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1-二苯基乙烯(DPE)为分子量调节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进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可控自由基聚合(DPE法)。研究了溶剂、DPE用量及反应温度对于聚合的影响,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43)的含有DPE半醌式休眠种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以PBMA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PDI=2.0)双亲性嵌段共聚物(PBMA-b-PDMAEMA)。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测得共聚物组成与GPC测试结果相近。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试表明嵌段共聚物在11℃和35℃处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色浆的流变和粒径测试及漆膜性能测试表明,将所得双亲性嵌段共聚物作为酞菁蓝颜料分散剂,可以明显提高酞菁蓝颜料在丙烯酸酯树脂中的分散效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为反应单体,加入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种类、用量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三元共聚物摩尔质量的影响,寻求最优的合成条件;并以自制的SAM来增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探讨了SAM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三元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效果优于过氧化苯甲酰(BPO),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60:38:2,链转移剂十二硫醇(TDM)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用量均为单体总质量的0.1%时,可获得摩尔质量为80 000g/mol左右的三元共聚物SAM;SAM对PC/ABS共混物起到了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腐植酸钠、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影响.确定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引发剂用量2.5%、丙烯酰胺与腐植酸钠质量比(g:g)50:1.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环氧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缩乙二醇二乙烯基醚 (DVE -3 )为活性稀释剂 ,研究其与环氧丙烯酸酯 (EOA)所组成的光聚合体系在自由基型光引发剂下引发的光聚合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DVE -3含量越大 ,EOA/DVE -3体系的转化率越低。体系粘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其反应速率。若在环氧丙烯酸酯中引入马来酸酯结构 ,则马来酸酯的含量越大 ,体系的转化率越高 ,马来酸酯结构的引进 ,可以降低体系聚合后残余的双键含量。  相似文献   

5.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防水防油、耐腐蚀和抗沾污等特点,因而在纺织、建筑、航空和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着重介绍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聚合方法(如乳液聚合、溶液聚合和光引发本体聚合等)、特点及其应用(如涂料、织物整理剂和压敏胶等),并对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胡春红  张爱清 《精细化工》2006,23(3):298-301
通过偶氮二异丁氰(AIBN)引发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共聚,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co-CMS),在氯化亚铜/四甲基乙二胺(CuC l/TMEDA)催化下,以此二元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地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聚苯乙烯为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S-g-MMA)。大分子引发剂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得到了确认,并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平均支链数目、平均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支链数目及长度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3.7%。  相似文献   

7.
以线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及聚合单体丙烯酸酯为原料,采用光聚合技术,制备了UV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对压敏胶的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引发剂含量为0.4~0.8phr,官能单体含量为1~3phr,软/硬单体配比为8:2时,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苯甲酮基复合光引发剂5-(4'-苯甲酰基苯甲氧基)-1,3-二氧苯并环戊烷(BPCH2BDO),利用F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实时红外光谱研究了BPCH2BDO光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光聚合行为。结果表明,该引发剂的最大吸收光谱在258 nm,随着紫外光照的进行,BPCH2BDO的最大吸收峰258 nm逐渐减少。当引发剂的浓度不断增大时,单体的反应速率和该体系的反应程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光照强度增大,单体转化率和最大聚合速率都增大。BPCH2BDO与传统的光引发剂二苯甲酮/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BP/EDAB)引发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9.
王小妹  欧晃栋 《涂料工业》2000,30(12):11-12
采用种子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对乳液、转化率及涂膜光泽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配制水性油墨的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的单体组成、配比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在70℃下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进行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共聚合合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采用GC、~1H NMR和GPC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单体浓度的半对数曲线与聚合时间呈线性关系,聚合物摩尔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而线性增加,而且摩尔质量分布在1.2~1.3之间,表现出活性聚合反应特征。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共聚物组成趋向于原始单体组成,大分子链存在梯度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α-羟烷基苯酮(HAPK)、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乙二醇600(PEG600)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为原料,通过3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可聚合大分子光引发剂:HAPK-TDI-PEG600-TDI-HEA(HTPTH).用IR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监测.通过Photo-DSC研究了HTPTH引发三丙二醇双丙烯酸酯(TPG-DA)光聚合动力学,考察了光强、引发剂浓度对TPGDA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和光强的增大,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转化率、单体最终转化率、最大反应速率都增大,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所需的时间减小.  相似文献   

12.
以1,1-二苯基乙烯(DPE)为分子量调节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进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可控自由基聚合(DPE法)。研究了溶剂、DPE用量及反应温度对于聚合的影响,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43)的含有DPE半醌式休眠种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以PBMA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PDI=2.0)双亲性嵌段共聚物(PBMA-b-PDMAEMA)。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测得共聚物组成与GPC测试结果相近。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试表明嵌段共聚物在11℃和35℃处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色浆的流变和粒径测试及漆膜性能测试表明,将所得双亲性嵌段共聚物作为酞菁蓝颜料分散剂,可以明显提高酞菁蓝颜料在丙烯酸酯树脂中的分散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对甲氧基苯甲腈和三氯乙腈为原料合成了光引发剂2-(4-甲氧基苯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MBTT),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和紫外吸收光谱对所合成的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实时红外(RT-IR)对该引发剂进行了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单体、引发剂浓度和光强对引发速率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BTT是一种高效的紫外光引发剂,在引发剂用量为0.1%时光聚合的单体转化率就能达到90%;随着光强的增大,单体的双键转化率和最大反应速率都增大,诱导期缩短;双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双键转化率比三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双键转化率要高.  相似文献   

14.
以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2-甲基丙烯酸为链转移剂,利用RAFT/细乳液联合技术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PDI=1.53)的大分子链转移剂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再以该大分子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通过连续加料的方式加入苯乙烯后进一步引发聚合,得到PGMA-b-PS二嵌段共聚物。采用GPC、FT-IR、1H-NMR、DSC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为线型二嵌段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87,该聚合过程具有活性/可控特征。DSC测得二嵌段共聚物具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77.33℃和98.30℃。此外,还考察了单体加料顺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聚丙烯酸酯乳液是一大类容易制备、性能忧良、应用广泛且符合环保要求的聚合物乳液。本文系统地讨论了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合成的配方设计,如单体、引发剂、乳化剂、PH调节剂、链转移剂以及保护胶体等微量组份的性质、在制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制备所得共聚物乳液结果的影响;阐述了核壳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有机—无机复合乳液聚合、基团转移聚合、互穿网络聚合以及微乳液聚合与超微乳聚合等新型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聚合技术;并简要介绍了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在建筑涂料及胶粘剂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水性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二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考察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n(ST):n(AA):n(MA)=6:3:1,反应温度为85℃,引发剂为单体质量的12%;得到数均分子量为4678、分子量多分散指数为1.45的三元共聚物。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6):1016-1020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S-正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基)三硫代碳酸酯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大分子链转移剂(PS-CTA),在PS-CTA存在下,由引发剂依次引发异戊二烯(Ip)和对氯甲基苯乙烯(VBC)聚合,得到三嵌段聚合物PS-b-PI-b-PVBC。运用凝胶色谱、IR、原子力显微镜、1H NMR等技术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93),聚合过程具有活性/可控特征,聚合物薄膜在热退火后形成微观相分离,平均相区尺寸约为100 nm。  相似文献   

18.
张凯  程永清  李丽玲 《粘接》2007,28(6):16-18
用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以甲苯和正丁醇为混合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的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了共聚物黏度和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软硬单体质量比为2.0∶1,单体滴加时间为3.0 h,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2.0 h,引发剂用量为0.7%,得到了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成膜性能好的丙烯酸树脂。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15,(6):1016-1020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S-正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基)三硫代碳酸酯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大分子链转移剂(PS-CTA),在PS-CTA存在下,由引发剂依次引发异戊二烯(Ip)和对氯甲基苯乙烯(VBC)聚合,得到三嵌段聚合物PS-b-PI-b-PVBC。运用凝胶色谱、IR、原子力显微镜、1H NMR等技术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93),聚合过程具有活性/可控特征,聚合物薄膜在热退火后形成微观相分离,平均相区尺寸约为100 nm。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腈(AN)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β-巯基乙醇(β-ME)为链转移剂在甲醇溶剂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HEA-AN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1 1IR)、H核磁共振(H-NMR)以及热重分析(TG)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等对聚合反应中的黏均分子质量、转化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一次投料和连续投料2种方法合成的共聚物的羟值,发现连续投料法合成的聚合物在反应过程中羟值变化很小,合成的聚合物结构组成均匀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