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控建模技术在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研究的难点,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测井相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微相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了精细储层地质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成功地实现了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控随机建模不仅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储层属性模型,而且为剩余油研究和油气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更清楚地认识油藏,而动态监测技术可以为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提供帮助,为取得更加切合实际的研究成果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开发动态监测包括探边测试、示踪剂、C/O、硼中子寿命测井、CHFR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等技术,在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过程中,为落买油藏微构造和储层对比关系、明确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储层精细研究在油田开发后期高效井部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河油田Ⅳ油组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剩余油高度分散的三高开发期,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储层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通过储层精细对比制图,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式,与现井网结合确定剩余油富集区,指导高效井的部署。经现场实施,新井投产后,比同期老井日增油7.3t,综合含水下降27.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剩余油饱和度解释在油藏动态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电阻率,孔隙度,自然电位和中子伽马等综合测井资料求水淹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利用专利技术“用普通取心测试资料求水淹油层饱和度的方法”对565块岩样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值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剩余油饱和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标定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结果,测井解释值和岩心分析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说明经标定后的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更加准确可靠,用这种方法解释胜坨油田14口井57个单层,再与  相似文献   

5.
油藏精细描述在老区调整挖潜中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常学军  廖保方 《石油学报》2000,21(4):114-118
冀东油区在老区调整挖潜工作中,进行适合油田实际的油藏精细描述工作。其基本要点是以地质为主导的多学科协同描述,修正(或重建)砂体格架模型,精细解释油层顶面微构造,测井约束反演与沉积微相结合描述砂体平面分布等。近两年在此基础上的滚动开发调整挖潜已打出一批日产油30t以上的高产高效井,新增经济可采储量50×104t,新增原油年生产能力9×104t,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看: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在利用地震技术对油藏开发过程监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水平;国内在储层单砂体的精细刻画、隔夹层研究以及储层在热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稠油热采储层研究的关键问题为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研究、隔夹层发育规律描述、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和地质建模研究等。在此基础上认为,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井震结合断裂系统的精细刻画、地质体分类评价、稠油热采储层变化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四维地震监测和隔夹层封隔能力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验证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7.
沉积相在空间、平面的展布特征对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对随机建模生成的储层地质模型影响强烈。白于山区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期注水效果变差,产量递减快。为精细描述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对目的层长4+52进行了相控建模,依次建立了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沉积微相约束条件下的属性模型。通过测试和储量拟合发现与实际储量的相对误差小,反映了模型的可靠性较高,为后期调整开发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8.
双河油田Ⅳ油组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剩余油高度分散的三高开发期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 ,储层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通过储层精细对比制图 ,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式 ,与现井网结合确定剩余油富集区 ,指导高效井的部署。经现场实施 ,新井投产后 ,比同期老井日增油 7.3t,综合含水下降 2 7.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欢喜岭油田为开发时间较长的老油田,在油层对比过程中采用的整套砂体直接对比的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采用“旋回-厚度”与等时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油层发育特点、沉积微相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区块实际,进一步细分油层,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藏进人高含水开发期以后,主力油层基本上水淹,由于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和井况影响形成的剩余油分布零散.针对高含水期多油层断块油藏的特点,在细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微构造研究、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研究,并建立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然后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采取不同的挖潜措施.研究成果应用于矿场生产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石油化工应用》2017,(12):88-91
Z油藏为委内瑞拉XX油田众多油藏中最大的二采油藏,因投产时间早,停产时间长等问题影响,该边际老油田综合治理挖潜难度大,为尽快有效推进产能恢复,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油田引入了国内成熟的老油田挖潜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重新认识油藏地下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重新开展油藏储量测算,历史拟合等,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并在该成果的指导下编制了油藏开发调整方案,实施后效果显著,其工作流程对获得资源国技术认可,推动其他边际油田复产,编制开发调整方案具有较好地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南9块储层具有砂体构造复杂、油水关系复杂、井网不完善、底水锥进快、注水开发效果差等特点。亟需对该区块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搞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储层构造和沉积微相研究,建立了反映油田客观实际的地质模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红南9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层,底水锥进,储层非均质性、井网不完善平面和沉积微相的综合影响。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在井网控制不住的区域、封闭断层附近以及微构造高点。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K1S1、K1S2-7、J3K1-1、J3K1-7、J3K1-13、J3K1-20和J3K2-1油层。  相似文献   

13.
在查明油田构造、沉积体系、储集体几何形态和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确定油藏类型及油气储量,阐明油气控制因素及油气富集、高产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为编制、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完整的符合地下情况的全套数据和地质依据,还提出适合枣园油田特殊非均质油藏的描述及综合评价技术,并综合构造、沉积、储层成岩后生作用的研究,对储层渗流屏障、渗流差异、敏感性及孔隙渗流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并形成了油藏渗流地质学新观点,为枣园油田和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精细构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濮城油田沙二上段I砂岩组油藏构造复杂、断块破碎和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地质特点,运用构造整体解释与精细研究相结合,利用地震层位精细标定、地层精细对比、三维地震人机联作精细构造解释、开发井间精细油层分析等技术,对各开发层位微构造进行了研究,落实了油藏整体构造格局及断层在空间上的展布状况,进一步修正内部小断层的产状及相互切割关系,搞清了构造特征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对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藏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利用电阻率、孔隙度、自然电位和中子伽马等综合测井资料求水淹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利用专利技术“用普通取心测试资料求水淹油层饱和度的方法”,对565块岩样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值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剩余油饱和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标定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结果,测井解释值和岩心分析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说明经标定后的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更加准确可靠。用这种方法解释胜坨油田14口井57个单层,再与试油结果对比,符合49层,总符合率为86%。用此方法和处理软件对胜坨油田二区2-2-G18井区30口井的测井资料和20多年的生产资料进行解释并建立数据库,构制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时空变化图,在不同方向进行切片,还绘制了三维立体图,描述不同时期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状况,这种动态描述与同期的生产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6.
北一区断东西块葡一组油藏精细描述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当前油田面临着深度开发的严峻形势,需要多学科协同研究,来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油藏开发现实更需要精细,准确,定量地预测出井间各种砂体内部非均质性及其三维空间分布规律。以萨中油田北-区断东西块葡一组为实例,通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精细对比,流动单元定量表征,沉积微相条件控制的储层建模,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揭示了河流-三角洲相储层定量的非均质特征,从宏观角度表征了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建立了油藏综合模型,多学科油藏研究为精细油藏描述与预测提供了实用手段,提高了油藏预测水平,对油田同类储层精细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尕斯库勒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内 ,其中N1 —N2 1 油藏位于上第三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 (N2 1 )和中新统上干柴沟组 (N1 )。由于该油藏含油井段长(12 0 0m)、沉积相类型多、对比标志层少 ,加之区内存在逆断层、同一油砂体油水界面不一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导致地层对比工作复杂、构造形态不落实、油砂体分布规律不清楚。通过运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和计算机三维地质模型演示技术相结合 ,对N1 —N2 1 油藏进行研究 ,落实了断裂系统和构造形态、油砂体分布规律、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 ,为方案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油藏模型 ;同时预测了有利的含油气区块 ,增加含油面积1.0km2 ,石油探明地质储量 110× 10 4 t。图 1参 3(王光付摘 )  相似文献   

18.
现代精细油藏描述是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取心、测井、开发等综合资料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储层物性、油气水分布、沉积微相研究和石油地质储量计算.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描述井间储层展布和非均质的变化,这就需要井间地震技术来满足开发要求.樊124块在利用常规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应用井间地震资料和解释技术描述储层井间变化、微构造、低序级断层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濮城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高含水、后期开发难度大的特点,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岩心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特征、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相控建模技术在濮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濮城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濮城油田沙一段为例,阐述了相控建模技术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岩心分析资料,分析和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