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能源"是一种能源产业战略发展的新形态,它将互联网与能源的生产环节、传输环节、存储环节、消费环节以及市场环节进行深度融合。文中通过介绍"互联网+"与传统能源、新能源、能源管理等领域的结合及其应用,剖析"互联网+能源"这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前景,以期为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支撑和推进能源革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互联网+智慧能源"(简称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  相似文献   

3.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有助于建设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能源互联网内涵的理解,美国与德国政府对能源互联网及智能电网的推进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抓住能源互联网这一产业发展新形态,鼓励各类主体探索创新,实现能源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9月19日,来自上海市政府委办、高等院校、研究院、能源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7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参加上海市能源互联网创新联盟暨上海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启动大会,共商推动上海市能源互联网发展大计。能源互联网是我国"互联网+"行动计  相似文献   

5.
正2月1日,"上海能源互联网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和上海市能源互联网创新联盟联合举办,市科委社发处郑广宏处长莅临指导,相关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出席。上海市科委社会发展处郑广宏处长、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魏陆副院长先后在论坛致辞,他们倡议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共同围绕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以及关键技术,为上海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希望进一步促进相关单位之间合作,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1月30日,上海市能源互联网创新联盟暨上海市节能协会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召开,大会由协会秘书长徐君主持,上海市致力于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实践的科研院校和业界同行代表80余人出席大会。为促进能源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上海市能源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科委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7.
传统经济中以化石能源的集中利用为主要特征,这导致了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互联网的提出,是将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为推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创造了可能。极力利用和开发新疆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是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是从能源互联网的深层含义和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出发,进而对能源互联网下的新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6月28日,"2018首届长三角区域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翁史烈院士就能源互联网有关问题作了讲话。他指出,当前,能源互联网较正规、权威性的描述有三种。第一种是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融合;第二种是大电网、分布式能源网、热网、冷网、天然气网等与信息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形成智慧能源系统;第三种是运用信息互联网的思维与理念,在对能源构架进行改造和改革的基础上,形成能源互联网,使能源  相似文献   

9.
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设施从孤岛系统、自动化运转到柔性能源生态集群是人类智能化历史上最大的产业升迁。5G通信网络具有超高带宽、超低时延和超大连接等特点,能够极大地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从而为众多垂直行业的智能化使能和助力。能源利用和信息通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根基,能源互联网则是能源技术和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示范与先期探索,其融合发展必将为以工业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现代经济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互联网浪潮席卷并改变了全社会,将能源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入融合,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互联网的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可全面消钠各类能源,提升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推动能源互联网规划建设,服务支撑清洁能源发展,是破解化石能源困局,实现绿色发展的治本之策。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互联网将对传统能源行业产生强  相似文献   

11.
文章立足于上海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基础与需求,结合上海"互联网+"智慧能源技术产业发展指南的研究和编制,提出了上海未来"互联网+"智慧能源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技术方向和典型应用情景,以期为国家"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引领、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31日,由绿色技术银行高峰论坛组委会主办,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和上海市能源互联网创新联盟承办的绿色技术银行高峰论坛——能源互联网分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绿色低碳、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题,围绕具有上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需求,着眼能源产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需求,探讨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张春雁 《上海节能》2021,(4):331-336
通过对当前面向"3060"碳目标的城市能源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的分析,针对上海实际,探讨了城市能源绿色低碳变革的路径和关键技术,提出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城市能源互联网,推动城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理清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能源体系核心平台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思路。  [方法]  利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了微电网、泛能网和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及其与智能电网的关系。结合我国的能源发展现状和战略需求,探讨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思路和重点。  [结果]  智能电网是传统电力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而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和互联网思维模式、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平台,微电网、泛能网、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都以实现更加清洁、高效、灵活的用能为目标。  [结论]  智能电网建设应在强调高压侧智能化控制的同时,同步建设智能配电网,鼓励以多能互补为核心的泛能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未来将逐步成为中国的主力能源。推进"互联网+智慧燃气"既是燃气行业自身专业化能级提升的需要,也是外部环境倒逼燃气行业改革创新的要求。笔者基于"互联网+智慧能源"研究与相关国家示范项目的推进实践,梳理研判国内外燃气行业发展趋势。结合未来用户市场和行业价值创造的需求,研究分析"互联网+智慧燃气"的内涵、上海燃气行业的基础条件和机遇挑战,并重点从提升服务体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本质安全三方面分析发展路径,为"互联网+智慧燃气"助力上海燃气行业围绕国际一流目标改革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借鉴瑞典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城市能源体系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开发利用规模和水平;着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高精尖"产业;着力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北京市的能源结构转型,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早日实现北京市"十三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日,摩拜单车与汉能控股集团旗下汉能移动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在北京汉能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在移动能源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包括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研究移动能源与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等。双方联合开发的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将优先使用于双方独立运营或合资运营的产品与市场。汉能牵手摩拜单车,是"移动能源+互联网"创新合作的典范,传递出中国企业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优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电网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电源侧新能源快速发展,电网侧特高压大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输变电设备运行控制日趋智能化,配用电侧各种电力电子设备广泛接入,用户需求复杂多样。“大云物移智”技术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传统电力系统的物理特性、运行模式、市场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需要构建具有“绿色安全、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等特征的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革命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电网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网络与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提升能源利用率并推动着能源利用模式变革。智能传感器作为重要的支撑技术,将渗透到能源互联网的各个层面,引领电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文章介绍了电力智能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征,分析了当前技术研究进展、应用需求和产业布局,并阐述了潜在的前沿问题,讨论了在材料器件、信息处理以及集成应用等方面的影响与挑战。基于产业链发展前景,对电力智能传感在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转型升级任务迫切、融合创新特点明显、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提出11项行动、40项重点发展任务、7方面政策举措、25项具体措施。《指导意见》既是新常态下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行动纲领,也是引导未来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国内最早于2012年提出"互联网+"理念,"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