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9)
<正>一、玉米纹枯病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1、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3)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7)
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
<正>我国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大国,在我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保障水稻稳产、高产至为重要,而水稻纹枯病又称"烂叶子病",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此种水稻病害在我国南方地区盛行,发病严重的水稻基杆组织会出现坏死,最后造成稻穗干枯,从而严重影响出米率,因此为了能够保障我国水稻农业安全生产,强化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十分重要。1水稻纹枯病发病条件及危害症状水稻纹枯病又称"烂叶子病",是由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
<正>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而玉米大斑病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1)
<正>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1.为害症状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对夏玉米危害时间长,从苗期(2叶期)即发生危害。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
<正>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1.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7)
<正>玉米大斑病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一、玉米大斑病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7)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株个体受害后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谷粒色泽变暗,不能正常成熟。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达50%,甚至失收。如不能及时有效施药防治将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做好水稻纹枯病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施药防治十分重要。1.病害发生该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先是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的上部蔓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
<正>玉米斑病是世界性的病害,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常见玉米病害有黑粉病、干腐病、纹枯病、病毒病等.但发生最普遍的是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这两种病在全国玉米产区均有分布,随着品种的频繁更换,在某些地区有加重的趋势。玉米大斑病又称"煤纹病"、"青枯病"、"条斑病"。小斑病又称"斑点病"。前期症状有时易混淆。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大斑病在叶片上表现纺锤形的病斑,小斑病一般为椭圆型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3)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并且近年来的发病情况有所增加。水稻一旦有了纹枯病,轻者影响稻谷灌浆,重者造成植株枯萎倒伏,不抽穗,不结实。发病稻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50%以上。水稻纹枯病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水稻纹枯病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对于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1.发病原因。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依调查受栽培地菌源数量、气候条件、肥水管理、品种抗病性及群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3)
<正>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省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省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市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1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3)
<正>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品种的更新,玉米病虫害得到一定的遏制,但玉米病虫害防治仍是玉米稳产高产的重中之重。玉米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等。1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1.1.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症状明显,从玉米第4-5叶期开始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条纹,最终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7)
<正>一、玉米纹枯病1、症状识别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4)
<正>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真菌性病害,发生普遍,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因素,从选育抗病品种、做好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时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随着氮素化肥用量增加和不注意防治及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危害日益严重,纹枯病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严重时易造成倒伏,使水稻结实率降低,秕谷率增加,粒重下降,发病田块一般减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7)
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7)
<正>玉米病害主要有四个主要部位发病:叶部病害、穗部病害、根茎部病害、全株性病害;其中叶部病害主要是多发叶斑病(大斑、小斑、弯孢霉叶斑病)、锈病、青枯病;穗部病害多发穗腐病、黑穗病(丝黑穗、瘤黑病)、根茎部病害多发纹枯病、茎基腐病、苗枯病;全株性病害多发矮花叶病、粗缩病等。一、玉米病害的种类与识别(1)玉米叶斑病(大、小斑病)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1)
<正>玉米粗缩病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现将其发病特点与防治技术作一总结供参考。一、特点及危害1、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6叶期开始显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3)
<正>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1.侵染机制大斑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田间玉米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细胞可以转化为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在风力作用下可作长距离传播,在田间由植株叶片上的病斑产生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
<正>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晚期发病,则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症状。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15%,严重的可达30-40%左右。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