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美丽富饶的绍兴是各历史时期水利的产物。经过几千年的辛勤劳作,绍兴人民已将“水重浊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的沼泽之地改造成鱼米之乡。人们在对水的认识、水工程的建设、水的赞美过程中产生了水文化,水文化又促进了对水环境的改造。于是绍兴的水文化不断沉积,产生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既是财富,也成为历史责任。介绍了绍兴市,以城市河道整治为契机,全面开展保护、传承和宏扬水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类在长期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各种载体表达的水文化,中国水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水利建设事业中应当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中国水文化,同时要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伴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也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治水历史,历代治水用水管水的实践留下了优秀的物质财富、制度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探讨以都江堰为代表的优秀水利工程对中国水文化的贡献,挖掘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方面价值,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危机等问题寻找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新时期生态水利建设要以先进的水文化为引导,借鉴都江堰保护与发展中蕴含的工程伦理和先进文化,建设人水和谐社会,建设现代生态水利。  相似文献   

4.
永州地处湖南南部,潇水、湘江在境内汇合,是古时“三湘”大地上漓湘、潇湘、蒸湘中的“潇湘”所在地.境内水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千年诗文地,锦绣潇湘源”是永州水文化形象而通俗的概括和诠释.生态与文化是永州发展的两张王牌,水生态、水文化是这两张王牌中最具灵性、最赋韵味的名片.保护水生态,建设水文化是永州贯彻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永州突出“产业承接、绿色引领、文化创新”三大特色,发展现代水利事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5.
以博州主要河流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博州水文化遗产类型、布局,分析其与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关系,提出提升水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和建设精品水文化工程的主要措施,为博州“文化润州”战略推进提供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6.
水与文化     
魏群发 《陕西水利》2010,(6):167-168
“艺术起源于劳动”作为一个文化史的论断、一种美学理论、一种文艺学说,这在目前,似乎已成为不争之论。然而,当我们将这一命题放在人类社会实践和文化历史的广阔背景上去作一种探幽发微地考察,是否会发现这么一个事实:包含了艺术在内的人类文化实际上起源于“水”。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水文化同其它行业文化一样丰富多彩。数千年来,人类为根治水害,进行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搏斗。水文化的发展史,实质上是一部治水治国,治水兴邦的历史。人们在征服江河兴修水利的斗争中,建立了丰功伟绩,也创造了灿烂的水文化。所谓“水文化”,是指水利界根据本民族的传统和本行业的实际,长期形成的共同文化观念,传统习惯,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生活信念和进取目标。水文化隶属意识形态,被人们誉为水利生存的支柱,成功的关键,无形的资产。它是水利  相似文献   

8.
2012年是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和水文化紧密相联。龙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无处不在,成语、典故、习俗、服装等等,到处可见它的影子,中国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在民间,龙以各种方式出现,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上下几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相似文献   

9.
试论无锡古运河的文化价值与“申遗”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江苏水利》2008,(1):47-48
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它与万里长城齐名,勾画出中华大地上一撇一捺一个骄傲的“人”字。作为当今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更是一条鲜活的、流动的、发展的文化经济黄金水道。千年流淌的大运河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  相似文献   

10.
北京通州是北京市运河文化遗产分布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地区。以运河文化为代表的水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影响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使通州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赋予通州独特的城市精神和文化风貌。长期以来,通州因运河漕运职能消失而备受冷落,运河文化遗产也因长期缺乏有效保护而不断消失、损毁。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通州区运河文化遗产正不断因经济过快发展而遭受侵蚀,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为有效保护通州区水文化遗产,传承运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通州区对区域内的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水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的保护工作,为水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文化”是个新题目,也是篇大文章。这些年,在民族复兴大背景下,“文化”成为热门话题。从事方志编纂工作对“水文化”明显有所感知,但细想“水文化”又产生许多肓然,毕竟隔行如隔山,平时对“水文化”了解的少,思考更不多。所以参加研讨会实在不敢班门弄斧,只是不想放弃难得的学习机会,熟悉水文化对方志编纂会大有好处。下面我就谈点粗浅感受,权当学习的入场券或敲门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水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水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和水利功能价值。根据我国水文化的形式特点,对水文化遗产的类型作了初步的分类。随着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重要。通过对我国水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存在着保护意识淡薄、体制机制欠缺、保护开发不科学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春国 《中国水利》2006,(5):I0008-I0011
扬州是一座滨水城市,境内河湖广布,水系发达,襟(长)江枕淮(河),中含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绿杨城郭是扬州”等佳句,真实记载了扬州生态与环境的传统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品位。扬州这座城市缘水而发、因水而兴,曾有过商通四海、富甲天下的兴盛,在扬州2500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水文化则是扬州文化的“根”,更是城市的“魂”。  相似文献   

14.
建设水文化弘扬水精神构建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传达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以水利实践为载体,弘扬水文化传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陈雷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的讲话中又一次要求:“切实加强水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治水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水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水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创造,镌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我国对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强。一批水利工程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00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精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璀璨夺目的水利遗产资源。适应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治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的建设实践中,非常关心中国水利建设。他注重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水文化中吸取精华,结合中国的现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治水思想。他的治水思想不仅引导中国的水文化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还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的水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毛泽东确立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导思想,使新中国水文化建设获得重大发展中国水灾害连连不断,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对此,在水旱灾害频繁的湖南省成长起来的毛泽东,感受尤为深切。以大禹治水开始的中国几千年的水文化史,也给酷受读史的毛泽东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尹栋 《水利天地》2009,(9):47-48
西安是中国历史的“根文化”,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因十三朝古都,生生不息,辉煌于历史长河:古城墙因西安而斯,为皇家绵延百年,演绎历史的“自然”,以古老彰显王朝兴衰,以壮观称奇,成为闻名于世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如果说到西安感受历史文化是一种自然享受,而看古城墙则感受的不仅是历史文化,还有一种沉淀心中已久的震憾。  相似文献   

19.
水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与中国传统文化齐婕正像黄河水滋养了中华民族一样,水也滋润和濡养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在水一方,你可以揉两千年的蒹葭成弦;在水这方,你可以把六朝骈文宋词元曲轻拢慢捻;孔夫子在水边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苏东坡却可以从水与月的变与不变中悟得“...  相似文献   

20.
都江堰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 《四川水利》2005,26(1):44-46
都江堰饱含的水文化内涵,已树立起了八个方面的形象。都江堰水文化具有“以人为本”、“天人舍一”、“开拓进取”的特征,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都江堰水文化研究对于建设爱国主义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地位,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