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针对欢西油田下台阶高饱和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特点,以锦2-6-9块大凌河油层为研究对象,根据油藏条件和驱替类型,分析其适应性条件,以物模、数模为手段,探讨其转天然气驱的可行性,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油藏如果转换开发方式,实施天然气驱,可有效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欢西油田下台阶高饱和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特点,以锦2-6-9块大凌河油层为研究对象,根据油藏条件和驱替类型,分析其适应性条件,以物模、数模为手段,探讨其转天然气驱的可行性,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油藏如果转换开发方式,实施天然气驱,可有效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化学驱是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应用。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根据使用化学驱替剂的不同,将化学驱油剂分为聚合物驱替剂、表面活性剂驱替剂、碱驱替剂以及复合驱替剂等。综述了各种方法驱替剂的特点,使用情况,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Z2):137-139
采用三维物理模型进行不同驱替方式的CO_2气液交替驱实验,分析不同驱替方式下的控水增油效果,筛选合适的开发方式,优化段塞长度。结果表明,CO_2气液交替注入的驱替方式能够有效提高M油藏的原油采收率,相同段塞长度下,气聚交替驱比气水交替驱的驱油效率高4. 37%。段塞驱阶段,采出的油量多集中在气驱和后续水驱阶段,中间液驱阶段采出油量少,主要作用是防止气窜。降低气聚交替驱的聚合物段塞长度,驱油效率会降低,但是较小尺寸的聚合物段塞和较大的水段塞相比,驱油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5.
致密油藏孔喉致密能量补充困难,仅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效果很差。为研究CO2对致密油藏的改善效果,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O2驱替开采致密油藏的生产规律。研究表明:(1)CO2驱替时日产油水平长期处于高产阶段,平均日油水平接近天然能量开采致密油藏的2倍,开采效果显著改善。(2)与水驱相比,CO2驱可以更好地补充地层能量,具有更大的波及范围,采出程度更好,开采效果更好。(3)转驱时机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综合开采效果的改善,转驱时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累产油量和CO2换油率。本研究对促进CO2驱替在致密油藏开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泌276断块普通稠油历史采取蒸汽吞吐、天然能量开发方式适应性差,探索实施注水开发,通过取现场代表性原油样制作人造岩心,开展室内物模实验,分析不同原油粘度普通稠油在不同注入倍数、不同物性、不同驱替速度下的驱油效率、含水率变化特征,明确了影响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原油粘度,其次是储层物性、注水方式、注水强度等参数。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一套注水开发方案,进入矿场实施,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扶余油层属于特低渗透油层,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产量低且递减快、注水无法形成有效驱替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二氧化碳驱油的方法,通过研究其增油机理,分析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评价类似区块的应用效果,探索二氧化碳驱油在扶余油层实施的可行性,为提高扶余油层整体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了水驱后残余油的分布形态,分析了表面活性剂驱替各类型残余油的机理。结果表明,水驱残余油主要分布在孔隙间的交汇处,较大的孔隙中,狭小的吼道和盲端内;分布形式主要分为柱状残余油、Y状残余油、膜状残余油以及盲端残余油等。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润湿反转、乳化等机理驱替残余油,但针对各类型残余油,其驱替过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油机理及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杨海  杨智勇  李云峰  文贤利 《辽宁化工》2010,39(12):1273-1275
从氮气的物理性质出发,研究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油机理;然后从实验出发,对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油驱替机理、驱替效率、饱和度分布、压力分布以及油田含水率变化过程等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水交注驱油效率明显高于纯水驱驱油效率,不同的驱替方式对最终驱油效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中注入介质的驱替效率和波及系数决定了最终采收率,目前二氧化碳驱替能够明显提高油田采收率,所以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水驱和二氧化碳驱替中二者的不同,加深认识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1.
考虑稠油的非牛顿特性、聚合物的粘弹性、水相渗透率的下降、不可及孔隙体积以及残余油饱和度的降低等因素,建立并求解了稠油粘弹性聚合物驱渗流数学模型,分析了注入量及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对驱替速度和驱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在聚合物溶液波及范围内,聚合物溶液弹性越大,注采井间的速度越大,驱替效果越好;聚合物溶液弹性一定的情况下,注入量越大,注采井间的速度越大,驱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石亚琛  戈薇娜  孙超  李进 《当代化工》2016,(12):2852-2855
针对传统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驱油体系在中后期油田开采中采油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空气泡沫驱驱油技术。为验证高效泡沫驱的驱油效果,以延长油田1#地质条件为背景,探讨不同起泡剂浓度、矿化度下对空气泡沫驱的性能影响,从而筛选出空气泡沫驱的最优综合性能,通过驱替实验,对高效泡沫驱驱油机理进行观察。最后通过封堵能力评价验证了空气泡沫驱的性能与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具有渗透率低、层多、孔渗条件差、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采用常规三采工艺(如聚驱、三元复合驱)及压裂工艺均存在不适应性,对此提出以驱洗作用强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代替压裂液,采用三采与压裂相结合的压驱工艺进一步开发三类油层剩余油。研究四种不同类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从界面张力、表面张力、乳化能力、和提高采收率效果四方面进行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类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在具有较好的表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够更好地发挥驱油剂洗油作用,物模实验提高采收率效果比其他药剂高5%以上,符合三类油层低渗条件下驱洗原油的需求,适合作为压驱用驱油剂,进一步挖潜三类油层剩余油。  相似文献   

14.
牛佳  孙丽艳  董驰  宋立甲  贾林 《当代化工》2021,50(8):1802-1805
海上稠油油田在聚驱之后仍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剩余油,而聚合物和表活剂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用来驱替聚驱后残留剩余油效果显著,为了在微观和宏观上进一步研究二元复合体系是如何动用聚驱后的剩余油,采取微观可视化实验、4层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二维平面非均质岩心的驱油实验进行研究,通过结果分析得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有效地驱替簇状、柱状剩余油以及附着在岩壁表面的膜状剩余油,并且二元复合体系与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其会动用一部分水驱和聚驱已波及到但无法采出的残余油,进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俊  潘一  李东胜  李晓鸥 《当代化工》2014,(8):1495-1497,1501
三次采油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而化学驱油则是三次采油的主攻技术。化学驱油是向地层中注入化学物质,改变地层渗透率、岩石润湿性和驱替相黏度,因此注入液既能减小流度比又能增大毛细管数,从而使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增加,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主要介绍碱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复合驱四种驱油技术的机理、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化学驱油技术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开展了纤维聚合物驱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驱油实验表明,纤维聚合物性能最好,提高采收率22%~26%,高于只含有地层水的驱替液。此外,针对纤维聚合物驱油后的采出乳化液进行了研究,简单介绍了乳化作用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油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增加注入水粘度,并且降低水相渗透率,改善水油流度比,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进从而提高原油的宏观采收率。聚合物驱油机理是提高采收率方法中较简单的一种,它通过降低水相流度,改善水油流度比来提高波及系数。一般来说,当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大和水驱流度比较高时,聚合物驱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聚合物具有粘弹性,驱替残余油的力与牛顿流体水的不尽相同,不仅有垂直于油水界面克服残余油的毛管力,而且还有较强的平行于油水界面驱动残余油的拖动力,因而也提高微观驱油效率。本文通过聚合物驱调研,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了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低渗油藏CO2非混相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比较了CO2与N2的驱油效果,进行了不同注入速度下的CO2驱油效率,模拟了不同气水比条件下的水-CO2交替注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CO2驱驱油效果优于N2;较低的注入速度下,CO2驱油效率较高;水气比较低时,CO2-水气交替注入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19.
CO2驱油过程中,气窜的发生是影响驱油效果和降低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气窜已成为制约CO2驱进一步扩大波及范围、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温度、压力、油藏非均质性及注入压差对CO2窜逸的影响规律,研究可知,驱替压差是影响气窜速度的主要因素,随着驱替压差增加,窜逸时间明显变快,相同驱替压差条件下,气窜速度随渗透率增加而增加,通过该项研究可以现场科学的封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CO2混相驱替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因此近年来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使用高温高压驱替设备,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超临界CO2泡沫及N2泡沫作为驱替介质,对油水饱和孔隙介质中的油相驱替特性开展了比较实验研究。通过对驱替过程沿程压力及对驱替增采油量的测量,对不同驱替手段在孔隙介质内的油相增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发现在温度为50℃、压力为13 MPa时,超临界CO2流体对多孔介质内的油相驱替效果有显著提升,当压力进一步升高到23 MPa时,油相增采效果不明显。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超临界CO2流体与油相在50℃、13 MPa时可达到混相驱替状态;而采用超临界CO2泡沫及N2泡沫注入工艺未能进一步提高出油量。沿程压差测量结果则显示,与N2泡沫相比,超临界CO2泡沫在多孔介质试样内的驱替压差较小,起泡性能较差。实验结果对于筛选及评价超临界CO2驱油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