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桩139平台丛式井组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139平台丛式井组,共布大位移井21口,施工中,针对井位密集、防碰绕障、造斜困难、位移大、施工标准高等情况,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在防碰绕障、复合钻井技术及长封固段固井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南17丛式井组共部署11口井,施工中围绕"绿色"的"井工厂"钻井模式,采用防碰绕障、随钻扩眼、钻井液不落地集中固化处理钻井工艺和技术,克服了井眼套管防碰、钻头易泥包、钻井液回收利用和环保高要求等难题,达到了提质提速提效和清洁生产的双赢目标。结合南17丛式井组钻井施工实践,介绍了该井组钻井技术和钻井液技术,供业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塔21-4区块具有地层压力低、地层渗透率低和单井产量低的特点,属于典型的致密油储集层。在分析塔21-4区块钻井施工难点的基础上,对施工中井眼轨迹优化设计技术、钻头优选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井眼防碰技术和事故复杂预防技术进行了论述,保证了塔21-4区块平台定向井施工的安全与高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Y区块定向井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进行了Y区块定向井钻井提速技术研究。在对Y区块整体施工效率低下原因分析基础上,对Y区块施工中的钻头优选技术、井眼轨迹优化设计技术和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现场应用53口井,施工效率良好,满足了定向井钻井提速需求。  相似文献   

5.
赵峰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8):39-40,42
以丛式定向并为主的加密型井网作为稠油、超稠油油藏的一种重要开发方式,其开发效果已经在辽河油田得到了充分证明,但随着开发方式转换,SAGD水平井逐渐成为替代井型进行推广,随之产生了老区的水平井防碰绕障问题.以杜84-兴H2057井为例,重点针对利用MWD随钻监测井眼轨迹,施工中如何通过变换钻具组合,调整钻进方式,改变钻进参数来控制井眼轨迹及防碰绕障等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控制井眼轨迹,达到钻井目的.对类似开发区块多井防碰的钻井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6.
在榆树林油田施工定向井组具有机械钻速低、钻头选型不合理、轨迹控制难度大等难点,为了提高榆树林油田定向井施工效率,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形成一套完整的定向井钻井提速配套技术,进行了PDC钻头个性化设计和钻井参数的优选,针对区块特点优化设计了四段制井眼轨迹剖面类型,同时设计了双?210mm稳斜防卡钻具组合,降低了井眼曲率变化幅度,提高了定向一次成功率,建立起了一套较好的定向井钻井提速技术,取得很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小井眼开窗侧钻井成为老井复苏的重要技术手段,鉴于小井眼开窗侧钻井井斜大、井眼小,一旦井下发生事故复杂,其处理难度大,因此对钻井液防塌、润滑、携岩等技术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小井眼定向井钻井的要求和玉门油田鸭西区块的地层特点,通过优选方案,解决了井壁失稳、润滑防卡、岩屑携带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较好地满足了钻井施工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8.
复合导向钻井技术是利用动力钻具组合,在连续钻进过程中采用滑动钻进与复合钻进交替进行的方式,达到对井眼轨迹连续控制的目的.1998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复合导向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优化复合导向钻具组合及施工工艺,逐年拓宽应用范围,在定向井、丛式井、防碰绕障井及直井易斜井段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有效地提高了钻井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张店油田地质及已有大斜度定向井施工情况的分析,采用上部井眼保直求快、强化定向造斜和稳斜钻进技术,优化泥浆性能和水力参数,同时配合适当破除岩屑床的钻井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张店油田大斜度定向井井斜大、控制段长和靶区要求苛刻等难题,同时减少了井下事故,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是我国陆上钻探难度较大的油田。该油田井深大多在5000~7000m,钻井深度大、穿透地层多、施工周期长,因此下部小井眼段防斜技术尤为重要。通过在塔河油田12区块TH12502井的施工中采用复合钻进防斜技术,经济有效地解决了本井下部小井眼长裸眼段井斜难题,安全快速地完成了本井勘探任务,为该地区今后优质、快速、安全钻井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胜坨油田属于胜利采油厂老油区,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注水开采,地层压力紊乱,且部署井网密集。为保持产量稳定,在原有老井场进行加密钻井。加密井存在着防碰绕障、井眼轨迹控制和钻井井控等技术难点,需要根据实际钻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和应急预案。以胜坨油田三区1个井组(5口井)和1口单井为例,从钻井工程设计、井眼轨迹控制、底部钻具组合优化和井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防碰段采用"牙轮钻头+单弯螺杆",注水井提前关井停注泄压等解决施工难点的对策。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措施科学可行,为油田老区相同类井钻井提供了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TK471X井是塔河油田一口绕障井。由于目的层埋藏深。井口与地下靶区的位移偏差小,上部直井段采用PDC钻进.斜井段为“S”型井眼,井身轨迹控制较难.而长裸眼定向井钻井施工风险大。从井身轨迹控制、优化钻井液的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施工的主要控制技术,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优化建议。该井的顺利钻成,为以后在塔河油田钻该类定向井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延1井丛式井组是中石化华东局在山西延川南区块部署的4口同台排采试验定向井,由于在该区块初次施工,缺少地质与钻井资料,施工难度较大。主要介绍了延1区块地质及岩性描述,延1-20-10井、延1-22-10井钻井技术措施,钻头选型、钻井液技术等。通过两口井施工,摸索出一套山西煤层气施工模式,为以后在该地区施工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与方法,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4.
国内井矿盐钻井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钻井技术实现地下盐类矿物的连续水溶开采是井矿盐资源最常用和经济有效的手段。我国井矿盐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堪为人类钻井活动的起源,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原盐资源;由于盐类矿物的水溶性、流变性和赋存形式等特点,井矿盐钻井技术与油、气等资源的钻井开采有很大不同之处;在吸收了现代钻井技术(定向井和水平井等)和测井技术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井矿盐防碰绕障、多分支井、带压钻进和精准对接连通等关键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12区是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的主力开发区块之一,为了提高可采储量、单井采油率,在该区块所布的定向井逐步增多,这就对钻井施工过程中的钻井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区定向井钻井液施工的重难点是"上部地层防缩径,下部地层防塌、防卡和防漏",上部地层钻井液以控制流变性为主,下部地层钻井液以确保防塌能力、封堵能力和润滑能力为主,完井前以油气层保护为重点。通过对该区块定向井钻井液施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较为完善的钻井液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临2-平34井钻井过程中井眼轨迹控制、轨迹测量、邻井防碰等技术措施,详细分析了该井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方法。该井水平段设计靶半高为0.5m,中靶精度要求高、轨迹控制难度大。合理利用单弯马达配合MWD的导向钻井技术控制井身轨迹,高效精确地完成了施工。实钻轨迹所有测点与设计线的垂深差都控制在0.4m以内,水平段油层钻穿率100%。  相似文献   

17.
延长油田浅层高密井网水平井防碰绕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经济有效开发浅层(300~600 m)低渗透、低丰度油藏,提高油藏采收率,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尝试利用旧井场在老井区部署加密浅层水平井进行调整开发,开展了在复杂工程、地质等多种不利限制条件下具有延长油田特色的浅层高密井网水平井防碰绕障技术研究。通过优化井眼轨迹,精细防碰扫描以及配套的现场工程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井眼方位,进行主动防碰绕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该技术指导下浅层水平井均成功穿越或避开老井网,保证了钻井作业的安全进行,为油田浅层难动用油藏中后期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某些情况下,必须要求在磁性环境中进行定向施工。在磁性环境中定向施工,按照SY/T 6467-2000(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要求)标准要求,常规做法是使用陀螺测斜仪进行施工。经理论研究及施工实践证明,在井斜大于2°时,应用随钻测斜仪在磁性环境中定向是可行的,而且优于陀螺测斜仪在磁性环境中的定向施工。2003~2005年,共使用随钻测斜仪在磁性环境内定斜向器方向或开窗后直接定向共15口井,在防碰绕障井中定向造斜一次。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富县区块天然气井钻井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井下复杂情况多等问题,开展了优快钻井技术研究。总结分析了富县气井钻井施工难点,通过岩石可钻性研究、岩屑滚动回收实验和处理剂筛选实验,同时结合现场应用,优选出各钻井参数。优选出一批能适应该区地层特征,耐磨性强,进尺效率高的钻头;优选钻具组合,采用转盘+螺杆的复合钻进方式;为保障井下安全,优选了钾铵基聚磺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表明,平均钻井周期由优化前80.96 d缩短至41.02 d,平均缩短39.94 d,缩短49.35%,井下事故复杂情况大大减少,为富县区块天然气井优快钻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桩139平台海油陆采丛式井钻井技术,总结分析了导向及地质导向钻井、丛式井防碰、定向井PDC钻头以及泥浆工艺等技术问题。该钻井技术的成功实施和桩139平台钻井施工的顺利完成,表明海油陆采的前景更广阔,也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