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晋西南峨嵋台地地下水以下更新统深埋承压水为主,包气带岩性为中更新统的离石黄土,其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通过分析台地包气带岩性、黄土包气带湿度剖面、地下水位动态类型及黄土中的地裂缝等因素,阐述了离石黄土的结构、构造在塬区地下水补给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了黄土中地裂缝的出现是峨嵋台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延续,进一步提出应把土的入渗理论发展为土体理论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成艳峰 《山西水利》2004,20(1):51-52
通过对横泉水库左岸黄土台地下巨粒土层成因、分布厚度及范围的分析,认为下卧巨粒土层为掩埋式古河道,从而为确定左岸绕坝渗漏的渗透边界、渗漏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横泉水库左岸黄土台地成因、特征及下卧卵石混合土层的分布厚度、范围的分析,认为下卧卵石混合土层为掩埋式古河道,从而为确定左岸绕坝渗漏的渗透边界、渗漏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任雁彬 《山西水利》2011,27(9):37-38
千年水库右坝肩黄土台地土层天然状态下干密度不高,且渗透性较大,部分土层具有湿陷性,作为天然坝体,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处理。本工程设计采用强夯法来消除土层的湿陷性,经实际施工检验效果显著,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横泉水库工程是我省的重点建设工程,工程从50年代起在左岸填筑了约120万m 3的坝体。如何节省投资做好旧坝体的重复利用工作,是横泉水库工程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该工程独创性地将强夯法应用于旧坝体及黄土台地的加固处理,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魏志萍 《人民黄河》1997,19(1):29-30
甘肃省水利厅兰州东岗水保科研所绿化经济林地位于兰州市东岗镇窦家山,林地是窄而长的坡台地,属高压缩、自重中一强湿陷性黄土,山高坡陡,沟壑交错,地形复杂。山坡自然坡度在30°以上,海拔高度在1600~1800m之间。为了科学用水,保护植被,提高经济效益,1993年我们在原高扬程提水灌溉工程的基础上建成了能覆盖整个绿化林带的喷灌工程。由于喷灌的喷水量与坡台地水土流失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对喷灌强度、水滴打击强度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认真充分的试验,并将试验成果及时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喷灌强度与水…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横泉水库地处山西省方山县境内北川河中游,是一座以城市生活、工业供水及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效益的中型多年调节水库。水库总库容8123万m^3。大坝坝型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坝顶长962m,最大坝高36.9m。水库左岸是黄土台地,上层主要为Q2^pl、Q3^eol土层,干密度小,大部分土层具有湿陷性;水库左坝段为旧土坝体,  相似文献   

8.
文峪河水库始建于1959年,水库采用水中填土筑坝方法。文章基于对沉降监测资料的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标点,绘制沉降过程线,探讨其变形规律,以了解水中填土均质土坝变形特性。结论表明:水中填土均质土坝是在土壤自重的作用下逐渐压密,使得初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度都很大。浸润线之下的坝基或坝体土为饱和土,孔隙水压力形成,承担了其上部部分土体的重量,原土骨架所受压力减小,使原土骨架的弹性变形可以恢复。黄土湿陷变形具有突发性、不可连续性、不可逆性等失稳破坏特征,造成在黄土台地上建造的土坝沉降量很大。  相似文献   

9.
《山西水利》2012,(8):23-23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km^2。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m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200m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m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相似文献   

10.
饱和软黄土的力学与工程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和软黄土是西安地铁建设中遇到的一个难点问题。由于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致使其工程处理措施较为复杂。结合西安地铁勘察成果和其他工程试验与监测结果,从饱和软黄土的定义、成因、分布范围、力学特性、工程性质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对西安地区饱和软黄土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黄土分布地域广阔,黄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难度渐趋复杂。黄土隧道有其自身的特点,黄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但在加荷、卸荷及含水量变化时会使黄土的结构发生改变;同时,黄土隧道施工中面临的不可预见的不利因素较多,人们对黄土隧道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认识。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提出了塌方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管道,其基础处理费用一般都较高。为尽可能准确地进行湿陷性评价和确定基础处理范围,本文以《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为基本依据,提出了在工程地质勘探及土工试验的基础上,计算出湿陷系数、自重湿陷量、总湿陷量等基本参数,在管路沿线的实测图上绘制出参数曲线的方法,此方法可直现地展示出管道沿线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地基处理设计以及下阶段的详细工程地质勘探提出建议。文中列举了某大型供水管道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设计中的湿陷性评价实例,该实例从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各图线的绘制、管道基础湿陷性评价等,逐一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3.
黄河第一弯唐克黄土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海洋  谭建领 《人民黄河》2007,29(7):7-8,21
通过对黄河第一弯唐克黄土的粒度组分、石英沙的表面结构以及其他地质现象的综合研究,对唐克黄土成因进行了探讨,发现该种黄土反映了气流搬运的特点,以发育碟形坑为其主要标志,具有风成环境的表面特征组合;黄土中孢粉稀少,并在邻区黄土层中发现有冰楔构造。根据上述特征推断,唐克黄土应为冰原风成黄土。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横泉水库在原有遗留工程基础上进行重新建设,以往的4次施工,填兢了长400m、高17m左右的左岸坝体,填土约120万m^3,但坝体填筑质量极差,干客重和渗透系数根本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此次重新建设,决定对这部分干客重不迭设计要求且具有湿陷性的左岸旧坝体以及左岸黄土台地进行强夯处理,对坝体进行强夯处理在省内还是首次进行,在国内也比较少见,通过处理,坝体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并且节约了投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输水管道工程通过黄土高原可能遇到的黄土湿陷性问题,在以往研究较少的已灌溉厚层黄土区进行黄土湿陷性试验,研究范围由以往的黄土厚度不大于20 m的一、二级阶地扩展到黄土厚度更大的(50~60 m)三级阶地。通过野外大型原位试验,对黄土的湿陷深度、剩余湿陷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湿陷性的下界远不止10 m,在厚层黄土分布区黄土具有多级湿陷性。  相似文献   

16.
对黄土地层进行勘察评价,不仅要查明黄土的湿陷类型、湿陷强度和计算地基的湿陷量,还要查明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它的用处很大,特别是勘察黄土渠道工程时,该指标是不可缺少的;预浸水法适用于厚度大的自重湿陷性黄土,但对其使用是有条件的,其中,黄土下部地层的排水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黄土地区修筑碾压式土石坝,黄土是其首选的筑坝材料。因为黄土具有湿陷性和压实性能差等特点,土料设计比较复杂。本文以大梁水库土坝防渗土料设计与压实为例,通过大量的试验分析研究,总结出黄土的部分物理力学特性和施工方法,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或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土坡地土壤水分与降雨量植被之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区是我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生态环境处于退化阶段,利用3年试验资料,初步分析了黄土丘陵地区生态植被建设限制因子之一土壤含水量与降雨量、植被之间关系,其结果对黄土丘陵区以后植被建设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非饱和黄土的动剪模量与阻尼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骆亚生  田堪良 《水利学报》2005,36(7):0830-0834
本文对陕西杨凌地区的非饱和黄土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进行动扭剪试验,测定了非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愈来愈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最大动剪切模量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随固结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非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与黄土的结构状态及密实状态有关。在相同含水率、固结应力比和固结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比重塑黄土的稍大,重塑黄土最大动剪切模量随试样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非饱和黄土的阻尼比受含水率、固结应力比、周围压力、干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反映在其与动剪应变的关系上,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动剪切模量与动剪应变具有较为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主要堆积物,将山前黄土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研究各区黄土的工程性能,发现从山前到平原,其湿陷性逐渐减弱,具有较明显的变化规律,且不同岩性、不同干重度湿陷性差异明显。研究结果认为,洪积黄土湿陷变形随压力的增大和浸水时间的延长是一个连续的变形过程,且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突然变形增大,反映出洪积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能,可见黄土湿陷变形的原因和机理是一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