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峡库区河段水质同步观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三峡库区河段的水质监测与评价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介绍了三峡库区河段水流水质在两次典型观测时段的沿程变化情况,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4个重点断面的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论认为洪水期的水质偏差。认为在三峡大坝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少,大量泥沙淤积在库区内,将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应及早研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比较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曾永  樊引琴  王丽伟  刁立芳  李婳 《人民黄河》2007,29(2):45-45,65
以黄河三门峡一花园口河段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对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的水质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体现各个评价因子对水质的综合影响,适用于各评价因子超标接近的情况;单因子指数评价法体现单因子否决权,适用于个别评价因子超标过大,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监测数据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满足管理需要,反映水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小清河水质评价与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桂丽  王立萍  祖晶  黄立业 《治淮》2011,(12):86-87
本文利用小清河2010年黄台桥、五龙堂、博昌桥和羊角沟4处代表断面监测数据的年均值,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小清河水质进行了评价,并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最后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水质评价存在诸多方法,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评价结果合理、更接近客观实际等优点,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模糊评价方法对长江下游贵池河段2005~2009年间水环境综合评价,并采用加权平均原则求取隶属等级,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平乐河段水质现状评价及其水环境容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江平乐河段水体污染严重,沿江生活用水受到威胁。本文采用单一指数评价法,对16个项目的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断面丰,平,枯水期水质的属于二级,通过五日需氧量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江段的有剩余容量,但所剩不多,必须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 5年地面水质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湟水河地面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 ,力求为湟水河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洱海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未能较好地反映近年来洱海水环境治理效果这一问题,本文系统收集了洱海1992—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选用多个水质指标,从水质和湖泊富营养化两个方面出发,对洱海水环境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 1992—2003年期间洱海水质逐渐变差,2003年之后逐渐好转,并趋于稳定;从年内变化来看,洱海水质非汛期好于汛期(6—10月),湖中心区水质好于南部和北部。整体而言,洱海富营养化水平由贫营养逐渐向中营养转变。与单因子评价结果相比,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更好地反映洱海近20年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确定性及灰色系统关联度修正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选取对植被类型和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海拔、坡度、年均降水量、土层厚度、土壤类型等5项指标作为适宜性评价因子,在三峡库区2007年LandsatTM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植被恢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度和土层厚度,三峡库区适宜植被恢复的土地资源较多。通过植被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为三峡库区植被恢复工程的定量分析和防护林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银市地面水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 4年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白银市地面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郭华 《人民长江》2012,(Z1):132-134
清河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其河道用水主要为景观用水,水体流动性差。为了全面、正确、客观地反映清河水体状况,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实测资料,选用主要污染因子,以水质评价单因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及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清河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评价方法,清河水质均为V类,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污染物当量计算方法,探讨了1996年~2007年三峡水库建设期间污染物来源、各污染源及污染物当量逐年变化趋势,初步分析了库区水体水环境质量总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各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库区水体水环境质量总体上朝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自然条件的变迁,初步设计制订的三峡水库运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要求.为此,分析比较了7种来水条件在不同蓄水方式下的三峡电站电量,综合考虑防洪、航运、电网运行等要求,提出目前可行的优化设计方案.今后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深人全面研究,进一步提前蓄水开始时间和加快蓄水进度.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重庆库区水质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深度平均方法提出了一种适体坐标下的k-ε二方程模型,应用正交交错网格及非正交交错网格的方法,实现了对具有大弯曲度河段和有侧向汇流河段水质污染的数值模拟。然后,应用此模型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进行水质预测,预见三峡枢纽工程的建设给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为三峡库区水体的功能区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围绕三峡水库管理问题 ,讨论了应该明确的“建设期”、水库管理工作内容、协调工作范围、协调内容与方式 ,剖析了三峡水库管理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三峡水库管理的保障生产力、“拥有不是”、“功能优先”、“影响必究”原则。  相似文献   

16.
大型水体会对局部地区(局地)气候条件造成影响,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为了分析三峡蓄水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三峡库区10个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倾向率、CVM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66 a来气候变化特征以及蓄水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后局地温度下降,影响大坝附近299.83 km2的地区,影响距离最远距大坝12.65 km,大坝最近的秭归站温度在1997年发生突变,蓄水后20 a秭归站年平均温度较蓄水前20 a下降1.15 ℃;蓄水造成局地降水量增加,影响大坝附近2 914.88 km2的地区,影响距离最远距大坝109.15 km,大坝最近的秭归站降水在1997年突变,蓄水后20 a秭归站平均降水量较蓄水前上升245.90 mm;蓄水造成局地相对湿度增加,秭归、兴山站相对湿度分别在1997年、2003年突变,蓄水后20 a秭归站相对湿度较蓄水前20 a上升5.29%;蓄水造成局地日照时数下降,影响大坝附近2 045.66 km2的地区,影响距离距大坝最远41.06 km,距大坝最近的秭归站日照时数在2002年突变,蓄水后20 a秭归站日照时数较蓄水前20 a下降33.87 h。蓄水对气象要素影响的范围较小,对各要素共同造成影响的范围仅75.27 km2,各要素全部在蓄水期间发生突变的仅秭归一站。  相似文献   

17.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普遍存在于全球水库中,影响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尤其是坝前泥沙淤积,可能会堵塞电站进水口和泄流底孔,严重影响水库发电效益和泄洪安全。对于大型水库而言,坝前水深一般在100 m以上,高效安全地进行坝前深水清淤疏浚是有效控制水库泥沙淤积、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研究了气动力式深水清淤技术,并在三峡水库坝前深水环境进行了清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力式清淤技术可在百米级的深水环境中安全高效运行,清淤成本可控。研究成果可为大型水库清淤疏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试验性运行期生态调度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骨干型水利枢纽工程,对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三峡水库建成以来,不仅在防御长江洪水威胁方面作用巨大,而且发电、航运等综合经济效益显著。为减轻工程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三峡水库2011—2014年运行期间开展了生态调度试验。为了更好地推进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工作,结合三峡工程设计阶段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结论和试验运行期生态调度目标的监测结果,对已开展的生态调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对未来生态调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下岸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三峡库区下岸溪小流域为研究区,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2008年SPOT5遥感影像和1∶5万DEM数据,提取坡度因子、植被覆盖度因子和土地利用类型因子作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估指标因子,结合土壤侵蚀分级标准,生成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分级图,利用改进的工程侵蚀模数计算模型,对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本流域以水力侵蚀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81%,其中中度侵蚀面积占该流域总面积的38.49%;②开矿等引起的工程侵蚀对该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贡献率很大,占该流域水土流失量的41.43%。因此,在开矿和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问题是三峡水库的关键技术问题,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结合三峡水库的运用实践和大量原型观测成果,跟踪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有关三峡水库设计和运行的建议及一系列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