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元代是中国写意山水画的高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的作品代表了写意山水的最高成就。他们继承了前代的山水图式与理念,注重绘画语言的诗意表达,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逸格山水风貌。其风格的形成与社会状况、文化语境、宗教影响、地域环境有密切联系,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探究元四家山水画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隐逸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对中西方文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隐士们注重人文内心的个体主义以及诉诸山水纵情山水的追求在中西方文化中是共通的。尽管隐逸文化有其悲观遁世消极的一面,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隐逸文化都有其积极的共性。隐逸文化中积极正面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的平和,保持心灵的宁静,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古代垂钓意象的发展变化以及隐逸内涵的形成过程,认为垂钓意象的隐逸内涵自《庄子·杂篇·渔父》和《楚辞·渔父》二文出现而逐渐确立,并在唐代得到巩固;而自唐该意象内涵又发生流变,在盛唐表现为以隐求仕的风气,在中晚唐到宋代表现为对功成身退的追求,在北宋后期以及元代,则表现为一种无名无识的真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隐逸诗和古典园林是士人隐逸文化的组成部分。魏晋时期,隐逸诗和古典园林作为士人隐逸思潮的载体而兴盛。这期间,隐逸诗由游仙、招隐等题材逐步转向山水、园林题材,而士人园林的勃兴也反过来影响到隐逸诗创作意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5.
初唐时期的隐逸现象继承了魏晋遗风,开启了唐宋隐逸之风尚.初唐隐逸有士大夫的园林隐逸和王绩为代表的山野隐逸两种类型.初唐统治者对隐逸者多有褒奖,社会对隐逸行为比较宽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隐逸之风,满足了隐居者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独立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明代,楹联创作主体的隐逸身份非常明确,他们留存下来的较丰富的作品让人们对隐逸类楹联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隐逸类楹联在明代的表现形式为方外人和山人的楹联.《罔措斋联语》是担当出家之后的作品,基木上是为佛门撰写的,故辞句中充盈着佛言祖训,禅机禅理.陈继儒的楹联体现了他作为山人的独特心态与视角,反映了晚明时期山人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7.
初唐时期的隐逸现象继承了魏晋遗风,开启了唐宋隐逸之风尚。初唐隐逸有士大夫的园林隐逸和王绩为代表的山野隐逸两种类型。初唐统治者对隐逸者多有褒奖,社会对隐逸行为比较宽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隐逸之风,满足了隐居者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独立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中,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而在这特有的文化内涵中,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哲学底蕴——道家的隐逸思想,独特的自然山水的基本格调,都和魏晋时期的隐逸文学有着莫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魏晋隐逸精神意蕴深长,影响深远。但魏晋士人的隐逸的心态实则为自我意识觉醒下的自我选择,带有"隐居以求志,去危以求其安"的色彩。后代士人对魏晋士人的隐逸增加了自己的发掘和阐释,一定程度上将其美化了。因此欲要探讨隐逸的内涵,还是需要从魏晋士人的心态出发,找寻隐逸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0.
吴镇是元代书画四大家之一,善画山水、竹石。以吴镇1345年所作《渔父图》、1336年所作《渔夫图》和1341年所作《洞庭渔隐图》为例,从构图着眼,分析了吴镇"渔父"题材山水画的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11.
崇仁学派在理气关系总体上继承程朱思想。吴与弼本体论上主元气说。理与气对研究明代思想史有着重要的意义,理气互动分析有助于了解儒家道统。  相似文献   

12.
倪瓒作为元四家的代表画家之一,有着重要的坐标性地位。通过对他的代表作《六君子图》的解读来探寻中国传统绘画中两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形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与袁世凯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他们的依违离合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关系重大。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轻信了袁世凯,被袁出卖,粱袁两人交恶。民国初年,梁启超等人出于种种原因,决定捐弃前嫌,与袁联合。而袁也需要梁对付革命派,通过短短几年的合作,梁发现袁排斥异己,野心膨胀,又不遵守宪法,结果挥泪反袁,与袁决裂。袁在绝望中死去,两人关系从此画上了句号。梁袁关系虽变化异常,但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梁的思想特征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绘画"形""神"兼重的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汉朝时期为"形""神"兼重绘画思想的提出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形""神"兼重绘画思想的发展时期,唐朝时期为"形""神"兼重绘画思想的深化时期。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关系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古代审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从唐代开始一直成为中国传统画派的主流,其审美价值常常凌驾于其他题材之上,析其原因,山水画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具有其独特审美内涵,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出宇宙精神与人格精神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种类。这类剧本中流露出浓厚的"人生如棋"感叹,表现在对人生出路的彷徨、人生短暂的悲叹、出处二难的冥思、对富贵名利的超脱等方面。它的产生与元代围棋的广泛普及、全真教思想的影响以及文人在黑暗统治下彷徨而痛苦的生存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元朝书坛领袖的赵孟频,其一生主要活动地点的杭州是当时书学活动的中心.元朝末期,时局动荡,赵氏也已离世数载,以杭州为中心的书法文化圈逐渐转移到江苏的无锡、昆山、松江等历史上的三吴一带.顾瑛、杨维桢成为元末苏松书法交游圈的核心人物.从元初到元末,从赵孟颗到隐士杨维桢,从杭州到松江,元朝书法主流文化圈发生了明显的迁移,从解析这两个时期的书法文化圈着手,考证了元朝书法发展的地域文化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汉以后的部分绘画名作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惊人的相近。以汉画像石中汉代车马出行图以及出土于徐州燕子埠东汉彭城相廖宇墓出土的《狩猎图》与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比较 ,就其内容与表现形式而言 ,汉画像石显然是长卷社会风俗画的集大成者 ;就连环画的定义、汉代画像石艺术表现内容与形式而言 ,汉画像石艺术又是中国连环画艺术发展的源头 ,中国绘画艺术史的重要丰碑  相似文献   

19.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在元杂剧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处以《黄粱梦》为例,结合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元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选择。从文化视野的角度阐释《黄粱梦》所展示的时代文人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