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9)
在利比亚和乍得之间的领土争端案中,双方对争端性质认识不一致,利比亚认为是领土争端,乍得认为是划界争端。国际法院对双方之间签订的1955年《法国和利比亚友好睦邻条约》进行分析,遵循条约解释的国际习惯,充分运用条约解释的通常意义原则、实际原则、目的解释原则、准备资料以及嗣后惯例解释原则等对条约进行解释,最终认定本案的争端性质为划界争端,并根据条约的内容对双方的边界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
诚信这个词的概念起源于古罗马的法律中,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的应用,是欧美等国家法律体系中主要的基础原则,其构成了国际法中的诚信习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条约构成的核心部分,贯穿于条约中的谈判、决策和解释全过程。诚信就是通过遵守法律法规或者忠诚与法律的一种承诺,为实现这个目的而产生的行为。诚信是人类发展中,在法律中的一种具有善意的规范作用,常常会体现在对社会的治理方面,如遵守概念或原则,以此为目的为原则的一种说法就是诚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8)
民法总则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该条不仅肯定了习惯作为民法渊源的地位,同时对民法渊源作了一个除外规定。把习惯正式作为民法的渊源有效的丰富民法渊源的内容,有利于保持民法规则体系的开放性以及鲜明性,使得民事法律的来源依据更鲜明,更能永葆青春,这是民法渊源应具有的特性。司法解释在民事生活中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实践中对它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但它却不是我国民法的民法,本文从司法解释在实际民事领域中的应用、作为民法渊源的意义出发,论述司法解释引入民法渊源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1):198-199
如何划分大陆架是中日两国在东中国海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点。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这一争议,中国主张在公平原则的框架下,以自然延伸原则为基础,与日本方面协商解决东中国海大陆架的争端;日本方面则坚持对其有利的所谓的"中间线"划界方法,但其并非习惯法规则,且不符合东中国海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应成为划分两国大陆架的界线。针对中日东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多数主张采取共同开发、提交国际司法机构审判、仲裁等政治、法律方面的措施解决。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争议,应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的方法,在其海底和上覆水域进行不同的划界,然后提交国际法院进行裁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3):72-73
民族主义和少数民族在世界上一直存在。然而,国际法上一直没有准确的少数民族定义,也没有具体的法律基础来描述少数民族。因此,从国际法视野下对少数民族进行定义,并对其判断标准和方法进行分析,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至关重要。少数民族的保护经历了从自然权利学说的早期阶段到国际条约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民法总则》第十条首次明确规定了法律和习惯为民法渊源,法官处理的大量民事纠纷很多是法律或者习惯均没有规定的,无法较好的处理各类民事纠纷。民法学说适用与其他某专业领域学说的适用有所区别,民法学说的功能和特点也充分体现民法学说作为法律渊源的合理性。为此,应对民法学说作科学处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国家政策"作为民法的渊源之一,但是对国家政策的概念没有明确界定,其制定主体、适用范围、与民事法律之间的关系都存在模糊性,国家政策在民事法律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国家政策具有必要性。台湾民法第1条与我国民法第6条规定有相似之处,但是存在一定的区别。我国民事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习惯、法理作为民法的渊源,这具有特殊性,但是符合我国国情。习惯、法理作为民法的渊源,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9)
《民法总则》第十条正式将习惯纳入了法律渊源,这是我国法治的一大进步。着眼于第十条的文义解释,探讨对于第十条的理解。同时分析将习惯纳入法律渊源的进步意义以及未来第十条在司法层面上应当如何适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3)
随着国际法与国际商务的交叉与融合,法律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法律主体和法律效力均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国际商法。而国际商法目前滞后于国际商务发展的需要,体现在国际仲裁的约束力不能解决国际商务纠纷,部分国家遵循国内法优先原则、部分领域法律存在空白等一系列问题,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格老秀斯作为现代国际法的开山鼻祖,他在法学、尤其是国际法领域的建树使得后世学者毫不吝啬地授予其国际法之父的桂冕,其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更是为几代人奉为圭臬。探究其国际法的脉络渊源将是我们深入理解其人意法背后理念的必经之路,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格老秀斯思想秘境的惊鸿一角。国际法作为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在古希腊的城邦世界里孕育胚胎,并于罗马帝国的宏伟版图中脱颖而出,经历了中世纪教规法的冲击洗礼,最终汇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政治秩序的思想长河中。本文将以时间顺序的脉络梳理其国际法的思想渊源,并结合格老秀斯本人的著作以及相关学者的论述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随着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在向新经济转型。为了促进投资,刺激消费,传统的交易方式已经变的不适应了,因此出现一种新的交易结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方式,把一些传统交易中不可能的事情变的可能,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交易结构的改变会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风险,如果不从法律上解决,必将抑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权法》和《融资租赁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进入了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
刑法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对刑法功能的认知和追求也应该因应时代要求。刑法在管理社会、惩治犯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刑法的这种特殊性质也要求其必须坚守"最后法"的地位。同时,刑法功能要进一步向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注重刑法和其他法律规范的协调与衔接以及刑事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物权法>的实施将对规划编制理念、规划编制程序、规划公共利益、救济权利、规划自由裁量权、民事行为约定内容、规划管理中的相邻权等产生重大影响.在规划类法律调整上,不仅要完善双向制约机制、公开公正程序、细化公共利益等规定,还要弥补若干法律空白点,诸如明确个人救济权利、引入民事约定内容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
超国家法理论和实践以欧洲一体化历程为代表。依据超国家法概念,在中国唐朝也出现了以唐律为核心的东亚地区超国家法理念,主要体现在唐律对日本和朝鲜地传播和影响,从而确立了称之为中华法系的超国家法现象之实际存在。超国家法是全球一体化的必然发展,它一方面体现了和谐的国际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忽视个体差异和司法强权,对此应保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5.
法治视角下《城乡规划法》完善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城乡规划法》存在的缺陷,通过对国外城市规划法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法治视角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城乡规划法》完善思路,包括法治规划的社会平衡性、法规间的协同统一,和法之含义的明确界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
风险刑法旨在应对后现代社会或后产业社会中的新的危险源,肯定刑法的扩张和早期介入。然而,此种刑法观有轻视传统刑法保障人权之危险。风险刑法之适用有其限定之前提,即原子力刑法、化学刑法等为确保社会安全之必要应进行事先应对的若干领域。因此,其与传统刑法的能动关系可整合在"三角洲"模式里。另一方面,敌人刑法观与严罚主义思潮如出一辙,旨在应对恐怖主义或有组织犯罪群,把这类犯罪者视为社会的敌人而排除在社会之外。法治国家刑法与刑事程序法所保障的自由保障设施并不适用于这些共同社会的敌人。显然,敌人刑法作为刑法理论登场正是始于对法与爱的理解的欠缺。爱的刑法的任务在于,洗刷因犯罪而变得肮脏的人的本性之残渣,挖掘隐藏的爱的潜在力,进而唤起对于罪的羞耻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4)
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代表的硬法在规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中面临挑战与困境,而软法在治理此类行为中的独特作用却未获足够重视。事实上,以行业自律规范为代表的软法规制效率高,凸显民主性和灵活性,也契合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特性,符合多元治理的理念。在规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中,行业自律规范可作为非正式的法源而被直接援引并作为发现、认定行业公认商业道德及行为标准的渊源。此外,单一的硬法抑或软法规制皆无法独立完成治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任务,唯有软法和硬法相耦合的规制理路才能满足网络市场竞争秩序的治理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颁行八年之后,《建筑法》与建筑市场管理、其他建设法规已不能很好地协调,存在诸如调整范围过于狭窄、工程保证担保规定缺乏、肢解分包规定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国家有关部门已启动《建筑法》的修订工作。本文分析了《建筑法》的不足,将修改内容分为全法的结构性修改和条文的根本性修改,并对于具体修改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4):5-6
以Co(NO3)·6H2O为钴源、Sn Cl2为锡源,通过简单的焙烧工艺制备Co-Sn复合氧化物,并用XRD等方法对该复合氧化物进行表征,然后将该复合氧化物用于多相催化苯乙烯的空气环氧化的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性能包括Co/Sn比、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均会影响到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当催化剂中Co/Sny摩尔比为20∶1,焙烧温度为550℃,催化剂用量为10 mg,反应溶剂为DMF,反应温度为90℃时,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了77.9 mol%,而环氧化合物的选择率可以达到8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