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MP—30对高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发现,DMP-30对高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适量的DMP-30可使体系固化温度降低,固化速度加快。另外还确定了DMP-30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2.
环氧树脂聚酰胺体系微波固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固化相对于传统热固化有着固化效率高、无污染、设备投资小等优势。针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体系,采用DSC测固化度表征微波固化行为,优化体系成份配比,设计正交试验表考察微波固化工艺参数对固化行为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固化方式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固化体系最优配比为环氧E51∶650聚酰胺∶660A活性稀释剂=100∶80∶12;影响该体系固化效率的微波固化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依次为加热时间、输出功率、加热周期、间歇时间;该体系微波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弯曲性能较热固化产物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分析得出微波场的不均匀性是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实验和测试,初步研究了环氧/DMP30体系的微波固化条件,研究了微波辐照时间对微波固化体系弯曲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微波固化体系和热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微波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随辐照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当微波辐照超过一定时间后,微波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趋于平缓,同热固化体系相比,微波固化体系的弯曲性能略为优越一些,抗冲击性能略低于热固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6.
采用环氧树脂(EP)作固化剂,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作固化促进剂改善酚醛树脂(PF)的固化性能,以氢氧化铝和有机磷阻燃剂协同改性其阻燃性能,将其涂覆于玻璃纤维(GF)布上,压制成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对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机理、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75.7 kJ/mol、反应级数n=0.91,起始固化温度、固化峰顶温度、固化终止温度分别为108.6、133.2、152.9℃;当氢氧化铝质量分数为14%、DMP30质量分数为1%、有机磷阻燃剂质量分数为4.8%时,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的固化性能、阻燃性能均达到较佳状态. 相似文献
7.
8.
9.
微波固化环氧树脂/氨基二苯醚树脂的耐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二苯醚树脂(DPO)为原料,合成了一类新型耐高温树脂一氨基二苯醚树脂(ANDPO),用作双酚A环氧树脂(EP)的固化剂,以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采用微波技术固化EP/ANDPO体系。通过FTIR定量研究了EP/ANDPO体系的反应程度,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固化体系的耐热性能,并与热固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固化显著提高了体系的固化速度和热性能。体系转化率为95%时,400W的微波只需10min即可完成固化,而热固化需要在150℃固化240min。微波固化产物的Tg、表观分解温度TA、温度指数Tzg分别为172.6℃、322℃和200℃。而热固化产品的Tg、TA、Tzg分别为163.5℃、306℃和189℃。两种固化方式所得产品的TA、Tzg均高于目前所用的芳香族胺类固化剂,显著提高了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体系固化过程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操作温度120℃,固化过程中起始固化温度120℃,固化温度180℃,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模型为自催化模型。添加碳纳米管会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变强,但是当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达到1.5%时拉伸性能反而会下降。 相似文献
11.
端胺基聚氨酯/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固化过程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两种含有柔性链和刚性结构单元的端胺基聚氨酯(ATPU-2和 ATPU-1.5)对环氧树脂E-44固化反应过程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ATPU在胶粘剂中的含量对固化放热特征、 固化放热量和固化程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ATPU的增加,固化放热量增加,固化度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3-二甲氨基丙胺为单体、甲苯为溶剂,合成了环氧树脂(EP)的固化促进剂——甲苯-2,4-二(N,N′-二甲氨基丙脲)。为了验证自制促进剂的性能,以EP/双氰胺/促进剂为基体,并辅以填料、增韧剂、沉淀硫酸钡和流平剂等助剂,制备了粉末涂料。结果表明:制备促进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TDI)∶n(3-二甲氨基丙胺)=1∶1.8、3-二甲氨基丙胺/甲苯溶液的滴加时间为1.5 h;当w(促进剂)=2.0%、固化温度为160℃时,粉末涂料的固化时间为6.5 min、胶化时间约100 s,并且其硬度、附着力和柔韧性俱佳,完全满足生产要求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凝胶时间,利用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水性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根据K issinger和Ozawa方法分别求得水性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凝胶时间随着环氧与胺氢物质的量比的增大而增加,且环氧与胺氢物质的量比为1∶1时较好。环氧基特征吸收峰的强度随着固化反应时间的延长明显变弱,且固化4 h后,环氧的特征峰几乎全部消失。水性环氧体系固化的初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均向高温方向移动,用Kissinger和Ozawa法求得水性环氧树脂固化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7.35 kJ/mol、32.77 kJ/mol,表明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很低,固化反应很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4.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型固化剂固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胺中引入环氧树脂(EP),再通过成盐反应,合成出含仲胺盐结构、可乳化液体EP的固化剂;然后采用相反转法制备出稳定的水性EP乳液。结果表明:该固化剂在室温时具有一定的潜伏性(水性EP乳液室温储存期超过14 d),而在较高温度时具有快速固化的特点。仲胺盐的起始分解温度(Ti)约为113℃,当固化温度较低时,仲胺盐热分解反应难以进行,封闭的仲胺基与环氧基的固化反应难以发生,表现为成盐率越高,乳液凝胶时间越长;当固化温度>Ti时,仲胺盐快速热分解后释放出被封闭的活性仲胺基,乳液可快速固化,成盐率对乳液凝胶时间的影响不大。各固化膜均具有较低的吸水率(<3.1%),其耐水性和耐丙酮性能优良,但耐强酸、强碱性能较差且随固化剂成盐率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环氧树脂室温固化用柔性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将聚醚多元醇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酯交换反应,然后利用多元胺与烯双键的加成反应原理,将多乙烯多胺与甲基丙烯酸酯进行反应,合成了含甲基丙烯酸聚醚多元醇酯柔性基团的新型环氧树脂室温固化剂。通过FT-IR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探讨并优化了各种反应条件,最后考察了该柔性固化剂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固化剂合成反应的优化条件是n(聚醚多元醇)∶n(MMA)为1∶5,n(催化剂)∶n(聚醚多元醇+MMA)为2∶100,n(聚醚多元醇酯)∶n(多乙烯多胺)为1∶2.0,反应时间为8h;在此条件下所得固化剂的产率和收率分别为96.3%和96.38%;改性固化剂/环氧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仅为29min,拉伸剪切强度达到30MPa。 相似文献
16.
在高沸点的DMAc(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制备了环氧树脂/聚酰胺酸(EP/PAA)共混物。采用非等温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EP/PAA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其固化工艺,并通过Kissinger法、Ozawa法和Crane法计算出该体系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EP/PAA体系的固化条件为"100℃/2 h→120℃/2 h",后处理工艺为140℃/2 h;其平均表观活化能为61.15 kJ/mol,反应级数为0.95,近似于1级反应;升温速率不同时,EP/PAA固化体系的频率因子(A)、峰温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P)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乙酰丙酮铝、三苯基膦、2-乙基-4-甲基咪唑(2E4MZ)等3种促进剂在脂环族环氧树脂(UVR-6103)/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HHPA)体系中的固化行为,通过Ellerstien方程计算得到了UVR-6103/MHHPA体系在3种促进剂作用下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8.6,69.2,90.2kJ/mol,反应级数分别为0.96,2.09和1.6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