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墙保温作法,主要是外墙外保温,而外保温存在无法与建筑同寿命等弊端.依据山西省外墙节能设计要求,结合山西丰富的煤矸石资源,提出了烧结煤矸石多孔砖墙内保温体系.其主要思路是:烧结煤矸石多孔砖墙作主体结构,内抹无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通过试验与理论计算得到外墙节能的主要指标——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与山西省地方节能标准的规定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内保温体系在山西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发展,建筑能耗将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势在必行。介绍了一种新型节能建筑技术——无比钢建筑体系,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体系的墙体进行热传导模拟分析,分别计算了在不同墙体厚度及填充材料的情况下,复合墙体的综合传热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无比钢复合墙体综合传热系数均小于0.65 W/(m3.K),符合严寒地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寒冷地区学生公寓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公寓体形与气候、能耗和室内热环境的关系.利用计算机模拟目前普遍使用的条形公寓的能耗与室内热环境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保温、避风、采光、通风等方面论述了适应气候的公寓体形设计策略.理想的节能公寓建筑体形是与气候密不可分的,必须综合考虑围护结构传热、太阳能得热、自然通风和采光,权衡得热和失热,优化组合各种影响因素,最终确定寒冷地区学生公寓的建筑体形.  相似文献   

4.
从寒冷地区水中建筑物的受力特点出发,总结了建筑物的受力特点,阐述了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中常被忽视的冰压力作用产生的原因及对建筑物的危害,冰压力的确定方法,通过具体工程失效的实例分析了失效的原因,进一步阐述了静冰压力的危害性,提出寒冷地区水中建筑物的设计压力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设计荷载,可能起控制作用,应从结构方案的选定开始,慎重考虑和对待,进而提出减少冰害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郑为忠 《商品与质量》2010,(24):50-50,48
在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提出了在建筑隔热设计中,室内热环境控制所需要的条件,这一规范对我们制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指导方面有着很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我国建筑节能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建筑节能设计问题的一些可行性的应对策略,同时分析了建筑设计手法与建筑的节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节能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低密度住宅在严寒地区刚刚兴起,缺乏规范约束和技术指导,建设和设计上出现了许多误区,导致其使用能耗过大,因此,对低密度住宅进行节能研究非常必要和紧迫.通过对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建设状况及出现问题的分析,从住宅群体布局到单体设计以及围护结构构造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指出: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不适于低密度住宅的节能设计,低密度住宅的节能设计不能盲目效仿多、高层住宅,照搬照抄;同时针对低密度住宅层数低、体量小、体型系数大的特点,提出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的节能设计策略,为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的节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抗震设计贯穿于整个房屋设计。除了满足抗震验算外,还要严格执行抗震规范要求。本文仅对抗震设计中,建筑布置及构造联结中容易混淆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选取几个典型公共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案例,展示民用建筑设计中BIM技术应用对于提高设计品质、减少返工、提高效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反思现阶段民用建筑设计中BIM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严寒地区在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节能建筑的设计方法对于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稳态传热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严寒地区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与气温升高的关系模型.使用该模型分析:随着气候变暖采暖能耗降低,严寒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要求可降低.以哈尔滨为例,结合气候模拟与动态能耗模拟技术,验证了2021-2050期间严寒地区节能建筑传热系数变化规律.依据等能耗原则,研究了外墙与窗户传热系数趋同的自保温构造体系在变暖的严寒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当居住建筑楼梯间隔墙面积所占比例较大时,楼梯间隔墙是否设置保温层对于建筑采暖能耗影响很大.通过选取典型建筑模型,采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HEC,针对楼梯间隔墙保温层设置情况进行节能设计和分析,以期为寒冷地区居住建筑楼梯间隔墙节能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外墙保温系统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采用以来,节能效果到底如何,一直是业界十分关心的问题,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大力推广使用,外墙保温系统在不同气象条件下都能够改善住宅舒适性,具有非常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以及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建筑节能变得尤为迫切。外墙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泡沫混凝土因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但其在建筑外墙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介绍了新型泡沫混凝土外墙的构造及性能特点,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外保温墙体、实心砖墙体和泡沫混凝土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泡沫混凝土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远优于其他两种墙体,在空调状态下,其内表面的热流值仅为外保温墙体的30.4%,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不仅如此,泡沫混凝土外墙更为轻质,其质量仅为外保温墙体的49.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乌鲁木齐住宅建筑各部分耗热量 新疆地区住宅建筑节能重点为墙体节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GRC作面层材料,岩棉作保温材料的幕墙式GRC外墙外保温板节能体系,同时经实践证明,它不仅可节约能源,增加使用面积,还可改善室内热环境;然后介绍了袋装珍珠岩复合墙体,它以实心粘土砖作内、外层,袋装珍珠岩作填充保温材料,实践证明,该节能住宅也可达到节能30%;对于外墙岩棉外保温墙材,提出了其构造要求,以及确保外墙岩棉外保温工程质量应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黄山市的地域特性、气候特点和该地区的徽派建筑特色出发,从徽派建筑的传承和发展角度,结合新能源太阳能技术,建筑节能理念,利用徽派建筑大面积的南立墙面和遮雨(阳)檐的遮挡效果,将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和遮雨(阳)檐相结合,在冬季和夏季时不同的工作模式下,能增加冬季时的采暖效果和夏季的通风效果,加强徽派建筑特色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塑铝管改进的城市污水热能供热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回收和利用城市污水热能,研制了以水源热泵为中心设备的污水热能回收和利用的实验系统。成功地获得了用塑铝管间接换热回收污水热能的技术方法,解决了污水热能利用的关键性问题,即换热设备的腐蚀问题,为污水热能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热能回收实验系统满足冬季供热负荷的要求;系统平均供热系数为3.2,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节能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火电厂热系统节能理论,对低压省煤器(low pressure economizer, LPE)系统利用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加热凝结水进行了节能定量分析,同时分析了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与传热机理。结合某320 MW凝汽机组参数,应用等效焓降法,对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与低压省煤器进行了经济性与可靠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具有等壁温防低温腐蚀的优点,但结构布置的特点导致其更易积灰。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加热的凝结水温度受热管工质饱和温度的限制,排挤抽汽的能级低,回收相同的烟气热量,低压省煤器的节能量约为相同换热面积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2倍。  相似文献   

18.
以太阳能冷热电联供集成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光伏组件、太阳能集热器与冷热电联供集成系统。以传统分供系统为参照对象,通过"以电定热"和"以热定电"两种运行方式,提出了一定区域内光伏组件和太阳能集热器的功率公式,并以节能减排率作为该系统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太阳能在3种典型城市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中的合理使用方式。结果表明,以热定电模式运行时,太阳能联供系统在办公建筑中存在太阳能的最佳耦合方式;以电定热模式运行时,太阳能联供系统在不同建筑中均以光伏形式耦合。  相似文献   

19.
在壁面等热流和壁面等温度两种工况空气管流过程的流体力学及传热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热力学性能比较,指出两种工况下空气管流过程的热力学性能差别,同时提出了性能比较依据——热力学能量特性准则方程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壁面等热流工况空气管流过程的能量综合利用效果较优越,并且存在较小的热力学不完善度,还对各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幕墙的节能原理及设计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能耗及光污染是玻璃幕墙急需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智能幕墙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幕墙,采用热通道节能和自动遮阳调节阳光.简述4个国外智能幕墙的工程实例,重点介绍智能幕墙的核心技术--通风幕墙的构造和节能原理,以及中国大陆最早的通风幕墙工程的设计及其冬季保温性能测试结果.交流在热通道设计中如何合理选择热通道宽度、风口布置、玻璃种类三个关键性参数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