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城乡统筹发展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南京高淳县薛城村第九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正是抓住了城乡统筹发展契机,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和土地资源,大力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努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南京高淳县薛城村第九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正是抓住了城乡统筹发展契机,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和土地资源,大力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努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成都作为全国首个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近年来以城乡统筹为发展理念,为解决城乡差异和"三农"问题,统一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农村新型社区空间发展形成了新的特征和模式。从成都农村新型社区发展的总体情况入手,重点针对成都郫县农村新型社区案例,从社区经济空间、形态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不同视角详细分析了社区空间的现状特征,并延续前文3个层次空间分析的线索,提出社区空间发展的模式:产业集群发展、集中紧凑布局;社区布局"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1+21"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布局;社会空间多元化、集中化和开放化。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地震后,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与城乡统筹紧密结合快速推进.在土地整理、农田规模化、农民向非农化转变的新形势下,需对农村重建与发展的基本模式进行研究.在探讨了与灾后农村建设相关的最优规模、区域结构、功能定位、城市化、国家空间系统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灾后农村建设的4种模式:小规模分散建设、大规模集中建设、集中与分散结合建设、国家层面统筹建设等模式,并结合都江堰实际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发展”与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应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志诚  侯雷  兰贵盛 《规划师》2006,22(2):69-72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基于城市化与增长极理论,重镇区规划,轻镇域规划,忽视城乡融合."五个统筹"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基于城市化新理念,倡导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则体现为:镇区与镇域规划并举、统筹发展产业空间、统筹管治地域空间、统筹协调城乡交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将村镇规划的行政从属性以及城乡作为城乡发展不同行政级别的空间差别之间矛盾为主,当前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行政主体和城市空间领导形态关系矛盾、农村的总体导向与城乡统筹的矛盾、土地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权限矛盾等等,对于村镇整体规划而言,其受到具体项目审批、规划从属以及规划科学制定等反面因素的制约,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综合论述了当前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城乡空间整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的现实课题。在我国,城市以外的乡村无论是人口还是地域均占主导,长期实行的"城市偏向"体制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了日益突显的乡村衰退现象,并对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了负面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空间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
熊国平  缪敏 《规划师》2007,23(5):54-57
江阴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采用"城乡整体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框架"、"空间管制 政策措施的实施框架"、"传统内容 专题研究的技术框架",以探索区域统筹的措施、探索城乡统筹的途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城乡统筹特殊矛盾分析和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总结,构建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拉农模式"、"改农模式"和"双效应多驱动半内生型模式"三种可能模式,并提出"新型三集中"、复合城市化、生态移民等特殊的实践路径和手段。随后,以中国西部地区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破除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2013年的党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村建设,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农村"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再一次明确了党中央对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了深入分析和阐述美丽村庄规划及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建设现状,本文以长沙县黄花镇东塘村为例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针对其规划现状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以期对后续的农村规划及建设实践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是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土地流转的桥梁作用,可以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本文对沅江市草尾镇土地流转现状及措施进行分析,基于土地流转的城乡空间统筹布局进行研究,探讨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成效,为研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郑开雄 《中外建筑》2014,(7):103-106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功能重组、规模扩展等一系列问题。乡村,作为与城市相伴相生而发展的空间形态,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建设是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逐步走向统筹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本论文以厦门海沧新农村规划实践为基础,基于溯源本土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层面着手,村庄规划的关键性要素,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究相应的规划政策和引导措施,为我国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对策建议,促进城乡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乡等值"逐步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的新导向,大都市地区村庄的内涵发生改变。传统的"单村独建"出现了产业同质、设施低效、建设破碎等诸多困境,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和品牌打造。广州从化米埗乡村群规划从产业共荣、设施共享、空间共建、社会共治四个方面探索大都市地区村庄"群落化"规划策略,以期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创新模式,为广州乡村振兴提供一种长效机制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边缘区乡村是一类介于城市与外围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决定了边缘区乡村规划的特殊性,其发展规律无法遵循传统城镇建设发展规律。因此,城乡统筹的初衷应该从整体考虑、从宏观调控,按照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去寻找边缘区乡村建设的新模式和新思路,通过不同村域经济类型和不同区域地理类型两方面入手研究边缘区乡村居住空间形态,构建出乡村组合类型下的苏州市边缘区乡村居住空间导则,为塑造良好的边缘区乡村人居环境提供指导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的广东省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的规划建设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意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乡村政策的梳理,整体分析了国家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政策演进的脉络和要求,从广东省的层面剖析了乡村规划建设政策推进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从乡村规划编制到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实践探索。提出,广东省的乡村建设实践在村庄规划编制、乡村特色挖掘与塑造,以及共建共享共治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新农村“组合抱团”规划建设、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建设、以“道”兴村的模式。同时指出,未来乡村振兴应该结合文化、产业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总结,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和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1949,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 which have been first the collective economy, second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hird the chronological coordina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Meanwhil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tatutory planning that guid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i.e., land use planning,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nd village and town plann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ree periods respectively. Firstly, the period of the collective economy from 1949 to 1978 is the embryonic stage of rural planning, during which land use planning was just introduced from abroad, while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nd village and town planning had not yet been formed. In this period, rural planning had a strong planned economy feature. The following period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from 1978 to 2003 is the growth stage of rural planning, during which all three types of planning developed their independent preparation,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In the period of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 from 2003 to the present, there has been a trend toward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joint development among three types of planning. Based on the rural development history in China since 1949,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three types of statutory planning have transformed in adapting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oward a more standardized, legislated, and integrated mode.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浙江省乡村发展愿景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共同富裕的纵深推进,以单个行政村为单元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诉求。基于自然资源禀赋或基础设施地理空间连续性的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工作,是破解各行政村独立发展的多重瓶颈的创新性尝试。针对具有明确的目标、资金、时间约束的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试图探讨一种面向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方法,即“二阶三心法”。这一方法从乡村地区的存量资源切入,旨在系统性、创造性地回应创建行动目标,开展面向产业-空间复合型目标的空间规划干预:一是基于“土地矛盾最小化原则”进行空间节点设计,二是基于“空间投入-融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形成特色主线,三是基于“优先塑造-示范带动原则”打造示范样板。进一步的,结合湖州市道场乡菰城片区规划设计工作,探讨了该方法在产业策划和空间设计层面落地应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为中国先发地区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斌 《中外建筑》2012,(8):62-64
结合四明山区优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从四明山区农村的特点分析入手,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分类、建筑文脉、地域特色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适宜余姚市四明山区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望对山区村庄整治规划与建设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历了30余 年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 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村 庄冲击很大,设施齐全的商住楼盘与相邻村 庄形成强烈反差,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刻不 容缓。文章总结广州市村庄规划历程,分析村 庄特点与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以及广州城市化 进程中城郊村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乡村建设 的经验,结合从化街口街赤草村村庄规划案 例,研究城郊村村庄规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 出建议,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