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硅藻土、丙烯酸、甲基纤维素以及相变储能材料为原料,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出一种新型调湿调温双功能硅藻土基复合材料.研究各种组分含量对其调湿调温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仪表征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丙烯酸、甲基纤维素、相变材料的含量分别为15%、30%、10%时,复合材料的调湿调温效果最好,其吸放湿率分别为125.7%和81.8%,且复合材料在30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制备一种兼具调热调湿功能的新型复合相变调湿材料(CMPCM),该材料由相变微胶囊(MPCM)与多孔调湿材料合成。作为被动式节能材料,能够有效平抑室内温湿度波动和降低建筑能耗。其中,相变微胶囊由癸酸和十八烷酸的混合物为芯材、二氧化硅为壁材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多孔调湿材料为硅藻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正杯蒸发法和等温吸放湿法分析表征了复合相变调湿材料的组成结构、热性能、热稳定性以及传湿系数和湿缓冲值。DSC和TGA结果显示,复合相变调湿材料比普通相变材料有更小的过冷度和更好的热稳定性。传湿特性实验显示,该新材料比单纯的多孔调湿材料有更大的传湿系数和湿缓冲值。  相似文献   

3.
开发具有较高潜热的蓄热型相变材料可以满足工程热能管理应用和建筑节能的需求,而且充分利用材料的相变潜热储能有助于缓解全球传统能源不足的问题。文章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水合硝酸锰(Mn(NO_3)_2·6H_2O)/果壳多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通过多种测试技术手段对其微观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相变材料在多孔碳中的相变行为和热储能机制。结果表明:摩尔浓度为1.67 mol/L的复合相变材料MNCPCM-2具有均匀的Mn(NO_3)_2·6H_2O颗粒分布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熔化相变温度T_m、相变潜热焓ΔH_1分别为27.6℃和173.6 kJ/kg,存储效率为95.7%;经过1 000次热循环,其熔化相变温度提高了13.0%,相变潜热焓降低了20.6%,最小存储效率为92.1%,且过冷度和失重较小,具有优良的相变储热和热稳定性及较好的热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4.
考虑温湿度对墙体材料热湿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以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的墙体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在变温湿度边界条件下对墙体非稳态热湿耦合传递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热流密度,与不考虑传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吸放湿时墙体内表面温度比考虑吸放湿时变化幅度大,且前者内表面平均温度与后者相差约0.9℃;因墙体内表面吸放湿作用引起的相变潜热约占总壁体传热量的27.5%,在负荷计算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石蜡54号~56号、56号~58号、58号~60号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其相变温度在50~60℃之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测定了经过1次、100次、200次、300次反复热循环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的变化很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以硬脂酸为相变材料,以甘肃临泽工业级凹凸棒石为载体,采用热熔法和溶液浸渍法制备了2种硬脂酸/凹凸棒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FTIR、XRD、DSC和SEM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不会产生影响,2种材料具有相似的形貌和结构,SA分别以38.64%和29.13%的比例以物理作用吸附于ATTP表面。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热熔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储热材料其相变温度峰值分别为57.3℃和55.2℃,相变潜热分别为68.71J/g和51.79J/g,均具有较好的储热能力和化学稳定性,且储热能力和SA在ATTP表面的吸附率成正比,但热循环实验表明浸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差。结合储热性能、储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研究,证明熔融法更适合于制备建筑智能调温和建筑节能相变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甲基纤维素、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酰胺温敏材料聚合反应得不同种类的温敏型调湿材料,并分别通过间歇式吸附/脱附实验、TG-DTA和FTIR分别表征几种温敏型调湿材料的吸放湿动力学实验、热稳定性及其结构,讨论了不同聚合体温敏性对复合材料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附速率随3种温敏材料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异丙基丙烯酰胺与甲基纤维素的共聚物的放湿速率最快,80℃条件下10 min可以脱附95%以上;耐盐性较好的甲基纤维素与CaCl2复合制备有机-无机温敏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湿性能,RH=100%时的吸湿量可以达到1.45 g/g,且所有材料在3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CaCl2改性聚丙烯酸基调湿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别用聚乙烯醇、凹凸棒土及CaCl2对聚丙烯酸基调湿材料进行了改性,用间歇式吸附/脱附进行吸/放湿动力学实验,用TG-DTA和FTIR表征了改性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其结构,讨论了CaCl2改性对调湿材料的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高分子/无机盐/无机矿物三种调湿材料同时复合是一种制备高效调湿材料的有效方法;当相对湿度小于80%时,CaCl2改性可分别使复合材料的湿容量及吸湿速率增加1倍及6倍;CaCl2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放湿速率得到了明显加强,且复合材料在3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兼具热湿功能的建筑石膏材料,将自制的温湿调节剂按照不同比例掺入石膏中配制多元复合材料.通过采用"时间-温度"坐标系方法,测试复合材料调温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饱和盐溶液法测试复合材料的调湿性能,分析了调节剂对热湿综合性能的影响并进行评价.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压汞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组成、孔结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温湿调节剂掺量为40%时,建筑石膏复合材料相变温度20.86~34.52℃,相变潜热10.72~12.61 J/g,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满足建筑室内对热性能要求,建筑石膏复合材料最大平衡含湿量为0.046 44~0.047 34 g/g,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调湿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石墨烯为导热增强相,己二酸(AA)为相变材料,采用真空熔融吸附的工艺制备出己二酸/石墨烯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通过FT-IR、DSC、热常数分析仪、TG、FE-SEM及热循环实验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能够有效吸附己二酸,两者之间化学相容性良好;当石墨烯的掺量6%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为241.2J/g,相变温度150.3℃,导热系数为2.04W/(m·K);300次循环后,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以硅藻土基多孔陶瓷为载体,进行粘细菌的吸附固定实验.对不同处理多孔陶瓷的吸附量进行比较,并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由2.0mol/LFeCl3处理的硅藻土基多孔陶瓷对粘细菌的吸附效果较好,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30℃,转速100r/min,吸附时间3.5h,吸附量达14.45mg/g.为多孔陶瓷固定粘细菌发酵制备埃博霉素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六水氯化钙的蓄放热性能,以六水氯化钙为相变材料(PCM)、膨胀石墨(EG)为载体、六水氯化锶为成核剂,采用物理吸附法制备六水氯化钙/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研究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理特性. 采用步冷曲线法,研究复合相变材料的过冷度、蓄/放热性能和热循环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热流计导热仪,对复合相变材料的显微形貌、相变潜热、相变温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在六水氯化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膨胀石墨和质量分数为2%的六水氯化锶,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为151.6 J/g,导热系数提升至3.328 W/(m·K),过冷度保持在2 °C以内. 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及过冷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十二醇相变储热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相变材料在单独使用时不易储存、导热率低和相分离等问题,实验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十二醇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讨论了反应时间、乳化剂用量及芯材比对微胶囊的包覆率及相变潜热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微胶囊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和热失重分析(TGA)对微胶囊试样的表面形貌、相变潜热及热分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70℃时,乳化剂相对相变材料质量分数为4.0%,芯材投料质量分数为50%,乳化搅拌速度为3000 r/min .所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相变潜热达为64.03 J/g ,相变温度为25.08℃,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原位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石蜡@SnO_2-Al_2O_3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测定分析了该复合相变材料的微观表面形貌、化学构成和晶体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热导率仪和热重分析仪(TGA)法测试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相变特性、热导率以及热稳定性等热物性。结果表明:原位化学沉积方法可成功制备石蜡@SnO_2-Al_2O_3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且石蜡@SnO_2-Al_2O_3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石蜡@SnO_2-Al_2O_3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为85.14 J/g,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有明显提高,并在190℃以下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全水一步法制备聚氨酯软泡过程中加入不同填充量的高潜热值相变材料正十八烷,制备相变潜热较高的调温聚氨酯发泡棉。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等表征手段和力学测试,研究不同含量的正十八烷对发泡棉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SEM和FTIR结果显示:相变材料正十八烷能较好的埋置于聚氨酯基体中;DSC和TG结果显示:发泡棉的相变热值随正十八烷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含有20%正十八烷的发泡棉相变潜热可达43J/g;经多次热处理后发现:填充20%正十八烷的复合发泡棉相变潜热变化量较小,热稳定性良好;力学测试结果显示:经正十八烷填充后的聚氨酯发泡棉永久压缩形变增大,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有效降低空调冷却水系统温度,制备出一种适用于空调冷却水池的相变储能体系.方法 在Na2SO4·10H2O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添加剂进行测试,优选最佳配比;通过步冷曲线法测试相变材料的过冷度;应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值.结果 通过优选测试,制备的以Na2SO4·10H2O为主体的相变储能体系,其熔点为26℃~28℃(峰值32℃),相变潜热值为134 J/g,满足作为空调冷却水冷源的使用要求.结论 新型相变储能体系改善了无机水合盐过冷度大和相液分离的问题,并降低了相变温度,相变温度范围适宜,相变潜热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分析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过程有着重要意义,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完成分析必不可少的参数。对中国常用多孔建筑材料而言,其湿物理性质并不完备。在20~25℃下,依据ISO和ASTM标准,通过平衡吸放湿实验、压力平板实验、蒸汽渗透实验、毛细吸水实验和真空饱和实验,对中国产B07级加气混凝土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包括等温吸放湿曲线、保水曲线、蒸汽渗透系数、液态水扩散系数、吸水系数、毛细饱和含湿量和真空饱和含湿量在内的所有湿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石蜡类相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壁材原料,采用悬浮聚合法对石蜡进行包覆,制备了相变温度为25℃、相变潜热值为83.3 J/g、耐热温度为150℃的石蜡相变微胶囊,并将其添加到水性硅丙树脂中,得到了具有调温功能的涂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分析了分散剂浓度、引发剂浓度以及芯材比等因素对石蜡相变微胶囊形貌、热性能、热稳定性、芯材含量的影响;采用涂层附着力测试仪、铅笔划痕实验仪和自制的模拟装置研究微胶囊在水性硅丙树脂的添加量对涂料漆膜的附着力、硬度和调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分散剂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NaSMA)质量浓度为10%、引发剂过氧化十二酰(LPO)质量浓度为2%、芯材质量与壁材单体投入质量比为2∶1时能够得到球型规整,分散性好、芯材含量高的石蜡相变材料微胶囊,石蜡相变微胶囊在水性硅丙树脂中最佳的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19.
膨胀珍珠岩/有机羧酸复合相变储能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膨胀珍珠岩多孔基体与有机羧酸进行物理复合,制备建筑储能材料,通过SEM分析了复合储能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DSC测试其相变温度、相变焓.结果表明:辛酸、月桂酸和豆蔻酸与膨胀珍珠岩的最佳吸附量约为55%、45%、40%,膨胀珍珠岩/辛酸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有合适的相变温度,膨胀珍珠岩/豆蔻酸复合储能材料有较高的相变焓.  相似文献   

20.
采用界面聚合法合成石蜡@TiO_2/CNTs复合相变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及导热系数仪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相变性能、热稳定性和热导率。结果表明:石蜡@TiO_2/CNTs复合材料由具有核-壳结构的石蜡@TiO_2微胶囊与碳纳米管(CNTs)复合而成,碳纳米管通过氢键吸附在微胶囊的表面;复合材料的熔点及凝固点比纯石蜡高,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1%的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为59.57 J/g,且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复合材料在17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导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