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Planning》2019,(8)
<正>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是一项增产大豆的新技术,一般可增产20%以上。大豆窄行密植,由于植株分布合理,增加了绿色面积,改善了受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是大豆获得增产的生理基础。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的核心技术是抗倒伏的半矮秆品种,有深松深施肥的土壤作基础和有效使用除草剂的技术。一、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的品种,搞好种子处理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正>我省作为大豆的主要产区,一直致力于加强窄行密植技术及其衍生的大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将增产,提质,节本作为奋斗目标,将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作为技术重点,实行合理轮作,解决重、迎茬问题。一、播前准备1整地。在开始播种前首先应做好整地工作。整地工作主要是对土壤进行耕作及耙、压等。对于平播大豆而言,土地应进行深松,并将耕翻深度控制在18-20cm之间,耙茬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3)
<正>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大豆高产栽培领域的新技术,与传统密植、垄作大豆栽培技术的差异性较大,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在引进的美国大豆平作密植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更适合我国大豆高产栽培的技术,在我国大豆种植区域内发展较快。一、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品种选择(1)品种选择要点传统大豆栽培过程中,一直采用高秆品种,进行宽行种植,然而高杆品种大豆并不适合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使用,当种植户根据固定思维选择了高杆品种大豆进行栽培时,会导致大豆田倒伏严重,大幅度减产,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也影响大豆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
<正>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示范,主要是以轮作选正茬、秋整地和"垄三"栽培技术和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为前提,以精选优良品种、种子处理和测土配方"营养套餐"施肥为核心,以铲趟增温精心管理为基础,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保证,并坚持做到农机农艺有机结合的大豆生产模式。1选地选茬与落实面积嫩江县是大豆主产县,2014年落实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示范1500亩,分别落实在临江乡后马村种植合作社、海江镇新胜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5)
<正>东北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研究组装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1)
从玉米品种选择,整地,选茬,种子处理,平衡施肥,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详述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9)
<正>大豆垄上六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65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成1.30米大垄,采用垄上六行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选种及处理1、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生育期适宜、抗倒伏、适合密植、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品种,记住不要跨区引种,因地制宜地选择矮秆或半矮秆的品种。较适于密植栽培的品种有垦丰16、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正>大豆垄上六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65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成1.30米大垄,采用垄上六行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选种及处理1、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生育期适宜、抗倒伏、适合密植、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品种,记住不要跨区引种,因地制宜地选择矮秆或半矮秆的品种。较适于密植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
<正>庆安县的大豆生产目前主要有两种栽培模式,一种是已经推广多年,目前大面积应用的"垄三"栽培技术;另一种是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已经在我县示范三年,表现较好,还在逐步推广。一、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我国通过外国专家局引进的,在同乐乡已示范三年,取得了较高经济效益和栽培经验。结合庆安县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的适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9)
<正>一、范围本标准化生产技术规定了马铃薯生产过程的选种及处理、选地、选茬、耕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马铃薯主产区,按此实施,正常年份,每公顷产量可达到30吨。二、选种及种薯处理1.品种选择。在应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根据用途,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3)
<正>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栽培。北方属于高寒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更是优质大豆的发源地。如何更快地提高北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农技人员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优质大豆密植栽培是目前大力推广的栽培技术。它是在大豆垄三技术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深松,分层深施肥,精量点播优势,吸取国外窄行密植、半矮杆品种等增产经验,与配套机具相结合,组装起来的一项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平播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1)
<正>玉米110厘米大垄选用高产耐密抗逆性强的优良玉米品种,通透密植栽培,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生育监测及高新物化产品促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集成,极大地提高了玉米的单产与品质,是一种集约化的玉米栽培技术模式。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选地、选茬与整地选地要选择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要选用马铃薯茬、肥沃的玉米茬或未使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大豆茬。选茬不要选前茬使用高残留农药如豆磺隆,氟磺胺草醚,慎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1)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7)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6)
介绍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小麦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
本文介绍了优质"宝青红"红小豆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在生产中如何选地选茬、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及收获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2)
文章从选地、施肥、品种选择与处理、栽培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等方面总结出了甘肃省镇原县中药材北柴胡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在镇原区域内种植北柴胡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今后大面积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20)
谷子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切实关系到民生问题。本文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害防治、谷子收获等多方面对绿色谷子栽培技术进行指导与探讨,期望对谷子栽培的高产、优质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5)
<正>大豆应用1.3米大垄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示范与推广项目,在海伦市经过试验示范、优化组装,高度集成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如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以抗倒伏耐密品种为核心,深松、深翻、深施肥为基础,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保证、农机农艺有机结合、最适合我市生产条件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非常好,生产上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