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不同临床分期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术后妊娠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8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中,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37例(保留组)和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45例(非保留组)。回顾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保留组的术后妊娠情况,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保留组平均随访40.7个月,非保留组平均随访37.3个月。保留组Ⅰ期患者术后妊娠率为43.5%(10/23),Ⅱ-Ⅲ期患者术后妊娠率为9.0%(1/11),Ⅰ期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Ⅱ-Ⅲ期患者(P〈0.05)。保留组患者中有2例(复发率为5.4%)复发,非保留组有1例(复发率为2.2%)复发,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较低的患者术后妊娠率较高,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后肿瘤复发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仙  刘冬萍  童第洋  胡玉萍  冯丽霞 《矿产勘查》2010,(5):49-51,55,F0003
卵巢上皮性癌好发于老年妇女,年轻妇女少见,35岁以下者仅约8%。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对年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研究,已取得比较成熟和一致的意见。关于卵巢上皮性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面的报道较少,治疗上具有挑战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4医院自1998年至今,共收住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26例,其中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102例,生殖细胞恶性肿瘤14例,转移性肿瘤10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1):114-116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后卵巢扭转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本院生殖医学科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发生卵巢扭转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促排卵后卵巢扭转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3例患者不全扭转经保守治疗后卵巢自然复位。其中1例足月剖宫产一男婴,1例孕7周胎停育,1例未孕;1例行腹腔镜探查,给予卵巢复位后保留卵巢,新鲜周期未移植,经融胚移植妊娠,足月剖宫产一男婴;1例行腹腔镜下患侧卵巢切除术,未孕。结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卵巢扭转的发生。对发生卵巢扭转的患者采取正确护理措施,对保留卵巢,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5):117-119
目的:探析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32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叶状肿瘤的生长方式多为膨胀性,肿瘤的核异型性为轻度,核分裂出现的情况较少,且拥有较低的肿瘤坏死率和较慢的间质生长速度。但是交界性叶状肿瘤与恶性叶状肿瘤的生长方式多为浸润型,核异型性较为常见,核分裂的情况多发,且拥有较高的肿瘤坏死率和较快的间质生长速度。另外,叶状肿瘤行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与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等有着一定的联系。结论:良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交界性、恶性肿瘤早,恶性程度低,侵袭性弱,肿瘤复发的情况与肿瘤类型、肿瘤病理特征以及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6例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行股动脉结扎术,8例行血管重建术(人造血管重建术2例、大隐静脉重建术 6例)。观察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1年的随访,采用肢体末梢血氧饱和度、踝肱指数及其运动功能评价患肢血供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病例患侧下肢末端的血液循环良好。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人工血管感染,行人工血管拆除术,并行股动脉结扎术,未出现肢体坏死。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年随访,66例患者均保肢成功,其中4例患者行动脉结扎术后分别于2、3、4及6个月出现间歇性跛行,1年后间歇性跛行消失;2 例 1年后出现肌肉萎缩乏力。行血管重建术患者未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结论毒品注射史、肢体末梢血氧饱和度、踝肱指数、手术治疗方案、术后感染控制和功能锻炼为毒品注射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142-143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结果:良性肿瘤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高于恶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舒张末期流速与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之间与不同类型的良性肿瘤之间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恶性肿瘤早期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高于晚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可从彩色多普勒超声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方面,有效实现反映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血供情况,从科学的层面上实现对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有效鉴别,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7):128-13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0月20例行显微切除术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辅助手术操作。结果:肿瘤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8例。术后病理诊断:脊膜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脂肪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Ⅰ级1例,Ⅱ级1例),囊性畸胎瘤2例。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18例,1例复发,1例加重,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及时预警术者,减少手术对脊髓功能的干扰,有效保护脊髓神经,避免术后脊髓功能进一步下降,提高肿瘤全切率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0):140-141
目的:分析总结卵巢上皮性癌中CD146、RNA结合基序蛋白3(RBM3)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5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标本、25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织标本、同期因其他手术治疗切除2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所有标本的RBM3及CD146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D146与RBM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P<0.05);卵巢上皮性癌FIGOⅢ、Ⅳ期RBM3与CD146表达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中低分化卵巢上皮性癌RBM3与CD146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高分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M3及CD146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形成,临床诊断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4):117-119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口服孕激素治疗后的疗效及妊娠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保守性治疗的1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首先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病灶电切手术,术后给予大剂量高效孕激素口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9例在术后3个月即获得完全缓解,3例在术后6个月达完全缓解。1例在术后1年完全缓解。7例在药物治疗结束后怀孕,其余6例目前尚未怀孕。结论:对于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口服孕激素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8):113-115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时机、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28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施予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肿瘤大小、范围、位置和类型,基于此采取相应的手术。结果: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胰体尾切除8例,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3例,胰腺节段切除术5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2例,保留十二指肠行胰头切除术2例。围手术期间未有患者死亡,术后并发症:胰瘘3例,胃瘫2例,通过对症处理均痊愈。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胰腺囊性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针对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术前检查结果,合理明确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同时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于疗效的提高和预后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垂体巨大腺瘤的临床实践经验,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接受直线加速器6 MV-X线调强放射治疗(56~60 Gy/28~30次,5次/周)的垂体巨大腺瘤患者资料,以肿瘤生长控制率、激素缓解率、放射治疗相关并发症为指标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共1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为32岁。肿瘤生长控制率为93.3%(11例部分缓解,3例肿瘤稳定,1例发展为垂体癌);7例功能性垂体巨大腺瘤患者中,1例激素水平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均达到肿瘤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时间为5个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均优于未使用替莫唑胺者。放射治疗后随访期内,4例患者出现新发垂体功能受损,未出现新发或进一步加重的视力减退及视野受损。结论调强放射治疗是垂体巨大腺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替莫唑胺联合应用可加快肿瘤体积缩小、缓解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3)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thymus,NETT)的临床特点、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经验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ETT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为46岁(13~75岁),中位病程为3.5个月(1~84个月)。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特异,7例合并库欣综合征,1例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胸部增强CT可见胸腺区占位。所有患者均接受开胸手术切除治疗,22例肿瘤大体完整切除。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3例。16例患者术后行辅助治疗。术后病理类型为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20例(典型类癌8例,不典型类癌12例),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6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Masaoka-Koga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12例,Ⅳ期7例。长期随访结果示中位生存期为51.0个月,3年、5年生存率为71.0%和44.6%。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分化程度(P=0.039)及分期(P=0.012)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NETT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极强的恶性病变,临床表现不特异,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很大难度,早期行增强CT有助于发现病变及评估手术可行性。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
目的  分析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本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资料,共16例16眼,均行表面麻醉下手术,术后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术后1~3 d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总结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中,男8例,女8例,年龄(46.4±14.4)岁(19~68岁),病程(16.8±14.7)d(3~60 d),术后随诊时间(7.3±7.0)个月(1~28个月)。15例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8个钟点内,1例裂孔位于颞下方。14例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其中10例1个裂孔,3例2个裂孔,1例3个裂孔,另2例有多发筛状裂孔,但裂孔范围小于3个钟点。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13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5例在术后4 d至4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为原视网膜裂孔未能闭合,2例为新发裂孔。一次手术未成功的患者,再次或者多次手术后视网膜总复位率为100%。一次手术成功的8例患者中,5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3例无变化;两次或者多次手术的8例患者中,3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1例无变化,2例下降。9例黄斑脱离的患者中,7例术后视力提高,而7例无黄斑脱离的患者中, 3例术后视力提高。结论  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注气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新发视网膜裂孔和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前应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6)
目的分析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随诊情况,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月至12月间住院治疗的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乳头溢液的性质将患者分为血性溢液组和非血性溢液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73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女性患者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45. 65±13. 48)岁,中位病程3 (1,12)个月,其中血性溢液119例(68. 8%,119/173),非血性浆液性溢液54例(31. 2%,54/173);术前111例(64. 2%,111/173)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病变。血性溢液组和非血性溢液组在年龄、病程、术前体格和钼靶检查结果、术后病理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在术前超声检查(是否发现病变)及术后病理诊断(是否为乳腺癌)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12和P=0. 045)。血性溢液患者中恶性病变组的年龄更大(P=0. 014)。术后中位随访17 (14,20)个月,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血性溢液提示高乳腺恶性病变风险,其中年龄较大者乳腺癌风险更高。大部分乳头溢液患者,特别是血性溢液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可发现病变。手术治疗是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的有效手段,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4)
目的 分析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为10分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初诊无远处转移的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盆腔外放疗联合长期内分泌治疗。全盆腔外放疗的照射剂量为50.0 Gy,前列腺、双侧精囊腺及区域阳性淋巴结加量至76.2~78.0 Gy。内分泌治疗采用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加每月注射一次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联合治疗效果,并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26~75个月)。治疗前中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11.2 μg/L,其中6例低于20 μg/L,3例高于70 μg/L。中位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为90.9%。TNM分期:3例T2c,4例T3a,2例T3b;6例N0,3例N1;9例M0。随访期间,6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其中5例进一步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4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前列腺癌。5年无生化复发率、无远处转移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8.6%、 57.1%、66.7% 和57.1%。5例出现1~2级早期放疗胃肠道不良反应,6例出现1~2级早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无晚期胃肠道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无骨折、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内分泌治疗并发症。 结论 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常伴穿刺阳性范围大、肿瘤分期偏晚等高危因素,患者通常预后不良,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等及时和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案往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朱利清  吴凡伟 《矿产勘查》2010,(3):90-92,95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NIPPV(治疗组),有128例患者未进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的改善情况、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并且总的住院时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①NIPPV适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各种类型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②早期上机有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3)
目的了解北京某社区女性在卵巢衰老过程中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大小的变化。方法对北京市某社区418名年龄30~68岁、符合STRAW+10分期系统的健康女性,前瞻性随访观察5年。记录月经日记,检测雌二醇和促卵泡激素水平,同时进行盆腔超声检查以测量卵巢大小。结果按照STRAW+10分期系统,基线时雌二醇水平在绝经后期早期明显下降,绝经后期晚期进一步下降;促卵泡激素水平在绝经过渡期晚期开始显著增加,绝经后稳定在高水平。卵巢长径、短径和面积在绝经后均明显缩小。经过5年随访,即使分期没有改变,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大小仍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分期进展的患者中,绝经过渡期早期或绝经过渡期晚期向绝经后期早期转换时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卵巢长径、卵巢短径和卵巢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论基线还是5年后随访时,卵巢功能性无回声(直径≥1.4 cm且<2.5 cm)均是在绝经过渡期晚期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5%和12.1%。结论从绝经过渡期向绝经后期早期转换时雌二醇明显降低,促卵泡激素明显升高;卵巢萎缩明显。虽然增龄有一定影响,但生殖衰老对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大小的影响更显著。STRAW+10分期系统适用于北京女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靶向药物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远处孤立转移病灶行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126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16例对远处孤立转移灶予以手术切除。患者均有明确的肾细胞癌病理诊断,口服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或依维莫司,直至孤立转移灶稳定且评估为可切除。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接受远处孤立转移灶切除术的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中位年龄51岁(37~72岁);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4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例;肺转移5例,骨转移2例,肾上腺转移5例,脑转移2例,肝转移1例,腹壁转移1例。患者围术期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肿瘤相关症状明显缓解,一般情况有所好转。16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3.8%和31.3%。无手术相关的死亡。结论 经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有远处孤立转移灶时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取得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