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致力于建立包含AVR(Automatic Voltage Regulator)、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和TCSC(Flexible Alternative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的电力系统综合动态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电力系统运行中可能遭受到的干扰;应用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将系统的非线性状态方程精确线性化,再对线性化后的状态方程运用控制理论设计了鲁棒控制器。对六机系统的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AVR、SVC与TCSC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明显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水平,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输电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分解线性规划求解多区域联台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方法,这是一种可望用于电力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算法,它可缓解传统的大电力系统经济调度计算规模大、计算机负担重和数据传输量大的问题。子区域和连络线的功率约束在算法中可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电力系统动态优化调度问题的目标分解协调的新算法,基于大系统的分解协调理论,将动态优化调度模型按时段进行分解,通过目标函数的修正来协调时段间经济性与可靠性的要求。该方法既避免了统一解算所造成的维数灾问题,又系统化了各种解耦算法(正推、反推及双向推),将模型的算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采用EEMD与动态神经网络络相结合的混合模型进行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方法.首先运用EEMD将非平稳的负荷序列分解,然后根据分解后各分量的特点构造不同的动态神经网络对各分量分别进行预测,最后对各分量预测结果采用BP网络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微处理机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结构。应用它,既可并行求解复杂的控制规律,也可综合与协调同步发电机的励磁、频率以及快速汽门,电气制动电阻等的控制,因而可以在由微动态到暂态的大范围内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极限与改善动态品质。文中并论述了验证该装置并行运算能力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它的运算速度比单微处理机可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和设施,研究所成员在“电力系统建模、仿真与稳定性分析”、“动态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与监控”、“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与调度”等方向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近年来,承担2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其中多项技术成果通过鉴定,1项获得省部级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3项成果分别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研究所现有人员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人、硕士学位人员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员3人。电力系统自动化研…  相似文献   

7.
本系列论文利用大系统分解原理的物理分解原则和数学分解原则,并具体利用刘永清教授提出的大系统稳定性分解的“标量和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法”的分解原理和方法,同时也利用问题分解理论来研究系统的冲突性分解。由此提出了:1、物理分解;2、数学分解;3、综合分解等三种分解系统冲突性的原则。并讨论了这种分解的条件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标量和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法”中的三个分解步骤,把决策系统分解  相似文献   

8.
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代数方程组修正的QR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代数混合方程组的数值积分方法,通过对约束方程Jacobian矩阵的QR分解将耦合的微分/代数方程组化为存在于约束流形切平面上的低阶状态方程。为保持约束方程Jacobian矩阵零空间基的连续性,对原有QR分解法进行了修正,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
电力系统最佳控制中的“最经济结构”综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控制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分析评述若干电力系统输出反馈控制方案的结构合理性,提出电力系统最佳控制中控制系统的“最经济结构”综合问题,并应用线性空间分解的初级因子几何理论作了理论探讨。对于一些简单的控制对象关联方式提出简便的“最经济结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基于动态输出反馈的扩展结构大系统有机结构控制方法在一类互联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推导了一类扩展结构大系统鲁棒关联分散镇定的充分条件,得到了其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互联电力系统扩展结构时的应用方法。对扩展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的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简要地回顾了电—气比例/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后,研究了采用最小二次型性能指标设计并由实时优化系统进行实验优化的最优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并针对这一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采用了鲁棒控制方法,提出对原不稳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此外,本文还深入地研究了自适应控制和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实验证明本文研究的控制方法均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CARMA模型,建立多变量远程预测控制器,并采用状态空间法分析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控制器以远程预测多步滚动优化取代最小方差和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器中的一步预测优化,并引入控制时域的概念,从而可应用于非最小相位和开环不稳定系统;在自适应算法中,对模型验前知识要求少,不需要知道系统的交互矩阵,计算量小。数字仿真结果证实了控制算法的以上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自适应控制与过程控制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自适应控制的思想确实应当用于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但过程控制的复杂问题使得已经有很大发展的自适应控制理论仍显得力不从心。为追求理论的和实际的完善解,尚需发展更先进的理论和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在卫星姿态控制问题中经典滑模控制器所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指数收敛的缺陷,同时为增强控制器对外部干扰与系统不确定性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对系统模型具有鲁棒性的快速收敛有限时间控制算法.针对传统滑模面角速度下降过快导致的收敛速率慢的缺陷,基于Lyapunov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三段式结构的有限时间滑模面,提升收敛速率并保证稳态精度,同时利用欧拉轴的特性消除有限时间控制中的奇异性问题;通过引入符号函数项,解决系统转动惯量的不确定性与外部干扰力矩问题;通过放缩控制律中的比例项解决控制力矩受限的问题;通过Lyapunov函数证明本文提出的控制律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同时给出系统收敛的时间估计.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均表明,提出的控制算法能够在大幅提升收敛速率的同时保证稳态精度.同时也表明了提升系统性态的关键是规划姿态角速度,即通过合理设计滑模面与期望角速度曲线可以实现提升系统收敛速率与鲁棒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结构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结构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其新进展,简要介绍了结构控制系统优化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提出了有待解决的若干重要的技术性和实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上海新奥托实业有限公司的EFPT-1-01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开发了一套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对锅炉运行中的温度、液位、压力、流量、阀门开度以及马达频率等参数进行在线检测,并可实现对锅炉液位和温度的定值控制。在监控系统中对实验装置的不同对象模型采用了不同的控制算法,其中锅炉液位系统采用了改进的PID算法,锅炉温度系统采用了模糊算法,通过实验调试,控制曲线超调小,过渡时间短,控制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机器人在恶劣工作环境下的高精度作业,需要把原有的PD控制改为PID控制。为此,本文采用一般的机械手非线性耦合模型,并仔细考虑构造了一个不同于Arimoto所用的新的李亚普诺夫函数。通过应用李亚普诺夫函数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作者不仅严格证明了所提PID控制方案的鲁棒性和渐近稳定性;而且给出了一个确定PID反馈阵所必循的规律。该PID鲁棒控制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PUMA-600机械手的模似仿真也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跳汰机选煤生产过程智能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跳汰选煤的基理建立了以精煤灰分、精煤回收率为控制目标的跳汰机仿人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由二层构成 .智能控制系统上层以跳汰机实时分选效率、入洗原煤性质和可选性为依据 ,应用专家系统技术 ,实时识别系统状态和趋势 ,实现智能控制系统底层各子控制系统间协调与优化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的底层由一多环模糊控制器构成 ,解决跳汰机多变量控制 .多环模糊控制器分别实现跳汰机系统的给料、排矸石、排中煤、筛下顶水和总用风量模糊控制 .实际应用表明 ,此种跳汰机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跳汰选煤生产过程实际控制问题 ,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主动控制、混合控制及半主动控制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状况,介绍了作者在该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并概述了其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蒸纱锅系统的温度控制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PID,FUZZY复合控制的控制方法,并应用Matlab做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和实际应用都证明该方法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