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河南栾灵金矿矿石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灵金矿位于小秦岭成矿带东部,属于碲化物型金矿床。该区矿石矿物组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碲化物和硫化物3 种类型,其中,自然金形成于早期的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而金的碲化物形成于晚期的碲化物阶段。碲矿物主要有碲金矿、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和碲银矿等。金的赋存状态有两类,即可见金和次显微金,根据物相分析结果,金矿物以包裹金为主,裂隙金和粒间金相对较少。通过分析该矿床成矿作用过程,认为其成因属于中低温碲化物热液型。  相似文献   

2.
一、金的一般地球化学 在自然界中,金主要呈自然元素状态,或者主要是含有银、铜或铂族元素的各种合金。已知有若干种金和金—银的碲化物,最常见的有:针碲金银矿、碲金矿、碲金银矿、斜方碲金矿和叶碲金矿。在某些含金的矿床中金的锑化物呈方锑金矿AuSb_2产出;也有的呈现为含银的金硒化物,硒金银矿Ag_3AuSe_2;含银的金硫化物,硫金银矿Ag_3AuS_2;以及铋化物,黑铋金矿Au_2Bi,它们相当好区别。金的主要矿石矿物是自然金属、方锑金矿和各种碲化物。 岩石圈上部金的丰度大约为0.005ppm,Au/Ag,比大约为0.1。火成岩类平均含金以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寨上金矿矿石矿物过程中,新鉴定出碲金银矿、板碲金银矿、碲汞矿及碲镍矿,重点研究了这几种碲化物以及与之共生的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变化特征。碲化物在矿床中表现为 Ag3AuTe2(碲金银矿)-AuTe2(碲金矿)-Au(自然金)的共生组合,说明其形成于低温环境。自然金或者含银自然金在矿床中表现为 Ag3AuTe2(碲金银矿)-Ag2Te(碲银矿)-Au(含银自然金)的共生组合,说明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形成自然金矿物。寨上金矿碲化物与自然金的生成顺序:含砷碲金银矿-碲金银矿-板碲金银矿-碲金矿-碲汞矿-银金矿-自然金。寨上金矿成矿机制是当成矿流体中的 S 元素消耗殆尽时,Te 元素含量增高,开始形成银的碲化物,如碲银矿和碲金银矿等,由于流体中还残留有少量 As 元素,所以碲金银矿中含极少量的 As。当流体中的 Te元素消耗殆尽时,形成银金矿和自然金。寨上金矿具有形成超大型金矿的条件,属于与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德兴铜矿南山125米以上银主要以银金矿、碲银矿、自然银等独立的银矿物和类质同象形式存在.银矿物主要以包襄体形式嵌布于载体矿物中,部分嵌布于矿物的粒间或矿物的转折处及矿物的裂隙内.银的载体矿物主要是以黄铜矿为主的硫化铜矿物,次要为黄铁矿.银矿物多呈粒状、椭圆粒状等,粒度细小,均在—40μm.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某选铜尾矿中铜、金、银损失的原因,对铜尾一次分级沉砂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主要与黄铁矿及脉石矿物形成连生体,嵌布粒度为0.01~0.2mm;金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等金银互化物,少量碲银矿及含银贺硫铋铜矿等,主要以包裹态存在于黄铁矿、黄铜矿及脉石矿物中,金矿物嵌布粒度大部分小于0.01mm,属微粒金,银矿物嵌布粒度为0.001~0.02mm。在工艺矿物学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分级-再磨-浮选"工艺,在优化工艺条件基础上开展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8.73%和40.34%的低品位铜精矿,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10%和18.07%。  相似文献   

6.
高歌  陈建龙 《黄金》2016,(11):51-54
对某含银多金属矿石的工艺性质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矿物组成、嵌存状态、粒度分布等。同时,对超出显微镜分辨能力的次显微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系统研究。测定结果表明:矿石中银矿物主要为含银黝铜矿、辉铜银矿、硫锑铜银矿、银黝铜矿、辉银矿、碲银矿、角银矿、自然银等;银矿物与黝铜矿嵌存关系密切,而黝铜矿主要嵌存在方铅矿中,黝铜矿、方铅矿为银矿物的主要载体矿物。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选矿工艺流程和条件试验的确定提供可靠数据,使选矿试验获得理想的回收指标。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道湾子金矿床是一个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偏碱性粗安岩、粗安质火山角砾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贫硫石英脉型,矿石矿物主要由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银矿、针碲金银矿和斜方碲金矿等组成。矿区内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等矿化蚀变,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30~270℃;盐度大多小于3%,密度集中在0.68~0.88 g/cm3,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体系;成矿深度平均为1.73 km,属浅成低温环境;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δD为-110‰~-85‰,平均-95.8‰,δ18 O水为-14.3‰~-8.7‰,均值为-11.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根据矿床低硫富碲特点、矿物组合、矿化蚀变组合及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三道湾子金矿床为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某含金银铜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含金、银、铜矿石的研究重点是查明矿石工艺性质,金矿物、银矿物及铜矿物在矿石中嵌存状态、嵌布粒度等工艺特性。同时,对金矿物、银矿物组成及超出显微镜分辨能力的次显微金、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系统研究。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选矿工艺流程和条件试验的确定提供可靠数据,以期选矿试验金、银、铜获得理想的回收指标。  相似文献   

9.
青海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金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彩莲  董增产  李英  牛芳银 《黄金》2013,34(3):27-30
通过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青海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金矿石中金、银的赋存状态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自然金,嵌布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为包裹金和裂隙金;银矿物以银金矿为主,其次为自然银,部分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于黝铜矿中;主要载金、银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黄铁矿、褐铁矿、重晶石、石英等。对金银赋存状态的研究为选矿工艺设计及探讨矿床成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丹巴金矿床是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典型的碲化物型金矿床。该矿床中发育大量明金与碲铋矿物。以叶碲铋矿和自然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丹巴金矿床载金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叶碲铋矿、自然铋、黑铋金矿,大量自然金与叶碲铋矿、自然铋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黑铋金矿的产出是铋熔体析出并清除金最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矿物解离度分析和电镜扫描等方法,开展陇南紫金金精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深入分析矿物组分、各物相赋存状态以及金的伴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精矿S和As质量分数分别为42.12%和2.31%,硫化物包裹金占比为56.19%,属于硫化物包裹难处理金矿;金矿物粒度为1~10 μm,以银金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自然金;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为30%,未解离的金矿物均与黄铁矿连生,呈半包裹半裸露状或完全被包裹状。基于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随着矿物粒度减小而增大的特性,可通过超细磨的方法,增加金与浸金试剂的接触,为提高金的回收率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2.
某金矿石金属矿物种类较多,含金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可回收元素金为细粒金和微细粒金。采用单一浮选法,获得金精矿品位89.67 g/t,金回收率93.05%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某含金原生矿石的金品位为5.36×10-6,金是主要的目标回收矿物。为了查明影响选冶工艺指标的主要因素,对该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矿物自动分析仪,对矿石的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金的赋存状态、含金矿物的粒度和含金矿物解离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目标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主要金矿物是自然金和银金矿;矿石中金的粒度以细粒和微细粒为主,分别占49.43%和50.57%;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裸露金为主,占72.71%,包裹金占27.29%。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提高磨矿细度,使包裹金裸露出来,同时,在浸出之前,采取相应措施对毒砂进行氧化预处理,去除毒砂在浸金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提高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清老挝巴勉石英脉型金矿石中Au元素赋存状态,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显微镜鉴定、MLA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金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自然金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老挝巴勉金矿石类型属于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斜长石,其次为绢云母、方解石和绿泥石;金属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和褐铁矿,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自然金平均成色达905.09‰;自然金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其次为粒间金(裂隙金和粒间金的总和为93.00%),包裹金很少;自然金粒度以中—细粒明金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其次为黄铁矿、闪锌矿和石英。金的赋存状态表明:自然金易解离,采用重选—浮选联合流程,在 -0.074 mm含量占75%的磨矿细度下,可以获得金总回收率95.54%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与钨矿床共生的金矿床及其找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运金 《中国钨业》2001,16(2):19-21
报导了钨矿床附近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①矿床产于世界上两大钨锡成矿带内。②与高钾的钙碱性至弱碱性花岗岩类有成因联系。③金矿化赋存在席状石英脉或细脉内。④含金石英脉的硫化物含量低 ,包括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铋矿和辉钼矿 ,也可以出现白钨矿和铋—碲矿物。⑤近矿蚀变岩石中存在石英、绢云母、白云母、钠长石和碳酸盐。  相似文献   

17.
王绍金 《甘肃冶金》2009,31(1):43-45
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矿物间的嵌布关系等较复杂。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载体矿物以黄铁矿为主,金在硫化物中占近85%,粒间金及裂隙金占53%,微细粒,成色为660‰。银矿物主要以硫铜银矿、自然银以及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黝铜矿中,以中细粒为主。  相似文献   

18.
青海某金矿石中含金5.2×10-6,硫1.82%,砷1.01%,锑0.73%,铁4.19%,实验室直接氰化浸出时金回收率不足50%,属于典型的含砷锑难浸金矿。为查明影响金浸出的矿物学因素,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EDS),并结合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对该难浸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嵌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有3种,即可见自然金(明金)、硫化矿物包裹金和脉石矿物包裹金。其中,可见自然金占比较低,仅为42.87%,主要嵌布在辉锑矿、毒砂和石英等矿物颗粒间或裂隙中;硫化矿物包裹金占比为46.83%,主要以显微、次显微金或固溶体的形式赋存于毒砂、辉锑矿和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脉石矿物包裹金占比为10.3%,主要以显微、次显微金或微细粒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中或矿物颗粒间。由此可知,自然金占比低、硫化矿物包裹金和脉石矿物包裹金含量高是造成氰化浸出时金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为该金矿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幸福  张文平 《黄金》2021,42(4):71-75
为探索某金矿石特性,采用BPMA自动测试系统、显微镜、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等,并分析了影响金、银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矿石为高硫、高砷、高钙难处理金矿石,金品位为6.62 g/t、银品位为58.90 g/t;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多呈粗—中粒嵌布,少部分呈细粒嵌布;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金主要为硫化物包裹金,占88.50%,自然金和少量银金矿粒度较细,对金的回收有一定影响;银的独立矿物粒度一般小于0.020 mm,是影响银回收的主要原因。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为该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主要载金矿物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存弟  李晓敏 《黄金》2001,22(2):5-9
老柞山金矿由早、晚两期成矿作用形成,其中早期由三个成矿阶段、晚期由四个成矿阶段构成。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分别为: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本文从形态、成分、含金性、热电性等各方面分别对不同世代的五种载金矿物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了老柞山床主要载金矿床的矿物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