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电建筑是广播电视的制作和传输中心,在城市生活中所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通过对广电中心投标方案的回顾,展示了地域文化与建筑功能、造型相结合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广播电视中心由西院广电大楼(综合业务楼)和东院媒体产业大厦两个建筑单体组成。项目用地位于济南市经十路与青年东路交汇处的北侧,两栋建筑分别位于青年东路东、西两侧。西院广电大楼是集广播电视的演播、制作、编辑、播出、办公等诸多工艺复杂的广电功能于一体,面向未来和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化广电中心。东院媒体产业大厦主要是媒体产业的发展及其配套功能。  相似文献   

3.
《世界建筑》2013,(10):76-81
山东省广播电视中心位于济南经十路北侧.面对泉城公园,与原广电局大楼为邻,用地狭小,工艺复杂。建筑分为东西两楼。面对城市千道的交叉口西侧为新建的广电主楼和改扩建的旧建筑组成的广电中心综合业务楼,东侧为媒体中心,东西两部分由地下通道连接。  相似文献   

4.
前言东莞广电中心位于东莞市新城市中心中央生活东北角、东莞大道与四环路立交桥西南侧,用地2.7万m2,是由东莞电视台、东莞广播电台合作兴建的一栋中型现代办公楼,建筑面积6.9万㎡。建成后将以崭新的建筑形象为新城市中心公共建筑群再添异彩。并以其开放、亲民的公共空间为市民  相似文献   

5.
广电中心作为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生产、制作、播出的主要场所,其智能化程度要求高,本文简要介绍了某广电中心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在广电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综合类媒体建筑的设计中,反映广电建筑独特的工艺流程和发展的新形势,是媒体建筑设计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山西广播电视中心的设计实践,提出"媒体盒子"和"信息流体"这两个核心概念,对广电建筑有了新的理解,对广电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各类型建筑中,广播电视建筑(以下简称广电建筑)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形态"——一种中国特有的意识形态抑或空间形态。与西方国家广电建筑不同,作为国家政权权威发声的容器和社会经济文化表达的载体,我国广电建筑形态演变具有国家形态变化风向标的指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州世界贸易中心由塔楼和裙房组成,其中塔楼为69层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结构高度接近278m,建筑高度333.33m。由于结构两部分地下室是连为一体的,而基础岩层厚度和高低变化较大,通过加深基桩进入强风化基岩的深度,使单桩承载力与持力层为中风化基岩的基桩承载力相近,达到控制整体建筑物均匀沉降的目的。上部结构底部为框架核心筒,上部为筒中筒,采用分支柱的结构过渡形式,达到竖向结构均匀过渡。  相似文献   

9.
走向情感化的广播电视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广播电视建筑概况广播电视建筑 (以下简称广电建筑 )是广播电视的制作和传输中心 ,其类型分为电台、电视台、广电中心、广播电视塔、发射机房等。1 92 0年 1 1月 1日 ,美国 KDKA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之后 ,世界各国相继设立电台 ,广播电台迅速成为听众主要的新闻信息来源之一。1 936年 ,英国广播公司 (BBC)创立了世界第一座电视台 ,之后 ,德、美、法、日、前苏联等相继建立自己的电视台。1 958年 ,中国大陆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电视台问世以来 ,发展十分迅速。到 1 970年 ,电视台已达 61 2 2座 ,遍及1 2 7个国家 ,而到 1…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具体工程案例,主要对湖州广电梅地亚中心中的建筑规划设计作出了相关的阐述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灏怡财富中心包含两栋超高层塔楼,地面以上带有4层裙房。塔楼均采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根据建筑需要,塔楼底部均设置有搭接块转换。针对塔楼结构特点,就本工程结构选型、搭接块受力、大震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设计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2.
第一个电视台建筑的创举采访者:西方国家并没有特别专门的广播电视建筑设计和大量兴建,不知中央彩色电视中心工程设计的开端始于什么时候,怎样开始的?汪祖培:20世纪80年代以前,电视远不如广播那样普及到千家万户。为了促进电视事业的发展,国家计委立项,在北京建设中央彩色电视中心(简称中央彩电中心)和中央电视塔两项工程,并都被定为特别重要建筑,按9度抗震设防。中央彩电中心工程就是建设中央电视台,因此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成立中央彩色电视中心设计组。1979年将原建工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严星华(简称严总)、  相似文献   

13.
大兴新城威可多商业办公综合体建筑是大面积裙房和多栋塔楼连接在一起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体量较大,体型较不规则,存在大跨度、大悬挑、大开洞等诸多结构设计不利因素。本文首先对该工程的空间关系和结构体系做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竖向不对齐结构缝的合理设置、裙房薄弱部位的构造加强以及塔楼采用双内筒体系等;其次,简要阐述了该工程的荷载取值、设计标准以及分析设计时针对各裙房单元的特点而采取的计算加强措施,并对塔楼角部双向大跨度板计算时是否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做了对比分析,得出本工程塔楼设计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结论;最后对本工程的基础设计做了整体简要叙述。本文工作对同类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维平 《建筑技艺》2012,(5):100-109
工程概况坐落于武汉市汉口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的武汉中心高438m(88层),是迄今为止由中国建筑师原创设计的最高建筑。总图的布局原则是主塔楼前置,直面南侧的梦泽湖景观,裙房后置;向东和向北迎接来自核心区广场和地铁站的商业客流。其功能包括办公、酒店式公寓、五星级酒店、高端商业和顶层观光阁,项目预计2015年底竣工。超高层建筑对城市景观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这类建筑主要被集约于竖向上的发展,因此其建筑造型与自身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及构造做法更密切关联。塔楼面临城市的两条主要街道,既保证了酒店、办公和VIP  相似文献   

15.
本工程北侧塔楼地上23层,主体结构高度100.0m;南侧塔楼地上16层,主体结构高度68.8m;裙房A、B地上3层,主体结构高度18.4m。两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裙房采用框架结构体系。首先结合建筑方案说明了主体结构的体系选型方案。随后,系统介绍了项目设计过程中针对两塔楼结构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及其他不规则项选用的计算措施和设计措施。同时,对两塔楼关键构件设计选用的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具体陈述。最后,对经济性统计结果做了相关介绍。研究及设计结果表明:通过选用合理的计算措施和设计措施,原结构的不规则性得到有效控制,结构各项计算指标可以较好的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结构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16.
本工程由于建筑平面布局原因,塔楼与裙房之间无法设置防震缝,两塔楼平面不对称,因此成为超限高层结构。在结构的超限设计中,通过对单塔及整体模型的分析对比,以及对二道防线设计的框架剪力调整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包络设计的原则,对于大底盘以上楼层及其在裙房的投影范围设计取整体模型计算结果,对于大底盘裙房范围内框架设计时采用整体模型和裙房单塔模型配筋结果进行包络设计。通过对塔楼连接薄弱部位的分析,双塔连接的位置及塔楼与裙楼连接的区域应力较大,采取加大板厚及楼板配筋的加强措施。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结构的变形及薄弱部位,核心筒墙体在底部加强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压损伤,底部楼层沿平面长向的墙体及核心筒角部受压损伤较为严重,通过提高底部框架及剪力墙抗震构造措施等级至特一级,提高底部核心筒外墙水平及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并设置过渡层,保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2016,(9)
许昌空港新城第一国际A座是一栋高度100 m的高层建筑,地下室及上部结构均采用钢结构。其中裙房区域为大型商业设施,且布局较为复杂,存在较大面积的楼板开洞和竖向不规则情况;裙房以上的塔楼区域为写字楼,相对于裙房存在较大的体型收进。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布置竖向构件,解决了结构竖向不规则的问题,并对体型收进处和存在大开洞的楼层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进行加强,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地对梁柱截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1广电中心整体外观夜景2行政中心夹层局部3行政中心大厅侧面4行政中心大厅5行政中心楼梯局部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参观了嘉兴市广电中心。该建筑位于嘉兴市开发区内,视野开阔;一泓清水依傍东北角。建筑做得朴实高雅,似着装“老纳”,建筑师的造诣含蓄地表露。而设计师陈耀光所做的室内设计,奔放雀跃,恰似及笄少女,显示出设计师的才华。建筑与室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设计师陈耀光以往的作品,大多为拍摄效果高于实地感受的,而这一作品却恰恰相反。可以说,这是他创作生涯的一次飞跃,他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己经发生质变。 嘉兴市广…  相似文献   

19.
杭州顺丰创新中心地上为4层商业裙房及六栋14到17层塔楼,主体高度70m到100m,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阐述了主体结构选型原则及设计要点,并对各塔楼的小震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及超限判别,并针对结构不规则项选用了相应加强措施,工程各项计算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为同类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杭州国际中心项目包括两栋超高层塔楼(主塔、副塔)及相连裙房,两栋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体系。塔楼平面为短边凹入的近矩形,立面为竹节造型,结构侧向刚度较柔、横风向响应较大。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各风向角下有周边建筑、最不利风向角下无周边建筑工况下的风荷载。结构风振舒适度分析采用根据当地风气候分析所得的折减后10年重现期风速值,并补充验算了1年重现期风振舒适度。针对风致加速度响应较大的副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结构构件进行了适当的加大。结果表明:风洞试验结果大部分略大于规范风荷载,但是二者相差不大,风荷载沿竖向分布较均匀,未由于体型特殊而产生不合理的较大风致响应。两栋塔楼风振加速度均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