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冯兵伟  宋建锋  丁鹏飞  薛涛 《机械》2020,47(3):44-50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是基于实车碰撞试验从汽车安全风险角度出发制定的汽车碰撞试验规程。为了更好地认识其对我国保险行业汽车安全风险评估及汽车安全性测试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介绍C-IASI的试验规程着手,根据汽车被动安全碰撞测试要求,通过对2017版本C-IASI与现行RCAR、E-NCAP和IIHS在试验类型、试验方法、试验速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探讨了不同测试项目的模拟场景以及差异原因,并对C-IASI进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客户对汽车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建设高水准的整车碰撞试验室对于汽车产品和品牌质量的超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安全试验室的建设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关键技术保密、试验能力建设等相关研发工作的开展。汽车安全试验室将分为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成整车碰撞试验能力,满足国内外NCAP等相关试验标准要求以及部分区域性法规要求;二期建成台车试验、行人保护试验及零部件试验能力,满足国标以及部分国家及区域性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建成后的汽车安全试验室将对新开发车型安全性能的要求和考核更加全面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0前言目前汽车被动安全性技术仍是汽车安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从事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试验和分析工作。毫无疑问,实车试验是汽车安全性研究最准确、最可靠的手段,但费用高、周期长,而计算机模拟恰好能弥补这些缺点,因此为减少新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备汽车厂商都采取了实车试验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结构改进,计算机模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种方案做出比较,从而得到满意的改进方案。可以说计算机模拟是近年来汽车安全性能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然而,整车碰撞有限元建模复杂.模拟计算过程乘中影响结果的因素也很多,因而,取得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是模拟分析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模拟分析的难点。实车开发过程中,可利用初级物理样车的碰撞试验结果来调整并验证所建立的整车碰撞有限元建模,再利用已验证的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来指导车型设计,提高车型碰撞性能,减少实车碰撞次数。  相似文献   

4.
车辆正面碰撞的安全性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有限元法对电动汽车碰撞进行了研究,借助LS-DYNA分析了驾驶室最大加速度变化情况和车辆前舱的能量吸收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车身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依据优化结果对车身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对下一步实车碰撞试验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主动技术和被动技术的单一性或者主动技术和被动技术简单相加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测距与被动碰撞吸能相结合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CST)技术。即以单片机技术为核心,通过毫米波雷达测得本车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运用行车安全距离模型确定本车的安全状态,一旦发现两车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则立即启动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从而实现根据汽车所处的安全距离自动确定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工作状态。并以此制作相应的电路板,以干燥路面情况下车速为36 km/h和速度84 km/h的危险状况进行实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通过比较实际车辆之间的距离与安全距离大小,以此来控制CST的伸缩。  相似文献   

6.
根据汽车碰撞模型,在整车仿真平台上,提出改善汽车正面撞击耐撞性汽车吸能结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后结构进行碰撞仿真分析,通过与原结构仿真结果及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对比,验证结构改进对改善汽车碰撞安全性能有效性,探索出一条能够改善汽车正面撞击的结构耐撞性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汽车技术法规是汽车认证和进出口商品检验的主要技术壁垒和障碍。阐述了印度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车企进入印度市场的现状,并阐明了解印度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的必要性,进一步对比了中印被动安全法规的差异、中印NCAP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关汽车安全设计策略,为汽车生产商在车辆安全性能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结构特点以及与传统汽车在结构布置上的差异,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后面碰撞试验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进行了分析,并对新能源汽车后面碰撞试验程序做了说明,通过对某新能源汽车的实车后面碰撞试验及与原型车的后面碰撞试验结果比较分析,揭示了新能源汽车在后面碰撞试验中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车碰撞实验,依据碰撞实验结果对安全气囊系统持续优化以确定最终气囊参数,达到最理想的乘员保护效果。实车碰撞实验费用及整车费用相当昂贵,而气囊系统开发过程需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碰撞实验,因此利用滑台实验模拟实车碰撞过程并依此优化气囊参数,成为必要的技术手段。文章重点探讨前排正向安全气囊滑台优化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光瑜  尹志勇  刘大维 《机械》2004,31(7):4-6,11
介绍了汽车碰撞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在汽车结构设计及被动安全、路障和公路护栏设计、交通事故再现、生物力学、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汽车碰撞数值模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车试验研究发现,紧急制动时车辆加速度信号与其他工况有明显区别,可利用车辆的加速度信号识别驾驶员的紧急制动行为以预测碰撞事故。因此,基于制动加速度和移动窗积分算法,研制了一种可用于主被动结合新型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实车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识别驾驶员的紧急制动行为并预测碰撞事故,能向主被动结合新型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发出正确的触发指令,且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2.
基于某纯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仿真分析后在座椅下方增加横梁的优化方案,对该纯电动汽车实车进行正面碰撞试验,分析了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及乘员头部、颈部、胸部及大腿的受力情况,并对比了碰撞前后车辆的损坏情况。依据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国标要求,优化后车辆进行实车正面碰撞后驾驶员及乘员头部受力等评价参数符合法规要求、车辆状况符合法规要求,表明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保护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X形和垂直交叉轨迹两种特殊的汽车行驶工况,分析自车和目标车的相互运动关系。进行了碰撞域的划分、碰撞时间的确定以及适用于该工况的安全距离模型搭建,并建立PreScan环境下的交叉轨迹工况AEB模型。通过碰撞时间来判断是否将有危险发生,若有危险,则通过分析自车紧急制动后的停车位置与碰撞域的位置关系来检测自车的避撞效果。最后,进行X形交叉轨迹工况下AEB实车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汽车/护栏碰撞试验室的牵引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电力牵引动力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18 t的碰撞车辆在80 km/h的速度为前提条件,建立了碰撞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和电动机的牵引模型,并基于牵引系统的结构和模型对牵引系统的各参数进行了可行性优化设计。将理论分析计算结果和汽车/护栏碰撞试验室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牵引动力系统设计合理,说明了这种设计方法在设计碰撞牵引动力系统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0 前言 目前汽车被动安全性技术仍是汽车安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从事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试验和分析工作。毫无疑问,实车试验是汽车安全性研究最准确、最可靠的手段,但费用高、周期长,而计算机模拟恰好能弥补这些缺点,因此为减少新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各汽车厂商都采取了实车试验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结构改进,计算机模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种方案做出比较,从而得到满意的改进方案。可以说计算机模拟是近年来汽车安全性能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轻量化设计中铝制梁式发动机罩盖在发动机盖到发动机舱之间的硬点距离小于75mm时,不能满足碰撞时行人安全保护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多锥形结构的铝合金发动机罩盖。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在ANSYS中分别建立了行人头块、发动机罩盖内板和外板的有限元模型。对多锥型铝制发动机盖的性能进行了人-车碰撞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多锥型铝制发动机盖可以在发动机罩盖到发动机舱之间的硬点距离不小于62mm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行人碰撞安全保护,提高了人-车正面碰撞时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以某车型为载体,针对C-NCAP及国家法规的ODB工况要求,利用虚拟样车分析技术,建立完成整车碰撞仿真分析有限元模型,求解计算并将仿真分析结果与偏置碰撞试验进行对比验证,确认了仿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虚拟仿真设计与试验设计相结合,在虚拟仿真阶段对车辆的结构安全性能进行改进优化,大大减少了实车碰撞次数,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车辆结构安全性能,并降低了汽车的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被动安全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等。主要介绍安全气囊的作用、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哈飞赛豹HFJ7161车为例,详细介绍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与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MATLAB软件中,通过选取汽车长度、宽度、高度、整备质量、排量、被动安全装置数与价格作为输入,相对应车型的C-NCAP试验评价值作为输出,建立BP神经网络来对汽车被动安全进行评价。经过50组车型数据的训练,网络模拟误差在0.1%范围内;利用22组车型数据对该评价模型进行验证,预测结果与C-NCAP官网相对应车型碰撞试验评价值的误差控制在0.17%范围内。利用GUI工具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创建汽车被动安全评价软件,并对A,B,C三辆汽车进行被动安全评价,其值与实际碰撞试验值接近并能正确区分各车被动安全的好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交通事故率逐年增长,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极为突出的问题。汽车侧气帘作为侧面碰撞中有效的被动安全保护装置,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自身性能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介绍我国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法规的发展及侧气帘的发展状况及趋势,针对汽车侧气帘系统设计的主要原理、工作流程及参数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