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物理和电子大学以及BP化学公司共同开发的多相催化剂,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使甲烷转化成较高级的烷烃,现已经验证。以氧化硅为载体的亲电子的氢化钽催化剂,有助于烷烃易位转化反应,该催化剂采用表面有机金属方法制备。新催化剂己在试验反应中证实了其可用性,甲烷和丙烷混合物可被转化为乙烷,  相似文献   

2.
《金山油化纤》2005,24(1):7
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里昂理化和电子大学以及BP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在其开发的多相催化剂作用下,甲烷可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转化成较高级烃类。他们认为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亲电子钽复合催化剂有利于烷烃的合成。采用表面有机金属法制备的新型催化剂,可在250℃下将甲烷和丙烷混合物转化成乙烷,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底,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课题组在生物质高效催化转化合成生物质能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液态烷烃通常经过多步骤,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既会导致C—C键断裂,产生低价值甲烷和CO2,使液态烷烃收率降低,又会导致催化剂失活。该成果创新性地构建了多功能的Pd/NbOPO4催化剂,使呋喃类化合物的衍生物(来源于生物质)在温和的条件下直接催化转化为液态烷烃,液态烷烃收率高(90%),催化剂寿命长(250  相似文献   

4.
美国Siluria科技公司于2010年12月10日宣布,开发出一种合成方法,可调整催化剂表面的形态,从而可在低温下使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具有高的性能。工业上可行的OCM方法已探索了几十年,但过去的努力均未成功,这是由于使甲烷活化需要的高温降低了反应的选择性。采用以前研究过的许多催化剂,甲基自由基团在转化为所需的乙烯产品之前,就滞留在催化剂表面,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化工》2005,30(1):57-57
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里昂理化和电子大学以及BP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在其开发的多相催化剂作用下,甲烷可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转化成较高级烃类。研究认为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亲电子钽复合催化剂有利于烷烃的合成。采用表面有机金属法制备的新型催化剂,可在250℃下将甲烷和丙烷混合物转化成乙烷,选择性接近100%。该项研究表明甲烷可取代氢气以打开C-C键,从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涉及用来将烷烃转化为它们相应的烯烃的联合多区法,该方法包括在放热反应区中、在氧气和合适的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氧化脱氢将一部分烷烃放热转化为其相应的烯烃,然后使所述放热反应区的产物进入吸热反应器,在该吸热反应区中,在二氧化碳和其它合适的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至少一部分剩余的未转化的烷烃吸热脱氢。  相似文献   

7.
氢转移反应在烯烃转化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在不同类型的催化剂上进行了催化转化试验,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氢转移反应在烯烃转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烯烃在硅铝比较高的分子筛催化剂上或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或在较低的空速下进行氢转移反应,可以生成较多的芳烃;反之,烯烃在硅铝比较低的分子筛催化剂上或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或在较高的空速下进行氢转移反应,可以生成较多的异构烷烃。  相似文献   

8.
担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CH4+CO生成CH3CHO反应的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程序升温脉冲反应,恒温脉冲反应及探针分子的表面反应技术,较系统地考察了担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甲烷接羰基化制乙醛的反应,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总反应分解法操作,好首先使甲烷在过渡金属表面分解,然后引入CO使其与甲烷分解产生的表面碳物种反应,实现甲烷的直接羰基化。这种操作能够克服甲烷直接羰基化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将总反应转化为两个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首次实现了CH4+CO→CH3CHO的反应。本  相似文献   

9.
以链烷烃中较难转化的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考察碱金属K、稀土Ce和K、双稀土金属(Ce和Eu)对铂锡重整催化剂体系下正庚烷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铂锡催化剂相比,添加0.045%、0.060%的K,使得催化剂载体强L酸量下降,有利于抑制裂解产物,510 ℃裂解产物下降约5百分点,同时异构烷烃选择性上升约7百分点;添加0.28%Ce和0.010%、0.030%的K,510 ℃时裂解产物选择性下降4.2~7.1百分点,异构烷烃选择性上升7.4~9.8百分点,但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对正庚烷转化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削弱;添加双稀土金属后,在较低反应温度(510 ℃)下能够有效降低裂解产物选择性、提升异构烷烃选择性,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双稀土对正庚烷转化的影响显著削弱。  相似文献   

10.
一种以轻烃为原料的催化重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轻烃在300~600℃,0.1~1.2MPa条件下与轻烃转化催化剂接触,使其中的轻烯烃发生反应,转化为石脑油;(2)将轻烃转化生成的石脑油在260~460℃,1.0~8.0MPa条件下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精制,得到精制石脑油;  相似文献   

11.
CN-14型轻油预转化制富甲烷气催化剂的实验室研究李培琛,吴且毅(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成都610041)摘要*研制了轻油预转化制富甲烷气的CN-14型催化剂。在模拟工业生产条件下,用研制的催化剂分别进行了不同油品、油空速对生成富甲烷气组成的影响,并对...  相似文献   

12.
CN-14型轻油预转化制富甲烷气催化剂的实验室研究李培琛,吴且毅(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成都610041)摘要*研制了轻油预转化制富甲烷气的CN-14型催化剂。在模拟工业生产条件下,用研制的催化剂分别进行了不同油品、油空速对生成富甲烷气组成的影响,并对...  相似文献   

13.
磷钨酸催化剂部分氧化甲烷合成甲醇的探索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进行了甲烷部分氧化制取甲醇的实验研究。实验在常压微分反应器上进行,醋酸为液相试剂,甲烷首先转化生成醋酸甲酯,醋酸甲酯水解生成甲醇。考察了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载体影响以及反应温度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影响。磷钨酸催化剂可有效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当催化剂采用回流浸渍法制备,SiO2为催化剂载体,催化剂焙烧温度为300℃,催化活性诱导期为3~4h。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在0.1MPa、267~280℃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26.61%,目的产物选择性97.26%。  相似文献   

14.
甲烷自热转化工艺是将绝热蒸汽重整和催化部分氧化反应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适用于该工艺的催化剂需具备良好的抗积炭以及耐高温烧结性能。本文在实验室装置上对自制的催化剂进行了甲烷自热转化反应性能评价,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催化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轻油蒸汽预转化制富甲烷气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验室研制了镍系轻油蒸汽预转化制取富甲烷气催化剂。考察了水碳比、温度、压力和空速对预转化反应过程的。结果表明,该催化剂适于以轻油为原料,在水碳摩尔比1.5-2.5、入口温度350-450℃、压力2.0-5.0MPa和空速4.0h^-1的条件下,生成含甲烷为60%-65%的富甲烷气。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活性和选择性,可应用于制氢、化肥和城市煤气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20000t/a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上,将CN-18型气态烃蒸汽一段转化催化剂装整炉,在操作压力为1.3Mpa,一段炉入口温度为400℃,出口温度为670℃,水碳比(摩尔比)为3.0的工况条件下运转一年后,测得其压力降为0.2MPa。一段炉入炉温度比使用常用催化剂低40℃,出炉温度低20℃,可有效节约能量。该催化剂反应活性比常用催化剂高10%,出炉转化气中残余甲烷含量〈10%,提高生产能力7.5%。催化剂反应活性衰减较慢,活性稳定。优于目前常用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京理工大学、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高知工业大学、静冈大学和九州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将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的新型催化剂。与传统的催化剂不同,该催化剂使用光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从而在甲烷转化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能量,并且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和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产Z-A/Z-B型制氢转化催化剂在某石化公司制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满足装置生产需要,产品质量合格,各项工艺参数运行平稳,转化炉出口甲烷质量分数低于6%。通过优化催化剂还原方案,节省了操作费用,缩短了开工时间。此外,国产催化剂的应用还可降低催化剂采购周期及费用。  相似文献   

19.
在20 000 t/a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上,将CN-18型气态烃蒸汽一段转化催化剂装整炉,在操作压力为1.3 MPa,一段炉入口温度为400℃,出口温度为670℃,水碳比(摩尔比)为3.0的工况条件下运转一年后,测得其压力降为0.2 MPa。一段炉入炉温度比使用常用催化剂低40℃,出炉温度低20℃,可有效节约能量。该催化剂反应活性比常用催化剂高10%,出炉转化气中残余甲烷含量<10%,提高生产能力7.5%。催化剂反应活性衰减较慢,活性稳定。优于目前常用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了直馏石脑油热裂解和催化裂解过程中甲烷产率的差异及其根源,探索了工艺参数、催化剂活性和烃类分子结构对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中甲烷的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主要来自于石脑油的催化裂解反应,催化剂上的较强Brnsted酸中心是甲烷生成的活性中心;链烷烃催化裂解更易于生成甲烷;反应温度和油剂接触时间是影响甲烷生成的关键因素,对此提出采用适宜反应温度和大剂油比,在保证原料必要的转化深度的同时,开发超短接触时间的反应技术以减少甲烷生成的技术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