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言 在精密播种机上,输种系统是影响植株合格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精密播种技术的发展,精密播种机排种器的均匀度已达90%以上,[1]提高输种均匀性更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计算表明:当株距为5厘米,用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播种时,如果一粒种子延误0.036秒,就会被后一粒种子赶上。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寻求提高输种均匀性的途径,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输种均  相似文献   

2.
农用飞机播种机是飞机外挂机具。播种时,种子从播种机出口向地面下落过程中,受飞机流场影响很大,往往改变设计者预定的种子下落轨迹线,从而影响播种精度。我们运用飞机生流场总体设计理论,改进原来常规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了FB-85型飞机播种机,经试验证明:应用全流场总体设计理论所设计的飞机播种机,主要性能指标有很大的提高。此理论不但对飞机播种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飞机喷洒装置的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定翼飞机气击式播种机为例,讨论了飞机全流场总体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均匀设计的精密排种器结构优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了气吹式精密排种器常压下播种大豆试验,考察了排种器结构参数(充种角、清种角)与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粒距合格率、种子充填率与排种器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获得了回归方程和最优结构参数。常压下播种大豆时,充种角和清种角最优化值分别为46.35°和55.05°,对气吹排种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气流分级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转速、系统风量、二次风量以及调隙锥对分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气流分级机能使分级后产品粒度均匀、粒径分布集中,是一种理想的气流分级设备。  相似文献   

5.
粉体气流分级机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流分级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转速,系统风量,二次风量以及调隙锥对分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气流分级机能使分级后产品粒度均匀,粒径分布集中,是一种理想的气流分级设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小型气吹式排种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大量台架试验的基础上,求得了各种不同频率下点布玉米、大豆时,株距合格率百分数等排种质量指标和喷嘴气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清除多余种子和保存单粒种子的作用往往是矛盾的,介决这一矛盾是提高排种频率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锥孔结构,试验表明,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介决上述矛盾,显著提高排种频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精密播种机接输种管后田间植株分布的动态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种子与输种管的碰撞,引入了综合摩擦系数分析输种过程,可提高模型预测田间株距分布精度。最后通过田间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精密播种机田间植株分布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精密播种机接输种管后田间植株分布的动态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种子与输这的碰撞,引入了综合摩擦系数分析输种过程,可提高模型预测田间株距分布精度。最后通过田间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指标及空间分布均匀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作业后种子分布均匀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出苗和产量,传统评价方法受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指标的限制而不能较好地表征种子分布均匀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指标计算方法。通过结合播种深度和种子距离行中心偏差两个指标,实现从一维(纵向、播种深度方向和侧向)、二维(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到三维空间种子分布均匀性的表征。田间试验(3种开沟器类型和2种作业速度)结果表明:相同作业条件下,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新指标(即理论播种点与实际播种点距离偏差)的标准差(C)和极值(R)均小于传统指标(种子纵向投影点坐标与播种理论粒距计算的播种点纵向投影点坐标的偏差)的标准差(C')和极值(R')。田间试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指标的准确性及其用于评价种子在纵向、水平平面和三维空间分布均匀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气流实砂是粘土砂的一种新型紧实工艺,本文首先概略介绍了气流实砂的原理及试验装置的结构,然后通过试验证明了气流实砂的优良特性,特别是证明了在普通的6~8公斤力/厘米~2的压力下,不需补充压实可以制成紧实度高而均匀的铸型。本文对影响气流实砂紧实效果的一些因素也进行了试  相似文献   

11.
精密播种的统计模拟探讨——微型计算机模拟精播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子和植株分布是播种精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农业生产中作物裁培规划及机具选择的依据,也是播种机设计方案最优化的基础。本文是应用微型计算机来研究精密播种的种子分布予测。基于对精密播种台架试验粒距误差形成的分析,认为播种过程可分解为“充种”和“投种”两个阶段(研究田间植株分布时还包括“出苗”阶段),并提出了精播台架试验的统计模型。根据1500个实测粒距的统计特性,应用蒙特卡洛法在微型机上模拟了5000个粒距,模拟与实测的排种精度指标基本相符。从而证明了,统计模型和蒙特卡洛法可作为研究精播粒距分布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法国菜探秘     
小麦作业现场会2004年10月中江县农机局、农业局在通济镇联合召开了固定厢沟免耕机播小麦作业现场会。中江县委书记罗先平、县长兰开驰、副县长蒋宗文,县农机局、农业局、科技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各工委、乡(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镇长参加了现场会。现场作业的小麦播种机是经过改制的小麦人力播种机,将两台播种机改装成一台,取掉开沟器,播种由两行增加为四行,提高了作业效率,机械播种效果良好,所播种子均匀、规范,整齐,符合免耕栽培技术农艺要求,拓宽了小麦人力播种机的作业范围。中江县政府把改装过的60台播种机赠送给各乡镇,…  相似文献   

13.
气动振动式匀种装置工作参数的优化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杂交稻在低播种量时的播种性能,对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机气动振动匀种装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振动分析确定了振动匀种装置稳定均匀排种的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播种量分别为45g/盘、65g/盘和85g/盘时,气源排储比A、V-T振盘筛分板的梯形半差C和安装角β对播种合格率和空穴率的影响规律,得到3种播种量的最佳参数组合分别为气源排储比A为0.036/40,梯形半差C为5mm,安装角β分别为-4°、0°、+4°。最佳参数组合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为45g/盘、65g/盘和85g/盘时的播种合格率分别为88.33%、90.83%和93.06%,空穴率分别为1.67%、0.56%和0%,播种性能能够满足超级杂交稻和杂交稻低播种量精密播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转杯纺纱利用气流对纤维进行剥离、输送及凝聚等操作,转杯内气流对纤维运动指向性、分布均匀度和扭曲度等有直接影响。为研究转杯纺纱过程中转杯内气流流动特性,运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转杯内流场进行仿真计算,结果显示:转杯内气流流动整体呈旋转流动,气流经纤维输送管进入转杯后,小部分直接向上流出转杯,大部分向下流动冲向转杯壁面,并沿转杯旋转方向旋转流动,在纤维输送管出口处和假捻盘台阶处出现涡旋;转杯内部存在负压区域,从纤维输送管入口到出口动压不断增大,凝聚槽内动压最大;随着转杯转速增加,凝聚槽水平截面上尾状流动区面积减小,旋转流动趋势明显;滑移面倾角对纤维输送管出口处高压区面积大小、位置及凝聚槽内动压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纤维运动状态与成纱质量,不宜采用过大的滑移面角度。  相似文献   

15.
精播排种器及排种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精密播种是中耕作物播种机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关键部件-排种器的研究现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全面分析了精播排种器的技术性能现状以及提高充种频率的技术措施,并综述分析了排种器试验研究技术及排种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精密播种是中耕作物播种机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关键部件──排种器的研究现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全面分析了精播排种器的技术性能现状以及提高充种频率的技术措施,并综述分析了排种器试验研究技术及排种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CFX11.0软件对电除尘器内部气流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流场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在气流中引入了粉尘,更加真实的模拟了电除尘器内部流场的分布,证实了粉尘对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为电除尘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炉型对冲天炉内气流分布的影响,拟订了三种测试散料层内气流速度分布的方法,即(1)富尔纳斯—舒曼法,(2)给热系数直接测定法与(3)流网法。本文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列出了各种方法对三种炉型(直筒型、高炉型与灯罩型)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说明从各截面上气流分布来看高炉型最为均匀,从整个料层内流速平均值来看,由于上下部分料层的衬偿作用,以灯罩型为最佳.直筒型内,由于边缘气流不断发展,气流分布最不均匀。这三种方法虽然各自皆可得到稳定可重复的数据,因理论上皆有一定缺陷,结论尚不十分统一,工作尚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2004年8月—2007年12月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计算每天15:00抵达北京地区10、100和500m高度上的后向气流轨迹.对整个研究时段、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期间的后向气流轨迹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这3个时段到达北京地区的主要后向气流轨迹聚类.其中整个研究时段的后向气流轨迹分成3个聚类,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后向气流轨迹都分成5个聚类.结合各段时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观测的大气污染物体积分数资料,分析不同时段气流输送作用对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体积分数的影响.发现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北京气体污染物体积分数高值主要集中在来自风速较小的西北方气流聚类.采暖季污染物体积分数低值主要出现在偏北方向风速较大的后向气流轨迹聚类.非采暖季污染物体积分数低值主要出现在偏北低速气流聚类和西北向高速气流轨迹聚类中.从各时段污染物最值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风速较大的后向气流轨迹聚类影响下,北京的污染物体积分数较低;途经了较严重工业排放地带的后向气流轨迹聚类会使北京气体污染物体积分数显著增高.此外,虽然非采暖季的大气污染物分布与气流输送的影响基本符合,但各聚类污染物分布结果与气流输送作用的影响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20.
水稻排种器振动板横向振动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超级稻有序排列播种精度,对振动式排种器振动板的横向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振动式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振动板横向振动的力学模型,并对稻种在振动板上的跃起运动进行分析;再利用振动测试采集仪等设备对振动板进行振动测试,分析了激振频率、振动板角对振动板横向振动的影响,得到板面的横向振动规律,提出了排种器振动板上导向板布置的区域为:400mm×300mm;再连接V型槽输送已定向排序稻种的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在激振频率为4.5Hz、振幅为3.5mm、振动板倾角为10°、导向板曲率为2.65时,该设计方案可以有效避免稻种的跃起,实现均匀有序播种,满足超级稻有序、连续播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