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高油酸菜籽油作为煎炸油的潜力,使用高油酸菜籽油煎炸土豆、鸡柳和豆腐3种不同食材18 h,分析煎炸过程中油样的总极性组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对煎炸食品进行了吸油率测定和感官评价,研究煎炸食材对高油酸菜籽油煎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食材对高油酸菜籽油总极性组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影响大小顺序均为土豆>鸡柳>豆腐;煎炸18 h时,3组高油酸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降低,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增加,其中煎炸土豆的高油酸菜籽油PUFA含量降幅最大,煎炸鸡柳的高油酸菜籽SFA含量增幅最大;煎炸3 h,3种食材感官评分分别达到了9.32、9.24分和9.12分,之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感官评分降低,但豆腐的降幅最小。综上,结合豆腐水分含量高的特性,推测高油酸菜籽油更适合用于高水分含量食材的煎炸,且最佳煎炸时间应控制在3 h之内。  相似文献   

2.
陈雅琪 《中国油脂》2020,45(10):16-21
以牛油、高油酸菜籽油和稻米油为基油开发调和煎炸油。通过连续煎炸试验研究了4种调和油的煎炸性能,并与牛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种调和油的胆固醇含量为17.48~30.02mg/100 g,远低于牛油的97.35 mg/100 g; 4种调和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土豆条吸油率及氧化稳定性均优于牛油。4种调和油的初始极性组分含量均高于牛油,苯并芘含量也相对牛油较高,但在整个煎炸过程中均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限值(2μg/kg)。4种调和油煎炸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减少。4种调和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牛油低很多。综合分析表明,调和油的煎炸性能相比牛油优势明显,由20%牛油、30%高油酸菜籽油及50%稻米油调和而成的煎炸油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普通葵花籽油(RSFO)与高油酸葵花籽油(HOSFO)的煎炸稳定性做比较.在72 h的煎炸过程中,高油酸葵花籽油的游离脂肪酸形成率比普通葵花籽油的要高.相比之下普通葵花籽油中的各种生育酚含量要高得多,而生育酚的降解比已观测到的高油酸葵花籽油明显地要低.尽管它们的脂肪酸组成显著地不同,但它们总极性化合物的形成是相似的.这个研究进一步证实在预测煎炸稳定性上只基于脂肪酸化组成的局限性,这与实验室先前的研究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4.
用于评价煎炸油稳定性的传统方法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煎炸过程中的变化,为了快速可靠地模拟实际煎炸过程中油脂的劣变情况,将以淀粉、葡萄糖、硅胶(质量比4∶1∶1)为原料制备的配方食物加入(180±5)℃的大豆油中,在自制快速煎炸装置中以500 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煎炸试验,测定煎炸油极性物质含量的变化。通过分析快速煎炸和实际煎炸中极性物质的含量及其组成变化,确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快速煎炸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与实际煎炸中油脂劣变程度有良好的一致性,可应用于快速评估煎炸体系中油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西式快餐条件下煎炸油的品质并建立其评价体系,考察了5种常见煎炸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榈油及稻米油)在模拟西式快餐条件170℃连续7 d煎炸薯条过程中11个品质相关的理化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5种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的煎炸性能,并建立煎炸油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5种煎炸油煎炸周期结束后酸价、极性组分、羰基价、茴香胺值、全氧化值和色泽均显著升高(P<0.05),维生素E总量和氧化稳定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茴香胺值、全氧化值、羰基价两两之间均显著性正相关(r=0.877~0.997,P<0.05),色泽与酸价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2,P<0.01),碘值与氧化稳定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6,P<0.01),与亚油酸/棕榈酸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3,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综合性评价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4.115%,反映了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并进一步建立煎炸油煎炸性能的综合评价得分模型F=0.405F1+0.295F2+0.1...  相似文献   

6.
7.
通过添加大豆卵磷脂,使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中磷脂含量分别为本底值、10、20、30、40、50 mg/kg,测定不同磷脂含量的3种煎炸油的烟点、耐寒性、氧化诱导时间,同时检测3种煎炸油在170℃下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的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含量的变化,以评价其煎炸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磷脂含量的增加,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烟点呈下降趋势,其中棕榈油烟点下降受磷脂影响最大;耐寒性随着磷脂含量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氧化诱导时间随磷脂含量的增加呈波动变化趋势;在本试验范围内,磷脂含量对煎炸油煎炸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煎炸油酸值超标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方便面生产时油炉AV值超标的成因进行一一分析,并提出实际生产中可行的解决圾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油酸花生油和普通油酸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主要微量营养成分植物甾醇、维生素E以及氧化诱导期、货架期。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油的油酸含量、植物甾醇含量、氧化诱导期和货架期分别比普通油酸花生油增加了28.03个百分点、164.57 mg/100 g、27.27 h和4.09年;两种花生油中均检测到α-维生素E和γ-维生素E,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的总量无显著差异。因此,与普通油酸花生油相比,高油酸花生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更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优质食用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油酸的生物来源、健康益处、食用安全性及适宜膳食量等,并提出研究建议,以期为油酸和高油酸植物油的摄入及健康作用宣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脂煎炸过程中,脂肪酸会氧化形成具有高吸收率和潜在毒性的单环氧脂肪酸。通过对薯条间歇式煎炸,研究煎炸油的油酸与亚油酸比例对单环氧硬脂酸含量、单环氧油酸含量以及顺、反式单环氧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环氧脂肪酸含量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呈现增长趋势;油酸含量高的煎炸油倾向于生成更多的单环氧硬脂酸,亚油酸含量高的煎炸油倾向于生成更多的单环氧油酸;煎炸过程逐渐积累更多的反式单环氧脂肪酸,顺式单环氧脂肪酸可能会转化为反式单环氧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对以菜籽油脂肪酸甲酯和单乙醇胺为原料合成菜籽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性催化剂用量、体系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的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6h,体系压力0.06MPa,碱性催化剂KOH不用为宜。在较佳反应条件下收率可达97.52%。利用无水乙醇对反应产物进行了重结晶,并进行了红外分析,证明得到了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在无溶剂体系中以高油酸花生油为原料,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为酰基供体,酶促酯交换合成类可可脂。以目标甘三酯1,3-二棕榈酸-2-油酸(POP)、1-棕榈酸-2-油酸-3-硬脂酸(POS)、1,3-二硬脂酸-2-油酸(SOS)含量,硬脂酸指数和酰基位移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酶促酯交换合成类可可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促酯交换合成类可可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硬脂酸乙酯与棕榈酸乙酯物质的量比1.3∶1、酰基供体与高油酸花生油物质的量比12∶1、加酶量2.7%(以底物质量计)、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7 h,在该条件下产物甘三酯中POP、POS、SOS的含量分别为14.55%、48.87%、25.17%,硬脂酸指数为0.56,酰基位移率为7.35%。产物的目标甘三酯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与可可脂相近,可作为可可脂替代品应用。  相似文献   

14.
程恒光 《中国油脂》2021,46(12):123-126
对冷榨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营养成分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了两种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特征指标,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含量,氧化诱导时间,并对货架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特征指标接近;高油酸葵花籽油的营养成分含量明显偏高;高油酸葵花籽油(过氧化值0.399 mmol/kg)的氧化诱导时间约为油茶籽油(过氧化值2.992 mmol/kg)的2倍,25.15 ℃下货架期分别是油茶籽油的1.7、4.9倍。  相似文献   

15.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ffects on the contents of minor components of cold‐pressed high‐oleic rapeseed oil (HORO) were evaluated in a function of different roasting temperatures (80, 100, 120 and 140 °C). Along with roasting temperature elevatio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total tocopherols up to 32% (mainly γ‐T homologue) and a slight increase of total sterols concentration (up to 5%) were observed, wherea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ccurred during seeds thermal pretreatment. Additionally, an increased degree of hydrolysis and lipid oxidation was reported; however, obtained results were within codex limits. The peroxide value of the oil ranged from 1.30 to 2.34 mEq O2 kg?1, while the acid value did not exceed 0.46 mg/KOH 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rapeseed oils acquired from seeds pretreated with different roasting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6.
以菜籽油酸为原料,通过Diels Alder反应得到C_(21)二元酸,经提纯、中和制备C_(21)二元酸钠表面活性剂。采用质谱对C_(21)二元酸进行分析,并对C_(21)二元酸钠的表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产物中亚油酸含量为指标,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亚油酸与碘质量比1∶0.002、亚油酸与丙烯酸摩尔比1∶1.2、反应温度240℃,在此条件下产物中亚油酸含量低于1%;C_(21)二元酸钠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5.75×10~(-3)mol/L,表面张力可达37.98 mN/m,与月桂酸钠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7.
18.
植物油由于其优良的润滑性、退火清净性、离水展着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成为冷轧轧制油基础油研究的趋势。以菜籽油为基础油,通过添加23.72%高黏植物油、1.34%极压抗磨剂、1.02%脂肪酸、4.88%抗氧剂、11%乳化剂和2.7%消泡剂,开发出一种高黏度,抗氧性、极压抗磨性、低温流动性和乳化效果好的薄钢板冷轧轧制油,其母油性能完全达到奎克公司同类产品标准,乳液性能满足我国行业使用标准。使用植物油开发绿色冷轧轧制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石油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