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裂缝(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成败与否的关键。在分析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合理井网部署的关键问题,即裂缝方向与合理井排距的确定。在分析传统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根据裂缝不发育、较发育和发育三种不同情况,采用正方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矩形三种井网形式的井网优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不规则布井的矢量化井网,同时提出了与矢量化井网配套的压裂工艺,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国内油藏分类标准将渗透率介于1×10-3μm2和10×10-3μm2的油藏划分为特低渗透油藏,而大庆油田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表明,这类油藏的见水时间及开发效果仍存在差异,除渗透率级别外,储层裂缝发育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根据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63个区块地质特征,以裂缝参数为首要分类指标,基质渗透率、平均喉道半径、孔喉比、可动流体饱和度和黏度为主要分类指标,结合开发难易程度将特低渗透油藏分为4类,确定了各类油藏主要参数的分类界限,为进一步研究特低渗透油藏水驱规律特征及开发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注入水的水质影响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结合物理模拟实验,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不同注入水水质条件下,特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注入水的水质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在一定的水质处理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小注采井距或压裂措施,地低渗透油藏的动用程度,为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压裂技术已经成为低渗透油田开发非常有效的开采技术,但对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适应性研究相对较少。以高89块典型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为例,通过对水平井裂缝特点和裂缝条数优化设计。水平井参数和油藏水平井-直井井网合理选择等的研究,结合油藏实际效果分析。论证了水平井压裂技术在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方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裂缝系统对于低渗透油藏的经济开发极其重要,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一直是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生产中的重点问题.以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为基础,利用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推导了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产量递减方程.分析发现此类油藏产量递减符合指数递减规律,递减指数受多种因素控制,且无水采油期和低含水期是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研究表明,大庆油区榆树林特低渗透油田东16井区中,无论是单井还是整个区块,其产量递减都符合指数递减.  相似文献   

6.
特低渗透油藏砂体变化大、特征复杂,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层系储层的定量分类评价,筛选相对有利富集区是确保油藏有效开发的基础。在利用地质条件约束下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孔隙结构、存储系数、单井产能等储层静态参数的基础上,深化已开发特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研究,为特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已有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体系中未考虑流体渗流特征、流体性质、经济效益等因素,不适用于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且权重计算方法过于单一,导致权重值不合理,评判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些问题,考虑特低渗透油藏条件和渗流特征,结合开发技术政策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引入启动压力梯度、压敏效应、原油黏度、吨油操作成本等指标,建立9大系统,共46个指标,形成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利用隶属度区间分布计算方法和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A区块综合评价结果为“中”,结合评价结果,实施补孔、转注、压裂,改善管理方式、优化投入等措施,截至2018年底,区块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由1.27%上升至1.35%,压力保持水平由62%上升至68%,水驱控制程度由58.6%上升至79.7%,投入产出比由1.00∶1.17提高至1.00∶1.21。该研究成果可为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油藏开发及治理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已进入中含水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快。为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基于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油藏分类结果,建立了分类标准,完善了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开发指标、注采系统、压力系统、动用状况和管理指标5大系统进行效果评价,找出了同类油藏中各区块开发效果的差异。应用对标方法,找差距、找问题、找潜力、定对策。结果表明:经过4年的治理,共有6个特低渗透区块实现了档次提升。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性对特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结束后压力分布的影响,基于油藏工程基本原理,提出了新的计算特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常规油藏弹性采收率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而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油藏动态吻合较好,这说明本文方法对特低渗透油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及前景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选择渗透率、油藏原始压力和油藏埋藏深度3个指标,结合中国石化已开发的286个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特点,将低渗透油藏细分并组合为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特低渗透油藏、浅层低压特低渗透油藏、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低渗透油藏和浅层常压低渗透油藏6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油藏开采特征差异较大。提出了加强储层和渗流机理研究、合理加密井网、实施精细注水、应用整体压裂改造和井筒提升技术、实施二氧化碳驱和天然气驱先导试验等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思路,指出下一步应利用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开采各种类型低渗透油藏,提高油藏开发经济效益,开拓中国石化乃至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重点研究了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对超前注水的影响,不仅对有效开发特低渗透油藏具有实际意义,也对今后在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中进行超前注水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特低渗透油藏地层能量低、边底水不活跃、采出程度低,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如何提高特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入难"的问题,因此注气驱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有显著的优势。与烃类气体相比,CO2有成本低、气源广阔等优势,因此CO2是注气驱优选溶剂之一。介绍了CO2在油藏中增产的驱油机理、条件,完善了预测模型,并分析了CO2驱的现场试验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在试验区低渗透油藏中CO2驱难以达到混相驱条件,但非混相CO2驱油能使CO2溶入原油后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减低以及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而达到驱油增产的目的。同时CO2吞吐也在改善中、低渗油藏开发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由于试井工艺的改进,克服了安塞特低渗油藏早期压力测试的局限性,能够全面、准确获得压力测试资料。通过对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压力资料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压力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主要用途,旨在进一步提高试井资料在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小井距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的模式开发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突破了产能关,但由于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产量递减快,弹性采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在对滩坝砂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合理优化井网井距,提出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井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转注水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区采收率由弹性开发的8.9%提高到20%,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特低渗油藏注水时机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时机对油田的开发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研究确定特低渗透油藏注水时机,对延长油田高产稳产时间以及提高油藏采收率都十分必要.本文着重利用矿场资料统计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已开发不同类型油藏的注水时机与产量变化关系、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地层压力和产液量关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该类油藏的开发特征,同时简单分析了其机理.通过研究发现,特低渗透油藏不同的注水时机,开发效果迥然;安塞油田早期、同期、滞后和未受效四种情况,初期稳产阶段产量比例为4.27:2.3:1.87:1.因此,对于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应认真研究适宜的注水时机,尽可能实施早期注水.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区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量丰度低、孔喉细小,开发中存在单井液量低、有效驱替难、技术经济井距难以确定等问题,为此,从微观和宏观上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深化了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建立了有效渗流能力评价方法,发展完善了提高薄互层储层预测精度的新方法和相控地应力预测技术,形成了以储层改造完井适配井网技术为核心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恒速压汞和微管实验研究发现,喉道的大小和分布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有效渗透能力的主控因素;特低渗透油藏存在边界层,从而减小了有效流动半径,增大了渗流阻力。通过攻关集成配套技术和应用,整体开发水平得以提高,相控非均质地应力预测技术得到的地应力与井点测量结果误差在5°之内,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建成产能为144.3×104t,径向水射流井网适配技术使纯17-1块采收率提高了7.0%,复合增注技术使滨425块沙四段油藏单元平均单井增产液量为3.3 t/d,实现了特低渗透储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气能力和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国内外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及大庆外围芳48断块地质特点,在开展室内油水和油气相渗透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油水及油气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及气藏工程方法,分析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和油气渗流特征、采油指数与吸水指数、采油指数与吸气指数、油层破裂压力和注气能力的关系,研究出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气能力设计方法,并在芳48断块注气方案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研究表明:芳48断块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常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流特征,采油能力和吸水能力低,吸气能力较高,在合理注入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注气能力,注气比注水开发效果好。矿场试验结果证实,芳48断块注入产能设计指标与矿场实际开采结果相近,注气压力较低,油层吸气能力强,油井产量明显高于类似的水驱油藏的产量,说明注气开发是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的有效途径,为类似油藏注气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参数、油藏特征参数以及流固耦合特征参数,应用非达西渗流理论和非线性弹性渗流理论研究了影响开发效果的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分类参数,对特低渗透油藏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特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的异同,证实了分类指标的代表性;分析了造成不同类型油藏驱替及开采特征差异的内在因素是启动压力梯度、毛细管压力和储层的压力敏感性;提出了在异常高压油藏开发过程中,应控制合理生产压差、保持适当地层压力开采等防止压力敏感性伤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具有人工压裂裂缝的特点,首先建立了特低渗透压裂油藏三区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等压椭球面理论,导出了特低渗透油藏有限导流裂缝井井底压力表达式,并对三区有限导流裂缝井的产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缝长对产量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较长的裂缝其产量的递减比较明显;较厚的油层其产量的递减较快.该方法对特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井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际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后的动态开展效果预测研究,可为油田开发规划提供调整依据。通过对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前后开发动态变化分析,确定了加密增产效果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建立的反映实际油藏特点的典型数值模型,应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综合研究了不同因素变化对井网加密后增产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反映特低渗透油藏特点的、考虑多因素影响的井网加密调整增产效果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在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中的实际应用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建立的以“增产倍数”来表征油藏加密调整后的增产效果的方法,可为特低渗透油藏加密调整效果预测提供参考,并为此类油藏的开发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