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引入SPOC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试点课程,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模型的构建4个方面入手,进行SPOC教学平台构建的初探。  相似文献   

2.
对目标管理产生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概述,对高校教学单位实施目标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行了论证,从高校教学单位实施目标管理的总体构架谋划、指标体系设计、考核评价及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已经开始了课堂教学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经过大胆探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性重构设计,形成了"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采用"五步深入教学法",并使用动态联动的考核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对收益管理实用型人才需求,"酒店收益管理"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完善"酒店收益管理"教学大纲,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达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收益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校酒店专业的餐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实践学时安排、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信息化程度和校企合作程度等与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从课内理论学习、校内创新实践、校外企业实践三个层面来构建餐饮管理课程的"三维一体"实践教学新体系,突出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餐饮人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实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微课等教学资源为支撑,以互联网学习软件为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现场仪表安装实训"课程为例,以超星学习通为网络平台,在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研究实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结果表明,"互联网+实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新工科背景的"MOOC+翻转课堂+师范院校特色"的混合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及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等方面提高出了该教学模式的要求.课前、课中、课后及考核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实施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明显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及表达能力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方法单一、模式静态等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体现了新的智能观和评价观,针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引入多元智能理念,从评价目标设定的可行性和多元性、评价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性和交互性、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延续性和反馈性三个方面设计教学评价,从转变考核理念、采用"档案袋评价"、即时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三个方面实施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地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基础上,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高职院校在MOOC背景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SPOC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设计了该课程混合学习的改革方案,包括网络学习资源与环境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等,以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首先分析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课程特点;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三个方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重点阐述了如何将虚拟仪器等全新的测试概念、测试方法与传统的基础知识之间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保暖性与织物穿着的层数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真丝双绉、人造棉、纯棉细平布、纯毛四种织物在不同层数条件下保暖性的仪器测定,得出了这四种织物的层数与克罗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不同织物保暖性的评价与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作为使用者选用织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低阻油气层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低阻油气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和原油性质因素.一般认为地质因素造成的低阻是真正意义上的低阻油气层,而人为因素造成的低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低阻油气层.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形成低阻的主要地质因素,此类低阻油气层所占比例较大,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层状岩体层间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岩体工程中常见的层状岩体力学特性,尤其是层间结合状态和各亚层岩体的应力、应变及其它力学参数对层状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现场采样层状岩体,测试了他们的力学参数,研究了他们的变形特性、层间滑动特性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岩层间的应力特征与岩层断裂过程。实验表明,层状岩石整体力学参数与各亚层力学参数及层间力学特性关系甚大,在岩体工程研究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验制备了三种不同应力吸收层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面板试件;采用45°斜剪、拉拔试验和动态斜剪试验,对其进行抗剪强度、粘结强度和抗剪疲劳强度试验。试验表明:3种应力吸收层在低温和快速荷载作用下,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高温条件下抗剪强度和粘结强度均降低,因此应力吸收层应采用高温和慢速荷载条件下力学指标作为结构计算指标;三种不同的应力吸收层中,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具有较好的抗剪强度、抗拔强度和动态疲劳特性,适合于在陡坡、急弯等横向应力大的路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STRATA应力吸收层抗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柔性道面足尺试验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3种不同加铺层结构进行了裂缝开展的温度疲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STRATA应力吸收层 沥青混凝土的路面结构形式具有优良的抗温度疲劳反射裂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路面结构层厚度误差对模量反算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路面结构层厚度误差对模量反算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各层厚度误差对底基层模量反算结果影响较大 ,而对土基模量反算结果影响甚微 .当各结构层厚度误差控制在± 5 %以内时 ,可以使反算的各结构层模量误差不超过± 1 5 % .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区域能量和层间相关性的图像加权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基于CL多小波变换的区域局部能量的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方法.该方法改进了以往依靠能量匹配度的方法,充分研究了图像局部能量之间的数值关系.当多小波分解后,用图像层间相关系数来确定融合权值.该算法稳定性强,基本满足诊断的实时性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单纯GHM区域能量融合方法,不仅将图像的信息熵和互信息熵,分别提高了2%和5%,交叉熵和标准差等指标也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而且有较好的直观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环烷酸+刚玉砂)三相流动介质中9种材料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表面热浸镀铝进行表面合金化的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冲刷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电火花表面强化层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显微硬度和耐磨性测试对两种不同基材电火花表面强化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表面强化层硬度、表面光洁度和强化时间与选择工艺参数有关;相同工艺参数,含碳量高的基材,得到强化层硬度较高,表现出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战略层次与战略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战略层次和战略形态概念,通过对现实中各种各样战略的考察,分析了战略的层次结构和各种战略层次;揭示了战略层次和战略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计划,方案等的关系。最后,建立起一个以层次结构为主,包含上述关系在内的战略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