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通过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性能优化的建筑。笔者以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为例,对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并与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找出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以及营造的环境水平,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侧重于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的详细情况及碳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思考碳排放基准值确定必要性的基础上,转换视角,结合国内建筑节能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用碳排放情景分析法,提出"基本减排率"概念。以寒冷地区办公建筑为例,以独创性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共同建立了基于基本减排率的低碳建筑技术评价方法,研究成果通过软件系统可方便地对减排效果进行评价比较,对于我国推广低碳建筑和推行建筑碳减排提供了技术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美国《零能耗和零碳建筑评价标准》(ASHRAE228—2023)的概况,标准提出了“净零能耗”建筑和“净零碳”建筑的定义,用于判定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的设计方案或运行状态是否达到净零能耗或净零碳排放。标准为跨建筑和跨场地边界的能量与碳的流动提出了量化计算方法,并对利用场外可再生能源和购买碳补偿制定了规则和限制条件。从适用范围、场地边界、能耗计算、碳排放计算、碳补偿5个方面介绍了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通过与我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碳中和建筑评价导则》等标准对比发现,中美两国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理念总体相通,但在计算方法存在不同。探讨了我国零碳(能耗)建筑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是我国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建筑低碳标准体系,本文根据已有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构建适合我国的建筑低碳标准体系。建筑低碳标准体系从形式上与其他专业标准体系相统一,分为目标层次、工程层次和产品层次三个层次,由标准体系框架图、各"层次"标准体系表构成。建筑低碳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为低碳建筑技术研究和建筑低碳产品开发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刘瑞芳)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国际化发展,降低建筑碳排放,促进中外绿色建筑领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近日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世界银行EDGE评价体系开展对标研究、碳排放研究以及绿色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韩爱兴副司长、国际科技合作处仝贵  相似文献   

6.
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这仅仅是建筑运行使用过程,若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比例将会更高。在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下,绿色建筑是否比普通建筑全生命周期更低碳,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项研究基于LCA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以天津生态城75栋绿色居住建筑为样本,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为43-64kg CO2/m2·a,且碳排放水平与绿色建筑星级无明显关系。本项研究为建立天津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库和评价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控制建筑业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探究我国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绿色低碳建筑相关研究文献为样本数据,采用文献计量软件对样本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研究与国家政策颁布息息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建筑类期刊上,涉及学科较多;虽然已形成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和研究机构,但尚未形成关系紧密的作者、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包括碳核算、低碳技术研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低碳改造和建筑碳排放权交易5个方面;绿色低碳建筑领域后续研究应从界定统一的建筑碳排放核算边界、关注使用者行为习惯、推动传统建筑绿色低碳改造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从LCA理论出发进行了建筑物能耗分析,建立了建筑能耗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筑能耗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英国标准协会制定的一般工业产品碳排放PAS2050的评价方法,针对建筑产品的特点结合碳排放系数和能耗计算指标建立了建筑碳排放的计算模型,为当今发展低碳建筑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作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建筑生命周期评估联系的切入点,梳理中国台湾建筑碳足迹评估BCF法的系统、架构和内容,与日本AIJLCALCW和中国大陆的《建筑碳足迹计量标准》进行横向对比,从评估机制、平台载体、支撑体系、计算方法等方面分析BCF法在低碳建筑设计与效益评估中的应用优势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雷冯近 《城市建筑》2022,(3):161-164
建筑行业能耗在各国的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颇高,因此在建筑行业推行绿色建筑理念势在必行,为了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各国逐步建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v4)和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对标准评价体系整体及材料、场地、能源、室内环境等板块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自特点与异同,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与意义自200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制度,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近年来,开展了针对不同类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并陆续编制出台了相关评价标准和技术细则,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主要针对单体建筑,尚未考虑一定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杭州低碳科技馆在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运营使用以及拆除废弃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并分析其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对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应对全球变暖和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同的战略选择,全球建筑领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的三分之一左右,与工业、交通并列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大重点领域,建筑碳减排意义重大,受到各国普遍重视。一是,低碳建筑标准成为发达国家推广低碳建筑的重要手段,我国标准明显落后。欧盟于2010年立法规定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实现近零能耗或超低能耗。英国提出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采暖、照明和家用/办公电器分别在  相似文献   

14.
设计初期实现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旭东  秦媛媛 《新建筑》2010,(4):114-117
针对我国当前"低碳建筑"的发展和建筑碳排放度量指标的研究现状,提出应从方案阶段开始,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建筑能量、碳排放分析相结合进行低碳建筑设计这一新方法。在方案设计阶段,利用虚拟建筑模型所包含的建筑信息,实现自动识别、实时分析,得到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的直观结果,让建筑师专注于设计本身,找到更有效减少建筑碳排放量的设计策略,实现"低碳建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推动绿色工业建筑发展,明确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原则和评判依据,规范绿色工业建筑的评价工作,根据《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50878-2013),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并于近日正式印发。此前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已于2013年8月8日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工业领域第一本综合性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成为新建教育建筑和既有教育建筑绿色改造的趋势。打造绿色、健康、舒适的科研办公环境,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为目前教育科研类建筑设计的重点。本文以天津市某科研教学楼为例,从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室内自然通风、室内热舒适、建筑能耗模、碳排放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PKPM绿建节能系列软件模拟计算得出以上五个方面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筑能耗作为社会能耗中的三大能耗之一,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潜力很大。中韩两国同属亚洲新兴能源消费大国,在绿色建筑评价领域有其共性和特性。本文以时间为轴梳理了中韩两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演进,并对比了两国现行的(最新版本)评价标准的评分大类。所得思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也为以中韩为代表的亚洲各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能耗高、碳排放量大是亚热带地区体育建筑的老大难问题。从低碳设计策略、低碳城市与政策、碳排放估算与低碳评价三方面回顾近20多年来建筑低碳问题的相关研究,再重点从气候设计层面对我国体育建筑低碳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明确了已有的科研成果,理清了发展脉络与趋势,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寻找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节能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韩国、新加坡三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韩国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1)以及新加坡Green Mark评价标准体系(1.0版),对比了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分析其优缺点,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完善以及新标准修订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饭店建筑在功能需求、用能、用水特点等方面都有别于常规公共建筑,一般存在较大的资源、能源节约潜力,因此应加以绿色化引导。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了《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编制任务,目前已完成报批稿。本文主要介绍了本标准的编制背景、工作概况、主要特点以及各章编制要点。本标准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饭店建筑特点开展了针对性的编写工作,将使绿色饭店建筑的评价更加合理和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