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茶叶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对人体有益作用明显,但生产加工过程中茶园管理、鲜叶采摘、茶叶加工、流通和储存不当易造成真菌毒素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及消费者健康。开展茶叶真菌毒素风险评估研究及控制对于促进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通过饮用茶叶摄入真菌毒素健康风险较低。本文综述了茶叶中真菌毒素污染来源、危害、安全限值设置及防控措施,重点对茶叶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迁移溶出规律、常用暴露评估方法和风险描述进行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茶叶真菌毒素暴露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茶叶中真菌毒素的评估和污染控制领域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水果真菌毒素的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果在采收、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产生并积累各种真菌毒素。由于不适宜的加工工艺,这些真菌毒素会迁移至水果加工制品中,进而引起潜在风险。鉴于此,世界各国都积极制定各种标准、法规来控制真菌毒素在水果及其制品中的污染水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水果中真菌毒素的现行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状况,并与国外相应的标准进行了对比和探讨,分析了在我国建立水果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期为相关检测人员进行水果中真菌毒素检测时选择方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粮食产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人类和动物都有严重危害。把控粮食中真菌毒素含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高效简便高灵敏度地对储粮中真菌毒素进行检测一直是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对三种常见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人员探求实用高效、经济可行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免疫传感器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分析检测技术如色谱分析法、免疫化学法等用于真菌毒素检测中具有耗时长、样品前处理繁琐等特点。本文介绍了采用生物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主要综述了它们在各类粮食、食品等基质中真菌毒素检测的应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不足,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茶叶因具有独特的风味以及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茶叶作为生产链较长的特殊经济农作物,其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微生物背景仍不清晰,存在着潜在的有害微生物及真菌毒素污染。目前调查显示饮茶导致的真菌毒素暴露风险极低,但茶叶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的监控以及相关有害次级代谢产物的溯源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叶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状况与防控相关研究,分析探讨了茶叶中真菌毒素的潜在污染风险,以期为茶叶中真菌毒素污染评估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茶叶良好的质量管理和卫生控制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酱油味道鲜美,富有营养价值,是我国主要的调味品之一,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在酱油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量有害物质,如氯丙醇、氨基甲酸乙酯、真菌毒素等,对这些有害物质的产生来源、危害性和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谷物极易受多种真菌毒素的混合污染,而产生相加或协同毒性作用,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快速灵敏、高通量同步检测是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监管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对国内外谷物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和同步检测标准与方法(ELISA、免疫层析、分子技术、生物传感、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有标准和主流同步检测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总结了谷物中多种真菌毒素同步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真菌毒素早已被证实是一类对人类极其有害的物质,食用植物油中含有的多种真菌毒素可致癌、致突变,对人体产生遗传毒性。本文就食用植物油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危害、检测方法、限量标准、污染现状和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产品及食品会对人类及牲畜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真菌毒素的检测主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等传统检测方法。然而,这些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比较繁琐、费时,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的有毒试剂。微芯片技术所需样品的消耗量少并且分析时间短,可实现样品的集成化、微型化以及高通量检测。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弥补了上述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主要综述了微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对农产品及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毒性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重点对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微芯片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真菌毒素检测标准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目前国内外现有主要真菌毒素检测标准,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分析化学师协会(AOA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我国现有主要真菌毒素检测标准进行了比较和探讨.综述了相关技术在现有标准中的应用,并分析相关技术和标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本文主要综述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状况,对茶叶中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目前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本文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使用的局限性和优越性,为不同性质的茶叶样品农残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旨在为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新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真菌毒素是一类长期困扰粮食安全的重要污染物,尤其是对于谷物类作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对于真菌毒素的检测与降解已经成为粮食安全方面的重点攻克对象。根据现有的研究,主要的降解手段有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等,此外还涌现出了多种手段协同作用降解的方式,种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更加便捷、高效的真菌毒素降解方法应用到相关的粮食领域中,减少降解剂对食品本身品质的影响,并帮助开发新的真菌毒素降解方法。作者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者在防控粮食等产品中各种真菌毒素污染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并且分析了相应的产毒机制,讨论了现阶段所采用的各种方法防控真菌毒素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展望了未来食品工业对真菌毒素降解方法的发展新趋势,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化学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饮料作物,具有独特的香气、药用及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现代工业的迅速 发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导致茶叶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引起社 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相关文献,从茶叶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两个方面,对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化 学因素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和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 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的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不易被加工或烹调加热所破坏,超过一定摄入量后会引起人的肝肾功能下降、癌变或诱发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尚无绝对有效的措施避免真菌毒素的污染,因此,研究可以准确高效地测定食品和饲料基质中的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真菌毒素提取方法、净化方法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目前研究方法大多是针对某一种真菌毒素进行检测的常规检测方法或者同时检测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存在稳定性差、定量不准确或前处理复杂等,因此未来应大力开发检测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电位滴定法检测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方法选用不同品种的茶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 GB/T 8309-2013《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对样品进行炭化、灰化、加热、洗涤后,分别采用电位滴定法和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并对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测定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电位滴定法测定空白样品标准偏差0.001%,样品标准偏差0.028%~0.031%;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空白样品标准偏差0.003%,测定样品标准偏差0.044%~0.061%。电位滴定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9.9%~92.6%,方法检出限0.003%。结论电位滴定法测定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的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能排除更多干扰,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真菌毒素是由特定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农产品在生长、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均存在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产品会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建立精确、高效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对于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防控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真菌毒素的产生和危害,综述了近5年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仪器分析法、免疫学分析方法和光谱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农产品中真菌毒素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相关研究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总体上说,我国白酒和黄酒的安全性指标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白酒和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的研究,大部分研究更多关注检测方法的开发,针对可能超过限量的指标的消减技术研究较少,而从源头和过程控制角度进行消减的技术研究显得更为稀少。建议尽快制订相关标准和/或控制指南,加大基础性研究和控制技术研究力度,为我国白酒和黄酒品质安全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文重点回顾了近10年来我国传统饮料酒白酒、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氰化物、生物胺、真菌毒素和塑化剂等安全风险因子的研究现状,包括检测方法、产品现状、过程变化、产生机制或形成途径,以及消减技术,对现有饮料酒白酒和黄酒品质安全研究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的生物脱除方法及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易污染食物与饲料,危及人畜健康。长期暴露在霉菌毒素中会导致肝肾损伤、癌变、畸形和免疫抑制等问题。霉菌毒素的脱除已成为研究热点,脱除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具有环境友好、特异降解、反应温和等特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微生物脱除霉菌毒素的新进展,阐述了以微生物为手段对各种霉菌毒素的脱除效果、脱除/降解机理与特点,最后展望了生物脱毒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