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中,积极培育和大力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匮乏已成为阻碍我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障碍之一。高校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把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积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对大学生公民意识进行综合塑造。  相似文献   

2.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我国当前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必须把握新媒体提供的有利机遇,积极应对其负面冲击.从环境维度、主体维度、话语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理念,推动大学生的法治认同,提升大学生法治主体自觉,塑造大学生法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法治信仰是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新媒体时代,我国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工作借助新媒体获得长足发展.但是,新媒体也给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带来一些挑战.我国高校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给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趋利避害,建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新途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中坚力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系统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含义和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分析高校思政课中加强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高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大学生法治素质与高校法治教育的关系;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创新思路,拟对高校法治教育路径,对大学生法治素质培育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法律意识水平对于整个社会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学校环境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深刻地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法治素养问题.一方面,全媒体起到普及法律,传播民主、法治思想的作用,另一方面全媒体充斥着大量西方意识形态政治渗透、色情和暴力等信息,极易给大学生的法治自律和法治判断造成干扰.基于此,本文通过问卷调研,概述现状,总结特点,最后提出法治素养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发生的一些违法犯罪事件暴露出大学生法治教育不足、法治素养缺失、法治思维存在偏差.其现状主要为:法治信仰薄弱、法治认知偏颇、法治实践不足.高校法治教育体系缺失、课程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问题是导致当前高校大学生出现法治思维偏差的主要因素.可以从优化法治教育校园环境、改进法治教育方法、拓展法治教育路径和发挥法治教育合力几个方面来纠正大学生法治思维偏差,提升高校法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军事法治理念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军方针的精神动力.军事法治理念是体现军事法治的内在要求、反映我国军事法治建设基本规律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及价值追求的集合体.具体包括依法治军理念、军法面前人人平等理念、军事义务首位理念和军法从严理念.要使全体官兵牢固确立军事法治理念,必须树立和维护军事法律权威,努力培养军事法律思维,加强军事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10.
法治信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石。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状况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前程。针对当前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与缺失,需要对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困境作出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正全力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建设实践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法治导向型价值观将成为社会主导价值观之一。文中介绍了法治导向型价值观的特点是尊重法律、信仰法治、厉行法治。认为培养法治导向型价值观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和法治社会建设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从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深化对权利、义务、正义、自由和平等等基本概念认识,增加法律实践等方面着手,引导大学生培养法治导向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法治思维就是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运用法治的观点、法治理念、法治的方式分析处理法律事务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动态思维,法治思维以宪法法律至上为前提,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树立与增强法治思维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带头引领作用,而且有助于从动态意义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3.
法治保障体系构建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法治保障体系主要由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4方面构成。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法治保障体系的途径主要包括:强化法治理念,进一步夯实思想基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法律实现手段等。同时,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法治保障体系还要求法律保障体系本身要立足于社会管理现实、要有前瞻性、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法治的大背景下,要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就必须学会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文章围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党的建设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我国高校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并就当前高校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党建工作的具体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法治思维是衡量党员干部依法治国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阐释了古今中外有关法治的思想,探讨了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出应把坚持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含道德和法律两大学科,二者虽属不同学科,但在社会功能方面却密切相关,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秩序,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本文试厘清二者的关系,探索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并且强调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具备法治意识是当代人才的必备素质,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尤为重要.从学校、社会和学生三方面因素剖析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现实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试图从改善学校的管理体制,提高大学生责任现念,宽容心态和程序观念以及提高大学生法律信仰等方面提出关于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加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目前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存在法治知识薄弱、法治信仰不坚定、法治思维欠缺等诸多问题,需要从创新法治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积极开展法治实践等方面入手,寻求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去行政色彩"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管理方法不断革新,转型期社会各类矛盾不断涌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化解矛盾的新路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明确了法律文化在高校解构、化解矛盾中的优越性,其具体运用亦应分别从人、事、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顺应当前高校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针对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联系依法治国的形势和要求,认为在加强社会治理过程中,必须努力突破人治思维的束缚,逐步使各社会治理主体养成法治思维习惯,运用法治方式开展社会治理工作.为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法治环境,切实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