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的发展受城市外部空间的影响和制约,从区域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银川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对银川市域城镇体系的发展优化提出了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南昌大都市区规划中将手机信令数据作为城镇体系规划基础数据,进行了创新研究实践。首先,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获取了江西省40个县市范围内手机用户37天的时空活动轨迹,以区域内常住居民的多日跨镇出行数量来模拟区域内各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其次,依据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分别从城镇等级体系、中心城市腹地和区域发展廊道3个方面,结合对既有规划的比较,对区域城镇体系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对大都市区规划提出空间发展策略:积极培育多中心城市体系、依托主要廊道优化空间结构、合理构建城镇组群提供了定量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3.
万煜敏  鄢安军 《江西建材》2016,(4):212-213,216
在昌九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城镇空间发展与城镇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德安县为例,通过调研并分析城镇建设与区域交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规划策略:一是调整区域交通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二是疏解区域交通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三是衔接区域交通设施,融入区域一体化格局;以期从优化城镇结构的角度提出区域交通发展的构想,真正实现城镇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产业结构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进而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 ,从区域发展、城镇体系以及城市用地结构的角度研究其对于城市形态的影响机制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快速交通的高速性和封闭性等特征对城市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作用,探讨了快速交通建设对我国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和城镇群体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以促进城镇群体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与城市规划思想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炳耀 《规划师》1999,15(1):4-8
文章分析了生产力发展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 重点分析了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主体: 知识经济、信息产业、基因工程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知识产业的重要特征对城市中心功能的作用、高技术发展与对偶城市的出现、知识园区作为城市新空间的特殊地位和多极化城镇体系的发展趋势; 文章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思想创新的思路与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城镇空间结构是一个省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地域空间表现,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成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安徽城镇化一个重要任务。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四次转型,梳理了不同时期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路,以及在城镇化发展战略导向下城镇空间结构的特征表现。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指出安徽城镇空间结构存在的城镇化发展差距拉大、城镇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分布、中心城市辐射力较弱、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下优化安徽城镇空间结构的战略,要从广域、局域和县域3个层次空间上提升城镇群空间内部整合力、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和增强县城与大镇的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国际陆港是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日益显著。文章从增长极理论出发,探讨了国际陆港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引起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并以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为例,以地域空间结构、经济空间结构为切入点,分别从城市发展方向、产业空间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国际陆港对古浪县城市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望对古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新疆城镇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和地域性的综合特点,尝试从多角度、多维度研究新疆城镇发展的现状格局与演变过程。以新疆城镇体系发展为主线,在分析新疆城镇体系现状格局的基础上,运用GIS的Voronoi图城市影响区划分方法,对城镇进行层级划分,以得出中心城市及经济腹地;通过等级规模演变特征(Pareto模型)和地域空间结构演变分析,揭示城镇体系发展的过程。等级规模演变主要分析30年来新疆城镇体系的结构容量和均衡度变化过程及新疆城镇设置过程的影响;地域空间结构演变主要是分析30年来中心城市及区域联系的变化和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空间结构以及城市性质变化的影响,提出新疆城镇体系未来的空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蔓延、结构混乱等问题,对城市科学合理扩张造成了重大影响,通过跨时间段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能够清楚的认知到城市发展演化的现状1。本文主要应用遥感技术对1995年、2005年、2010年和2016年的四期成都区域遥感影像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时间进行了释译,重点解读了近现代以来成都在研究时间区段内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区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构成,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得出近现代成都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新一轮成都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中科学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及规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建国 《建筑学报》2003,66(5):24-27
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要素。论文探讨了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的概念,分析了历史上部分中外城市空间轴线的缘起、发展,构成方式、空间特色及其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对城市传统空间轴线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外大中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角度对中西方城市居住分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中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The spatial activity patterns of firms in a multi-regional system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regional labour markets. Based on an extensive data set (cross-section) on commuting flows in Germany, this paper aim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spatial labour markets, by employing in particular th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ial city’. A network connectivity model is adopted to assess connectivity patterns, using the power-law and exponential law as a statistical test framework, in order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economic activity hubs that may resemble th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ial cities. Various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interpreted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4.
与大多数欧洲城市相比,德国的城镇体系属于均衡发展的典范。地区的高度自治、联邦体制以及强有力的州政府使德国在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大中小城市遍布全国的空间形态。这些城市都具有相似的生活质量、便捷的交通和便利的服务。基于对中小城镇的概括定义,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城市均衡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小城镇在德国的重要作用,并举例分析一些进行中的都市化过程,随后将选取纽伦堡城市区域作为中小城镇的成功案例重点介绍,最后简要说明支持城镇发展的联邦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格局与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基本格局与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化内涵,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等4个方面,构建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和熵值法,对2006的年江苏省县市城市化空间格局和1991-2006年演进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主要表现为经济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人口城市化对区域城市化的总体贡献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内部差异、迁移人口、体系特征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选取9个变量,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9个变量最后形成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中心城市集聚水平因子.各市距上海的距离与其城市化水平呈反比,各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化水平呈正比,而各市中心城市的人口与经济的集聚程度对其城市化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最后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三层三圈"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布局设想、长三角大都市圈内部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空间规划是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空间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概述德国空间规划为基础,重点从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发展特征及其未来图景等方面,对2000年以来德国国家空间规划进行解读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相关空间规划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建筑的架空空间是使用者多元化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本文以合肥中环艺术馆为例,通过行为观察法对架空空间内使用者构成、行为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影响架空空间内的空间要素进行实证分析,总结空间要素与使用者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归纳提升架空空间的空间活力的因素,为城市中文化建筑的架空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凯 《城市规划》2007,31(10):9-15
国家层面空间规划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文章通过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历史和现实的回顾,对国家层面空间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指出国家空间规划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战略规划,经济体制不是规划的桎梏,国家空间规划的构筑要以城镇发展为核心,建立"三规合一"的新规划体制。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distribution of bilateral distances between all pairs of cities to estimate K-densities using the methodology by Duranton and Overman (2005), identifying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By using data from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US cities in 2010 (places, urban areas, and core-based statistical areas), we analys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ities, finding significant patterns of dispersion depending on the city size and city definition. Our results lend support to a hierarchical system of US cities in which the central cities of each subsystem are far away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