林》2020,27(7):94-99
在园林微气候设计中,需要根据环境要素量化分析影响微气候的关键气候参数和改善微气候的适宜景观要素。以成都市百花潭公园为例,选取7个观测点,实测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照度等微气候参数,利用实测数据客观评估观测点的热舒适度。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观测点微气候参数与热舒适度的相关性、微气候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湿热气候区影响园林微气候舒适性的关键气候参数是风速和太阳辐射照度;水体和植物是改善高温、高湿气候相对更适宜的景观要素,水体的微气候效应优于植物。研究内容和结果为湿热气候区优化园林气候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促进园林健康气候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湿热地区的广州为例,通过两代表性城市住区夏季晴日的现场测试,得到其微气候参数的分布图。结合住区在建筑、绿化和水景等方面的设计,分析住区微气候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为湿热地区城市住区的微气候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宁住宅小区冬季微气候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区微气候是决定室外热舒适与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西宁市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严寒气候区,有着独特住区微气候特征。本文针对西宁市滨河铁路小区进行了冬季住区微气候的测试,测试包含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太阳辐射以及黑球温度。通过计算热应力指标湿黑球温度WBGT,分析了各测点的室外热环境。通过当地气象站数据和各测点之间的对比,分析西宁冬季住区微气候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气候改善的生态乡村住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通过对地域特色气候的调查分析,尝试建构生态乡村住宅的微气候影响要素的体系特征,提高豫北乡村住宅舒适度,并突出微气候在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且对其生态价值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庆市典型临水住宅——祥阁花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分析其日变化微气候效应特点,建立了包含温度、湿度和风速在内的人体舒适度指数模型.研究表明,建筑物与植物的阴影为影响测点温度的主要原因;水体对周边区域早上和晚上的温度有较大影响;灌木对于风起到很大的减弱作用,"穿堂风"在小区内作用明显,住宅近水区域风速较大;植物和临...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载体,更是城市小气候环境的生态调节系统。公园内部的热舒适环境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公园内部的每一个组成要素都关乎着独特的微气候特征。通过对城市公园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对比地形营造关系、水体排列形式、植物配比模式、铺装材料选取几大方面,确定出城市公园设计最优配比,对城市提质、发展绿化城市及城市公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忠雪  吕鑫 《建筑知识》2013,(11):149-149
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组织符合寒地居民心理需求的步行商业街空间环境,并探讨了怎样通过设计给消费者创造出更温和的微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6.
熊海  刘彬 《重庆建筑》2015,(11):13-15
绿色建筑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要做到这一点,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少不了对场地微气候环境的分析,目前普遍采用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或经验总结分析的方式还有其局限性,综合地分析场地微气候环境各因素,得出综合的分析结论,更有利于指导建筑师进行场地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城市空间微气候的概念与内涵入手,通过对城市空间微气候两种经济属性的深入剖析,探讨空间微气候与城市经济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而详细阐述城市空间微气候的经济效能,并以来此论证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运用WBGT指标和TS-Givoni指标计算湿热地区风景园林微气候舒适度值,结合国家热环境WBGT指标和TS-Givoni指标假设微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并通过实地监测和调查问卷,分析使用主体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值的相关性,从而验证假设的评价标准.由此,得到湿热地区风景园林微气候舒适度评价参数、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微气候舒适度等级划分指标.这种评价方法将客观的物理参数和主观的人体热舒适感结合,既是对热环境的客观评价,又考虑使用主体的热感受,评价的结果相对简明、完善、实用.  相似文献   

19.
国外微气候舒适度研究简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睿智  董靓 《中国园林》2009,25(11):81-83
园林规划设计中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不仅体现人性化设计,也能降低能耗,为使用者提供自然、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本文对国外微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发展,微气候舒适度的评价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初步概述,并提出在国内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研究重点,即加强园林微气候舒适度研究,完善评价标准,园林规划设计中重视营造微气候舒适度,重视多学科融合及实地测试.以期推动国内对微气候舒适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杜春兰  林立揩 《新建筑》2021,(3):120-123
彝族是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正是彝族聚居地的核心地区,民族特征最为明显.凉山彝族由于其分布区域的典型地理与气候特征,传统建筑也体现出显著的适应性特点,其中以搧架板屋为典型.文章以建筑室内微气候研究为切入点,以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凉山彝族传统建筑室内不同空间的气象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