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出了可调节再生回流比例的除湿系统流程,建立了系统各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模拟得到了夏季工况不同除湿负荷、不同溶液再生回流比例下系统的能耗和性能系数(COP)。结果表明:降低溶液再生回流比例可提高除湿系统性能;在较低的溶液再生温度和较低的除湿负荷条件下,降低溶液再生回流比例对系统性能的改善作用较大;再生回流比例的降低受再生温度的限制,存在合理的较优再生回流比例。  相似文献   

2.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入口溶液质量分数、入口溶液温度、入口液气比、入口空气含湿量、入口空气温度这5个因素对出口空气含湿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除湿量受前4个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受入口空气温度影响较小;入口液气比较小时,除湿量随入口液气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入口液气比大于1.5后,除湿量几乎不随入口液气比的增大而变化;对单位除湿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入口空气含湿量、入口溶液质量分数、入口溶液温度、入口液气比、入口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1)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将溶液除湿与热泵相结合的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该系统使用低温、低浓度的除湿溶液,在任何工况下冷凝热都能满足溶液再生的需求。建立了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系统自身参数变化(溶液温度、浓度)和环境参数变化(空气温度、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对系统应对高温、高湿度环境的调整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典型工况下,除湿溶液的理想温度为17-19℃、相应的质量浓度为25.39%-26.88%;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效,并且能够在高温潮湿地区发挥其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4.
杜斌  施明恒 《暖通空调》2006,36(4):109-112
介绍了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蓄能原理,分析了蓄能密度的影响因素。与冰蓄冷、水蓄冷和气体水合物蓄冷等常规蓄冷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在蓄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蓄能密度远大于常规蓄冷方式。该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作为再生能源,白天蓄存浓溶液用于夜间制冷,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叉流再生装置热质交换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晓华  江亿  常晓敏  易晓勤 《暖通空调》2005,35(12):10-15,83
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搭建了叉流再生器性能测试的实验台,并建立了叉流再生器中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剂,采用总换热量、全热效率描述再生器的热质交换总体效果,采用再生量、再生效率描述传质效果,实验测试了溶液和空气的进口参数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并与逆流再生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实验得到的量纲一传质系数作为数学模型的输入条件,数值计算结果与73组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全热效率和再生效率的偏差均集中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6.
7.
针对建筑环境内小空间微环境的特殊除湿需求,提出一种内热再生式除湿器,建立了其吸附再生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开发了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的数值求解程序对其进行求解。根据求解结果给出了除湿器尺寸的推荐值,得到了除湿器在基本工作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并分析了几种常见因素对除湿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气流量较小时,该除湿器在连续运行且不采用内冷措施的情况下仍能对高湿气体长时间保持较高的除湿效率,再生过程所需时间远小于有效除湿时间。  相似文献   

8.
刘帅 《山西建筑》2009,35(30):183-184
对溶液除湿系统中除湿塔填料层直径和高度的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具体参数说明了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积累溶液除湿系统中除湿塔的设计经验,完善除湿塔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州为例,根据气象站太阳辐射统计数据,理论计算了该地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量。再生热能全部利用太阳能的条件下,根据广州地区室外气候特点,求解再生量随再生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条件下,5、10月份广州地区再生量最大时对应的再生温度分别为59℃和72℃。  相似文献   

10.
薛雪  陈剑波  杨洁 《建筑节能》2016,(7):104-108
为了祛除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建立了压缩空气溶液除湿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了损率和效率计算。并和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压缩空气冷冻除湿方法、冷冻-吸附除湿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的效率为62.5%,比常规的冷冻除湿系统57.4%和冷冻-吸附除湿系统57%更节能,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的性能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热湿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了复合型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除湿器和再生器入口空气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湿器入口空气温、湿度从36℃和80%冷却减湿预处理到26℃和90%时,除湿器的体积可减小约63%,溶液循环量减小约58%;使用房间排风作为再生空气源,可明显提高溶液的再生效率和浓度,有效降低再生热源温度.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增加溶液工作浓度差、改进系统运行性能的方法,使系统更好地适应太阳能等不稳定热源.用实验验证过的理论模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以氯化钙溶液为除湿荆、再生温度为73.2℃时,系统的COP为0.89,比相同运行条件下的单循环溶液除湿系统提高了89.4%.每kg质量分数为45%的氯化钙溶液的除湿量从3.92 g提高到122.83g.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无霜空气源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温湿度分控空调系统,通过MATLAB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对系统冬夏季工况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夏季工况下,除湿器进口溶液浓度、 再生流量比例、 冷凝热比分别为0.25、0.2、0.5时,系统COP可达最佳,COP值为2.34~5.23.与同类系统相比,其COPR值均大于1,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套多功能CO2水源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新风系统,该系统以CO 2跨临界循环压缩机高温排气实现LiCl溶液再生,提高了热泵驱动溶液除湿系统的溶液再生效率,并以地下水为再冷源,减小了CO2跨临界循环节流损失.通过建立系统稳态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标准环境工况下,新风量、 除湿/再生内循环比、 溶液总流量、 再生空气流量...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转轮除湿机单通道内传热传质一维瞬态数学模型,利用麦考马克时间推进方法进行离散求解,对不同再生温度和转速下除湿机稳态运行时出口平均含湿量随再生面积与除湿面积比率的变化做出了预测和分析,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最优比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厂房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的回风处理系统——部分回风进除湿器,部分回风进表冷器的方案容易造成再生器过热,进而导致系统的除湿效率降低,除湿效果不明显,能耗增加等问题。本文提出先直接将回风全部进除湿器,然后再通过表冷器进行降温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对比了两种系统的初投资及能耗,发现优化方案更加节能。  相似文献   

17.
简介了太阳能除湿溶液再生的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了除湿溶液的再生方式和再生装置,根据除湿溶液再生过程是否直接与外界接触,将太阳能除湿溶液再生装置划分为开式集热型再生器、闭式集热型再生器和封闭式再生器三种。两级式集热型再生器溶液的再生量大于单级式集热型再生器,且再生效率有所提高;溶液温度可调单元喷淋模块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兼有除湿和再生的功能,同时还可以与热泵组合实现多级并用,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压雾化将除湿液雾化成细小颗粒,可增大溶液除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除湿效率。基于高压雾化的原理,搭建高压雾化溶液除湿系统实验台,研究空气量、溶液流量、空气状态对雾化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雾化溶液除湿系统的除湿量随空气量、进口空气含湿量以及溶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进口空气温度为29.5℃,含湿量为21.44 g/kg,液气比为0.19的情况下,实验系统单位溶液除湿量可达15.78 g/kg;实验过程中,单位溶液的平均除湿量为10.39 g/kg;在相同除湿量下,雾化溶液除湿的单位溶液除湿量比传统填料式除湿器高2倍以上;拟合出除湿量的经验公式,可知实验值与测量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种循环再生转轮除湿系统,利用船舶设备的余热实现舱室的高效除湿,探讨了在不同参数下除湿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海水直接冷凝,该转轮除湿系统可有效提高除湿率。随着再生风温度的提高和再生后冷风温度的下降除湿率增加。存在最佳分流系数使得转轮除湿系统的除湿率达到最优值,该系数随着再生风温降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系统的工作流程,综述了除湿系统中除湿器、再生器、储液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