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4)
近年来,动漫产业作为最热门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为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伴随着动漫市场的快速成长,中国动画教育也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内动漫市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小组从动漫衍生产业入手,把中介模式运用在动漫衍生产业文化以改善市场乱象,同时分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文化渗透,以及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最后根据数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全球动漫产业呈迅速增长之势发展,被称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日本是世界动漫强国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受众。其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剧情的创新和趣味性也是大部分国家动漫作品所望尘莫及的。日本的动漫作为全球动漫产业中的旗舰,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从分析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入手,探讨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7)
日本的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其第三大产业。8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腾飞,动漫产业原创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动漫大国强国,世界市场的65%,欧洲动漫产品80%来自于日本。本文从从日本动漫的降低风险,共同发展的产业细分之路入手,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声优文化所做出的自身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动漫生长与传播的沃土。动漫也是建筑文化成为世界性的图像语言的有力工具。文章分析了日本动漫场景设计对建筑文化的传承、日本动漫产业对建筑文化的传播作用,得出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建筑动漫化传承与传播有多方面的启示:中国建筑文化的动漫化传承需神形兼备;与文化旅游结合形成发展动漫旅游产业链;并利用动漫的叙事性让建筑本身成为文化IP。动漫化传承与传播让中国建筑在图像化时代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7)
作为日本主要文化传播形式的动漫除了为其带来高额产值外,也在他国形象的形成上发挥着微妙的影响。而动漫中对于中国人物形象的使用和表达,既是对于自身所认识的中国形象的反映,也是对于中国形象的间接塑造。本文针对日本动漫中出现过的部分中国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试图解析中国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正>一、日本现代动漫产业运作模式1.日本动漫的产业链动漫,意为动画产业以及漫画产业的结合。日本漫画的雏形被公认为是12世纪出现的《鸟兽戏画》,日本漫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日本传统漫画以及西方漫画的共同影响,逐步形成独具特色风格的现代漫画,也通过漫画形成了独有、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日本动漫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不仅仅局限于动画或者是漫画行业,它以动漫版权为核心,由一个较为成功的创意在漫画领域、动画领域、游戏领域之间进行相互的转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0)
动漫产业是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其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动漫产业中,日本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日本动漫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上占有极高的份额。我国近些年来充分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日本动漫发展的成功要素,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3)
校园里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取代"80后"大学生,成为在校学生的主要群体。本文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上分析,结合思想教育管理实务工作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梳理,其目的是促进"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切实增强了当今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填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缺,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符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要求。本文通过"动漫学子"微信公众平台,探索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思政教育的两个原则:灵活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并通过大量实践后,结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学内容、主要程序三个方面构建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5)
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动漫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实际的要求。构建符合企业需求又适合动漫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动漫专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当前动漫人才的缺口原因和动漫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动漫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