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杜爱国  马宏明 《印染》1997,23(5):34-38
染色废水脱色,按其作用原理和技术特征分为吸附脱色、薄膜脱色、氧化—还原脱色、凝集脱色及其他脱色技术等处理方法,本文分别对各脱色处理方法的效果和发展趋势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正>造纸深度污水的脱色问题,采用常规的脱色剂及脱色方法,脱色率大都在60%以下,成为造纸深度污水脱色的难题。专利号为200810183882.4介绍了一种脱色率高的造纸深度水脱色剂及脱色方法,此种脱色剂的制备工艺为:(1)将0.8~1.3重量  相似文献   

3.
鲜切果蔬脱色和褐变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评述了鲜切果蔬脱色和褐变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鲜切果蔬表面脱色及褐变的原因,介绍了抑制脱色及褐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媒染-氧化-还原"方法对绵羊毛进行脱色处理,分析了脱色助剂作用原理及工艺参数,确定了脱色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植物油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色是油脂精炼的一个主要环节。脱色的目的在于去除色素、微量金属、皂粒、胶质、残留农药和其它的杂质。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脱色方法:吸附脱色、化学脱色、酶法脱色及特殊法脱色。并探讨了吸附脱色对油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祁白芷多糖的脱色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活性炭脱色法、双氧水脱色法及大孔树脂脱色法3种脱色方法对祁白芷多糖进行脱色,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考察标准。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 ?OH)以及还原能力的测定,对比祁白芷多糖的脱色前后抗氧化活性。结果 对比三种脱色方法,选择脱色效果较优的大孔树脂脱色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大孔树脂法的最优条件为:多糖与大孔树脂湿重的质量比为1:25、脱色温度为20℃、调节pH为6、脱色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多糖脱色率为56.22%,多糖保留率为75.34%。且脱色前后的祁白芷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大孔树脂脱色法对祁白芷多糖的脱色效果较于其他两种的更优,且脱色前的祁白芷多糖抗氧化活性优于脱色后的。为改善祁白芷多糖的外观和将其开发为抗氧化剂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7.
影响油脂脱色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赵军 《中国油脂》2003,28(2):20-22
吸附脱色是现代油脂加工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脱色方法,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错综复杂而又相互联系,作者结合生产实践,从吸附剂,脱色原料油的质量及脱色工艺参数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大豆多糖提取液高效低损的脱色方法,以活性炭为脱色剂,研究影响大豆多糖提取液脱色效果的因素及条件,优化了脱色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大豆多糖提取液的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5%,脱色温度60℃,一次性添加粉末活性炭305,脱色时间30min,p H5。  相似文献   

9.
大孔吸附树脂脱色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并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脱色乳酸的新工艺,选出了合适的吸附树脂及其再生方法,并进行了交换柱脱色实验。结果表明,H103和NKA-2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其中以H103脱色效果更好。在交换柱中进行乳酸脱色,单批处理量为10ml/g树脂时,H103的脱色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何余堂  宫照杰 《食品科学》2009,30(18):50-53
以玉米花丝为原料分离活性多糖,并对多糖的脱色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活性碳、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 对玉米花丝多糖进行脱色,通过对多糖脱色率、保留率及抑菌性的比较发现,四种方法对花丝多糖均有脱色效果。次氯酸钠和双氧水脱色后多糖保留率较低,抑菌性较差。活性炭的脱色率为87.9%,多糖保留率为81.5%。树脂D315 的脱色率为83.4%,多糖保留率为76.6%。活性炭和树脂脱色法明显优于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脱色法,但活性炭脱色后多糖溶液中残留的活性炭难以清除,对多糖品质有一定影响;树脂脱色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外有色污水脱色技术及应用概况,列举了印染有色污水的特点。重点介绍了纤维基污水脱色剂的制备方法、脱色机理及产品特点。该纤维基污水脱色剂脱色性能好,COD去除率高,利用大量废弃天然纤维,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印染企业提高污水脱色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对从事有色污水处理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淀法提取的葡萄籽粗蛋白呈紫褐色,对其脱色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活性炭及双氧水的脱色效果,确定了以双氧水为脱色剂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脱色时白度和产率的控制条件相互制约,需综合考虑实际需求选择脱色条件。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并综合考虑白度和产率两项指标,当固液比为1∶25(g/m L)时,确定p H8.0、双氧水用量15 m L、脱色温度55℃、脱色时间40 min为最适脱色条件,该条件下脱色蛋白产率为78.21%,白度为14.71。  相似文献   

13.
植物油中的色素不仅会影响油脂的色泽,还会降低油脂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脱色过程是去除油脂不良色泽的重要工序,而吸附脱色是油脂企业加工过程中最常用的脱色方法。概述了植物油中色素的来源以及色素的存在对油脂营养和安全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膜脱色法、光能脱色法、超声辅助脱色法、热脱色法、吸附脱色法等常见的脱色方法,综述了活性白土、活性炭、凹凸棒土(石)、硅胶和复合脱色剂等吸附剂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吸附脱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脱色过程中废白土处理率低、深色油脂脱色难,并提出了解决建议(提高废白土中油脂的回收利用,开发针对性的脱色方法等),最后针对目前油脂工业脱色技术的现状和在脱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印染废水脱色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爱芹  赵择卿 《印染》1995,21(6):40-43
本文从染料结构角度出发,分别论述了几种物理化学脱色技术的脱色机理,方法优化及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红薯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研究了双氧水浓度、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及pH值对红薯膳食纤维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红薯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氧水浓度7%,pH值11.0,脱色温度为40 ℃,脱色时间2.5 h,此条件下脱色后红薯膳食纤维的白度为59.20.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油菜籽)的副产物--菜籽油脚为试验原料,通过丙酮去油、乙醚萃取等方法对磷脂进行了提取分离,重点研究了磷脂的化学脱色.为了得到颜色较浅的磷脂,通常采用的化学脱色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者过氧化氢.试验中采用的脱色剂为过氧化氢,考察了脱色温度、过氧化氢体积分数、脱色时间三个方面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经紫外吸收图谱验证其脱色效果明显.通过单因素与中心组合实验,根据响应面分析及岭脊分析得到了最佳脱色条件为:过氧化氢体积分数5.85%,在30℃下脱色14.5 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筛选马脂脱色工艺的最佳时间、温度及脱色剂用量,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脱酸后马脂为原料,选用不同的脱色剂对其进行脱色,选出合适的脱色剂。以马脂脱色率为评价标准,考察了脱色温度、脱色时间、脱色剂用量对产自新疆的马脂脱色效果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确定最佳的组合条件。【结果】:活性白土对马脂脱色效果最好,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温度61℃,时间32min,活性白土用量5.25%。在该优化条件下,马脂的脱色率可达71.01%。【结论】:响应面分析方法回归方程合理,并且能够预测各实验因素与响应值的关系,最终确定了马脂的脱色工艺参数。可见分光光度法与传统比色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探讨鸡内金粘多糖提取过程中脱蛋白、脱盐、脱色方法及多糖组分的初步分级。确定了酶解加三氯乙酸法和氧化铝法为鸡内金粘多糖脱蛋白和脱色的方法,选截留量1000的透析膜来脱盐。得到了75%、55%两种乙醇浓度的鸡内金粘多糖的分级沉淀。关键词脱蛋白脱色素脱盐粘多糖分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毛纺厂废毛为主要原料的絮凝脱色剂WY的制备方法及絮凝脱色机理,并对其在酸性染料普拉红2B染色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絮凝脱色剂WY单独使用时的脱色率可达96%以上,与少量聚丙烯酰胺助凝剂或聚合铝铁混合使用时,脱色率最大可达99%左右,同时可以明显提高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20.
陈焱 《中国油脂》2021,46(7):23-26
研究了大豆油脱色工艺中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及活性白土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活性白土水分含量、比表面积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精炼小包装巴西一级大豆油为例,实验室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120 ℃、活性白土添加量0.9%、活性白土水分含量8%、活性白土比表面积180 m2/g;在最佳脱色条件下,脱色油吸光度为0.60,脱色油品质较好,进一步降低了脱臭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