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月经状况对社区女性肌肉骨骼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社区697名35~64岁常住妇女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主要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月经状况、近2周内的肌肉骨骼疼痛发生情况,包括颈部、腰背部、膝部和其他部位,各部位疼痛发生频率用无、偶尔和经常表示。本研究将经常性的肌肉骨骼疼痛视为严重症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腰背部疼痛是社区35~64岁妇女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症状(33.4%),其次为膝部疼痛(31.0%)、颈部疼痛(29.7%)、其他部位肌肉骨骼疼痛(25.6%)。绝经后妇女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 (P<0.01),绝经后期早期为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的高峰阶段,到绝经后期晚期明显下降。颈部疼痛、腰背部疼痛发生率在绝经过渡期开始增加,与增龄不相关;膝部疼痛发生率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加、年龄增长而增加(OR=1.085,1.050)。超重和肥胖是妇女膝部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妇女(BMI≥28 kg/m2)与正常体重妇女(BMI<24 kg/m2)相比,膝部疼痛发生的危险度显著增加(OR=2.256)。结论 绝经是女性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增龄和超重与肌肉骨骼疼痛的相关性也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
目的了解北京某社区女性在卵巢衰老过程中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大小的变化。方法对北京市某社区418名年龄30~68岁、符合STRAW+10分期系统的健康女性,前瞻性随访观察5年。记录月经日记,检测雌二醇和促卵泡激素水平,同时进行盆腔超声检查以测量卵巢大小。结果按照STRAW+10分期系统,基线时雌二醇水平在绝经后期早期明显下降,绝经后期晚期进一步下降;促卵泡激素水平在绝经过渡期晚期开始显著增加,绝经后稳定在高水平。卵巢长径、短径和面积在绝经后均明显缩小。经过5年随访,即使分期没有改变,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大小仍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分期进展的患者中,绝经过渡期早期或绝经过渡期晚期向绝经后期早期转换时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卵巢长径、卵巢短径和卵巢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论基线还是5年后随访时,卵巢功能性无回声(直径≥1.4 cm且<2.5 cm)均是在绝经过渡期晚期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5%和12.1%。结论从绝经过渡期向绝经后期早期转换时雌二醇明显降低,促卵泡激素明显升高;卵巢萎缩明显。虽然增龄有一定影响,但生殖衰老对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大小的影响更显著。STRAW+10分期系统适用于北京女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目的了解女性在绝经过程中血脂的变化情况。方法对北京市某社区593名年龄35~64岁的健康女性前瞻性随访3年。通过月经日记定义绝经状态,每年检查一次血脂谱,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并同时测定雌二醇和促卵泡激素,以协助确定绝经状态。绝经状态的评估依据生殖衰老分期(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STRAW)。结果在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和其他混杂因素之后,TC、TG、LDL-C和TC/HDL-C比值从生育期到绝经过渡期早期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绝经过渡期晚期较生育期和绝经过渡期早期均明显升高(P均<0.05);再到绝经后期早期又逐渐降低,但与绝经过渡期晚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绝经后期早期到绝经后期晚期,TC、LDL-C和TC/HDL-C比值无明显变化,但TG显著降低(0.45 mmol/L,P<0.01)。比较生育期和绝经后期,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从生育期到绝经后期一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北京社区女性血脂与绝经过程存在一定关系,在绝经过渡期晚期TC、LDL-C、TG和TC/HDL-C比值显著升高,但绝经后期与生育期比较无显著差异。HDL-C与绝经状态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9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于月经周期第3—7天放置LNG-IUS,观察患者放置前及放置后1-24个月痛经程度、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血红蛋白(Hb)、癌抗原125(CA125)、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的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患者痛经程度、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Hb、CA125较放置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E2、LH、FSH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能有效控制患者痛经,减少月经量,降低CA125水平,抑制疾病进展,同时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保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情况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44例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在胚胎移植(ET)当天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参数。比较妊娠组(n=61)和非妊娠组(n=83)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参数的差异。结果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患者ET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0.84±2.14)、(10.43±3.23)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T日,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下血流的PI和RI,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移植当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下血流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
目的  研究中孕筛查期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mA)及孕妇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Ut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并探讨各项参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于本院超声医学科就诊的常规中孕筛查期(2024+6周)孕妇206名,测量胎儿常规物理测量指标如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测量MCA、UmA及U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峰值流速(peak flow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计算大脑胎盘搏动指数比值(CPR=MCA-PI/UmA-PI)和阻力指数比值(CRR=MCA-RI/UmA-RI)。结果  孕2024+6周)孕妇206名,测量胎儿常规物理测量指标如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测量MCA、UmA及U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峰值流速(peak flow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计算大脑胎盘搏动指数比值(CPR=MCA-PI/UmA-PI)和阻力指数比值(CRR=MCA-RI/UmA-RI)。结果  孕2024+6周胎儿MCA-PSV范围为13.6324+6周胎儿MCA-PSV范围为13.6337.96 cm/s,随孕周增加而呈递增趋势;而MCA-RI、MCA-PI、UmA-RI、UmA-PI、UtA-RI、UtA-PI及CPR、CRR随孕周变化不明显。MCA-RI与UmA-RI(r=0.51,P<0.01)、MCA-PI与UmA-PI呈显著相关性(r=0.65,P<0.01),而UtA-RI、UtA-PI与MCA和UmA的相应指数均无明显相关性。MCA-PSV(cm/s)和孕周(GA,周)呈线性相关关系:MCA-PSV=-0.17+1.02×GA(r=0.67, P<0.01)。MCA-PSV与双顶径、头围具有相关性(r=0.29,P<0.01;r=0.32,P<0.01)。结论  中孕筛查期胎儿MCA的RI和PI与UmA相应指数密切相关,而与Ut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不大;MCA-PSV与孕周关系密切,并受脑部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患者60例,予口服孕激素类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60例均被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内膜厚度均大于13 mm,最高达23 mm,平均厚度为(15.80±3.25)mm。经孕激素药物治疗后,子宫内膜明显萎缩,厚度变薄:内膜厚度为3~9 mm,平均为(5.86±3.43)mm。治疗前后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观察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受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65例,中位年龄53岁,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26例,85.3%)。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子宫下段受累分为两组:子宫下段受累组和子宫下段未受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结果,并对其中的高危和高中危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Ⅰ期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9.7%,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5%、6.4%和7.8%。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 0.015,0.03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子宫下段受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更低(P=0.041, RR=0.346, 95% CI: 0.125~0.959; P=0.041, RR=0.411, 95% CI: 0.175~ 0.963)。亚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治疗失败率的相关因素(P=0.034)。结论 子宫下段受累可能是影响Ⅰ期内膜癌辅助放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子宫下段受累主要与治疗失败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
目的 探讨饮热水、含服硝酸异山梨醇酯及两者联合对贲门失弛缓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 顺序纳入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初治贲门失弛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饮水-联合药物治疗组,20例;B组为药物-联合饮水治疗组,22例,疗程4周。A组患者第1周仅予饮水治疗,第2~4周饮水联合药物治疗;B组第1周仅予药物治疗,第2~4周药物联合饮水治疗。所有纳入患者于基线期(治疗前2周)、治疗1周及治疗4周均进行临床症状评估,于基线期和治疗4周行食管动力监测及食管造影检查。结果 最终4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A组19例,B组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期比较,A组治疗1周和治疗4周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4周症状改善明显优于治疗1周(P<0.05);与基线期比较,B组治疗4周症状明显改善(P<0.05);A组和B组之间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和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IRP)无明显降低(P>0.05);然而基线期和治疗4周,饮热水或药物干预后LESP及IRP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与基线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食管宽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饮水或药物干预通过短暂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和提高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两者联合干预效果更佳,但饮水、药物或联合干预不能持续改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或松弛功能。饮水联合药物为不能耐受或不接受有创治疗及有创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谢彤  李芳 《矿产勘查》2010,(7):83-85,9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开腹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根据自愿选择手术方式的原则分成2组,腹腔镜组107例,开腹组169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痛经改善率为83.9%(52/62),开腹组痛经改善率为82.7%(67/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5年腹腔镜组囊肿复发率分别为9.3%(8/86)、20.5%(16/78)、34.3%(23/67);开腹组复发率分别为8.5%(11/130)、24.8%(29/117)、44.4%(34/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的比较:腹腔镜组中单纯电凝组术后1个月血清E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电凝+缝合组与开腹组术后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相似,但腹腔镜对患者损伤小,而术中过多电凝烧灼仍可能导致卵巢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手术的相关临床热点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手术的315例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宫腔镜手术相关临床热点问题包括PALM-COEIN病因分类,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以及特殊病例子宫腺肌瘤样息肉、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宫腔占位、子宫瘢痕憩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宫腔镜手术患者中,有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症状者172例,无症状者143例,AUB患者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15.7%比2.1%,P=0.000)。育龄期AUB患者128例,进行PALM-COEIN病因分类,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息肉(AUB-P)(45.3%, 58/128)。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60例,阴道超声用于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75%、71%、81%和76%。子宫腺肌瘤样息肉17例,其中非典型腺肌瘤样息肉3例;10例患者有乳腺癌手术史,9例辅助内分泌治疗,宫腔病理均为良性;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5例,宫腔镜下均有特异表现。结论 宫腔镜作为微创手术技术,对于诊断和治疗AUB和宫腔占位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乳腺癌术后的子宫内膜增厚、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憩室等大多数良性病变,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的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对宫腔镜诊治诸多热点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改善临床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3)
【摘要】目的 探讨4例宫颈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并总结回顾文献。 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病理数据库及会诊数据库中诊断为宫颈腺样囊性癌病例共计4例,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石蜡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总结回顾中国人群宫颈腺样囊性癌特征。 结果 4例宫颈腺样囊性癌平均年龄为,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就诊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肿瘤类型多为外生性肿物;病理学上,3例患者表现为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侵袭性鳞癌,1例为宫颈腺样囊性癌单一组分;腺样囊性癌的主要生长方式为筛状;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方式支持其导管腺上皮及肌上皮两种组成成分:CK7在导管上皮中表达阳性,P63、SMA在肌上皮中表达;腺样囊性癌特征性标记物MYB在所有病例中均强阳性表达。结论 宫颈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腺癌,常合并其他类型的宫颈肿瘤,免疫组化表型与其他部位的腺样囊性癌相同,但预后相对较差,术后可辅以放疗及化疗,因其易早期复发及转移,建议对患者进行密切的随诊。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
目的 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 IAT)能否改善少量出血患者的组织氧合及术后恢复。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且预计出血量<20%血容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回输组输注回收自体血,对照组给予等量胶体液。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随访并比较术后恢复指标,包括体温、不适主诉、切口愈合、下地行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共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回输组和对照组各19例。回输组术后0.5 h和术后1 d的Hb均高于术中水平[分别为(116.5±10.7)、(115.4±12.3)、(106.6±12.6)g/L;P=0.001,P=0.004],而对照组术后Hb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0.5 h乳酸高于术前[(2.5±1.0)mmol/L比(1.3±0.6)mmol/L,P=0.016],而回输组术后乳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健康成人患者少量出血手术中使用IAT,对术后早期组织氧合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术后恢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4)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刺激试验在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GSD)Ⅰ型、Ⅲ型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经基因确诊的GSD Ⅰ型及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空腹及餐后肾上腺素刺激试验。以基因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空腹及餐后肾上腺素刺激试验对GSD Ⅰ型及Ⅲ型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144例GSD患者中,男88例,女56例,平均年龄(5.77±4.58)岁;Ⅰa型68例,Ⅰb型20例,Ⅲ型56例。144例患者空腹刺激试验血糖均未明显增高。餐后刺激试验血糖明显升高44例,其中Ⅰ型8例,Ⅲ型36例,两组有效应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餐后肾上腺素刺激试验诊断GSDⅠ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64.3%;诊断Ⅲ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90.9%。年龄≤2.5岁较>2.5岁患者餐后刺激试验有效应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肾上腺素刺激试验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越高。肾上腺素刺激试验诊断年龄>2.5岁的Ⅰ型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4%和77.1%,诊断年龄>2.5岁的Ⅲ型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和95.4%。结论 肾上腺素刺激试验对GSD Ⅰ型和Ⅲ型的临床分型仍具有一定意义,尤其2.5岁以上的GSD患者结果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