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组织(AH组)、50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E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 Vision二步法检测2组组织中GPR30的表达情况;另设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GPR30的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AH组、EC组组织中GPR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5.0%、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H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EC组显著高于AH组(P〈0.05);GPR30表达与EC患者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EC组5年总体生存率为85.7%,GPR30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66.6%vs 96.8%,P〈0.05);Ⅰ/Ⅱ期GPR30低表达和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vs 83.9%,P〈0.05),且Ⅲ期GPR30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与Ⅰ/Ⅱ期GPR30低表达(20.0%vs 100.0%)和高表达组(20.0%vs 83.9%)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Ⅲ期GPR30低表达组比较(20.0%vs 80.0%),生存率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PR30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其表达水平对EC患者预后有提示作用。GPR30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更为有效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12-1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下床时间、盆腔引流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整体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盆腹腔引流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整体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两组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确保其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4)
目的 分析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为10分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初诊无远处转移的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盆腔外放疗联合长期内分泌治疗。全盆腔外放疗的照射剂量为50.0 Gy,前列腺、双侧精囊腺及区域阳性淋巴结加量至76.2~78.0 Gy。内分泌治疗采用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加每月注射一次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联合治疗效果,并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26~75个月)。治疗前中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11.2 μg/L,其中6例低于20 μg/L,3例高于70 μg/L。中位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为90.9%。TNM分期:3例T2c,4例T3a,2例T3b;6例N0,3例N1;9例M0。随访期间,6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其中5例进一步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4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前列腺癌。5年无生化复发率、无远处转移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8.6%、 57.1%、66.7% 和57.1%。5例出现1~2级早期放疗胃肠道不良反应,6例出现1~2级早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无晚期胃肠道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无骨折、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内分泌治疗并发症。 结论 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常伴穿刺阳性范围大、肿瘤分期偏晚等高危因素,患者通常预后不良,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等及时和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案往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6):141-14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症的发生对子宫内膜癌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3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伴各种合并症的1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症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无合并症的1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常见的合并症为肥胖132例、高血压病107例、糖尿病57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症组与对照组在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手术范围、术后肿瘤病理分期和肿瘤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合并症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接受放化疗的例数比对照组多,且患有合并症的患者预后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随着年龄增加,合并症发生机率增加,合并症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存在一定影响,对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
目的 研究近距离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对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患者132例,其中局部高危患者97例,局部中、低危患者35例。通过门诊随访,监测患者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记录患者出现生化复发、进展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或肿瘤远处转移、死亡等事件,了解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iochemi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bPFS)、疾病特异性生存率(cause-specific survival, CSS)及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结果 132例患者bPFS、CSS、OS分别为83.3%、91.7%、84.8%,局部高危患者为81.4%、88.7%、81.4%,局部低、中危患者为88.6%、100%、94.3%。局部高危患者bPFS及OS与局部低、中危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0.098);而局部低、中危患者CSS明显高于局部高危患者(P=0.037)。按不同Gleason评分、TNM临床分期、术前PSA水平分别分组,各组患者间b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4,0.537,0.850)。结论 对于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近距离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可有效控制PSA水平并延缓生化复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8):22-24
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年龄、绝经、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合并症、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治疗等因素进行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8.7%、83.7%;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为独立的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较晚、分化程度低、肌层肌肉深度大、存在淋巴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而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使患者远期生存情况获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thymus,NETT)的临床特点、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经验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ETT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为46岁(13~75岁),中位病程为3.5个月(1~84个月)。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特异,7例合并库欣综合征,1例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胸部增强CT可见胸腺区占位。所有患者均接受开胸手术切除治疗,22例肿瘤大体完整切除。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3例。16例患者术后行辅助治疗。术后病理类型为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20例(典型类癌8例,不典型类癌12例),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6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Masaoka-Koga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12例,Ⅳ期7例。长期随访结果示中位生存期为51.0个月,3年、5年生存率为71.0%和44.6%。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分化程度(P=0.039)及分期(P=0.012)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NETT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极强的恶性病变,临床表现不特异,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很大难度,早期行增强CT有助于发现病变及评估手术可行性。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4):134-137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化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阴道残端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予以术后化疗(观察组)及未予以术后化疗(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各64例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阴道微生态情况和阴道残端感染状况差异,比较两组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并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两组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阴道清洁度异常率、病原体感染率及阴道残端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年时,观察组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化疗可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并增加阴道残端感染风险,但化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于患者远期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3):122-12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1例,并对国内近10年来已报道的83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8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盆腔包块(70.2%,59/84),阴道出血(61.9%,52/84),腹痛、腹胀(34.5%,29/84)。无一例术前确诊。病理报告子宫内膜和卵巢均为子宫内膜样癌者52例(61.9%),两种癌分期均为Ⅰ期者50例(59.5%)。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72例患者术后接受化疗,14例接受放疗。84例中有3例失访,随访5年以上者55例,其中死亡13例,死亡率为23.6%(13/5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1%(49/55)、81.8%(45/55)、76.4%(42/55)。结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术前诊断困难,以内膜和卵巢同为子宫内膜样癌为主要病理类型,发现时多为Ⅰ期,以手术结合术后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通过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的84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舌癌预后的影响。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4组:手术组、放疗组、手术联合放疗组、放疗联合化疗组,总结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分析得出手术组、放疗组、手术联合放疗组、放疗联合化疗组的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9.5%、62.3%、66.9%、61.7%,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8.3%、23.4%、49.8%、36.1%。因此舌癌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晚期舌癌以手术联合放疗优于手术组、放疗组、放疗联合化疗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手术的相关临床热点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手术的315例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宫腔镜手术相关临床热点问题包括PALM-COEIN病因分类,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以及特殊病例子宫腺肌瘤样息肉、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宫腔占位、子宫瘢痕憩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宫腔镜手术患者中,有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症状者172例,无症状者143例,AUB患者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15.7%比2.1%,P=0.000)。育龄期AUB患者128例,进行PALM-COEIN病因分类,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息肉(AUB-P)(45.3%, 58/128)。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60例,阴道超声用于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75%、71%、81%和76%。子宫腺肌瘤样息肉17例,其中非典型腺肌瘤样息肉3例;10例患者有乳腺癌手术史,9例辅助内分泌治疗,宫腔病理均为良性;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5例,宫腔镜下均有特异表现。结论 宫腔镜作为微创手术技术,对于诊断和治疗AUB和宫腔占位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乳腺癌术后的子宫内膜增厚、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憩室等大多数良性病变,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的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对宫腔镜诊治诸多热点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改善临床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4)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刺激试验在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GSD)Ⅰ型、Ⅲ型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经基因确诊的GSD Ⅰ型及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空腹及餐后肾上腺素刺激试验。以基因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空腹及餐后肾上腺素刺激试验对GSD Ⅰ型及Ⅲ型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144例GSD患者中,男88例,女56例,平均年龄(5.77±4.58)岁;Ⅰa型68例,Ⅰb型20例,Ⅲ型56例。144例患者空腹刺激试验血糖均未明显增高。餐后刺激试验血糖明显升高44例,其中Ⅰ型8例,Ⅲ型36例,两组有效应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餐后肾上腺素刺激试验诊断GSDⅠ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64.3%;诊断Ⅲ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90.9%。年龄≤2.5岁较>2.5岁患者餐后刺激试验有效应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肾上腺素刺激试验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越高。肾上腺素刺激试验诊断年龄>2.5岁的Ⅰ型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4%和77.1%,诊断年龄>2.5岁的Ⅲ型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和95.4%。结论 肾上腺素刺激试验对GSD Ⅰ型和Ⅲ型的临床分型仍具有一定意义,尤其2.5岁以上的GSD患者结果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
目的 观察坦度螺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31例FD合并焦虑状态患者,既往常规治疗无效,口服坦度螺酮10 mg/次,3次/d,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FD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Zu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s,SAS、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s,HAMA、HAMD)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的变化,分析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总体症状积分分别为10.45±5.66、8.48±5.96、7.39±5.46,治疗2周、4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2,0.020);餐后饱胀不适和早饱两个单项症状积分在治疗2周、4周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S、HAMA及HAMD评分治疗4周较治疗前下降(P=0.028,0.002,0.000)。生活质量(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分数在治疗4周时有改善(P=0.033,0.022,0.041)。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阈值饮入量和饱足饮入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0.532)。治疗期间有5例(16.1%)患者出现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其中1例因不良反应停药。结论 坦度螺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焦虑患者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无效时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西地区10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为实验组,100例子宫内膜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ERα基因1号内含子内切酶XbaⅠ和PvuⅡ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观察ERα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在2组中的基因型分布。RFLP用PP、Pp、pp(PvuⅡ)和XX、Xx、xx(XbaⅠ)来表示。结果 X基因型频率实验组为35.0%,对照组为24.5%(OR=1.659,P=0.022);P基因型频率实验组为23.0%,对照组为34.5%(OR=0.567,P=0.011);XbaⅠ和PvuⅡ限制性片度长度多态性在2组中均呈多态性分布。结论 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增生症有关,X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P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4)
目的 探讨应用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对住院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和2013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且符合一定入选条件早产儿的临床资料。2011年实施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常规宣教及护理,作为对照组。自2012年起实施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对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培训,对早产儿家属进行宣教干预,健全母乳收集、运送、保存、配置、加热、喂养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从早产儿入院到出院后母乳喂养的支持方案。2013年住院早产儿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败血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116例,其中男54例,女62例;研究组53例,对照组63例。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母乳喂养日龄低于对照组[(3.98±2.45)d比(5.05±1.76)d,P=0.008],7日内母乳喂养程度(42.98%比23.14%,P=0.001)、14日内母乳喂养程度(60.27%比40.95%,P=0.001)均高于对照组, 住院期间达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比例高于对照组(75.48%比34.92%,P=0.041), 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1%比23.8%,P=0.012)。结论 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是实现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有效方法。实施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可提高住院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5例经病理确诊的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结局。结果 患儿年龄为8个月~12岁,中位年龄11个月。25例患儿中阴道内胚窦瘤16例(64%)、胚胎型横纹肌肉瘤7例(28%)、透明细胞癌2例(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76%),其次为阴道口肿物(24%)。所有患儿均行保守手术,仅1例患儿术后行放射治疗。小儿阴道恶性肿瘤对化疗多敏感,术后根据组织类型及高危因素,分别给予PEB(顺铂、依托泊苷、博莱霉素)、PVB(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IVA(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更生霉素)或VAC(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等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6个月~18年),22例存活,生存率88%;3例患儿(1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透明细胞癌)死于疾病进展,病死率为12%,复发和死亡大多发生在治疗后2年内。结论 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极为罕见,内胚窦瘤是阴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次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和透明细胞癌。阴道内胚窦瘤和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对化疗敏感,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预后较好。阴道透明细胞癌对化疗不敏感,治疗以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预后较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