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2)
文章以2010—2018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且这一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制衡力量更强的公司中会减弱。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路径,发现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在二者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倾向于进行真实的盈余操纵,增加信息风险,从而导致资本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8)
股权质押以其门槛低、便于操作、流动性强等优势拓宽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然而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掏空动机会随之增强,其高杠杆特点也会加剧股价的波动性,从而使上市公司面临股价崩盘风险。文章以2008—2018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负收益偏态系数衡量股价崩盘风险变量,通过OLS回归实证分析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并且这种正相关关系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而得到缓解,说明股权集中度通过发挥监督作用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进而在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基于不同产权性质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国有企业中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强,股权集中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则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0)
作为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基石的股权质押制度,是对实物作为质权客体的传统担保制度的一种突破和创新。股权质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担保贷款方式,因多种便利的因素而逐渐为人们重视。然而,我国现行相关制度仍存在许多缺陷,相关部门法之间存在许多冲突之处,虽然《物权法》出台后,情况有所改善,但是许多地方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仍值得推敲。在股权质押贷款实务中,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质押贷款存在更大的风险。目前学界对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贷款进行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试图从理论上推断出更好的解决方式,而忽视了法律实务。笔者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尝试对股权质押的概念进行深入解析,对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贷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作为新型的融资方式,股权质押获得了企业、投资者的关注。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影响下的股权质押风险爆发,股权质押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与反应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与关注。因此,本文对面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的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进行研究,了解股权质押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并集中优化其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通过有效的市值管理来预防与控制股权质押风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
大股东股权质押是当今公司治理文献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公司多元化扩张视角解析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并对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多元化扩张程度越高的公司,越容易出现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并且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越容易陷入财务困境。表明公司多元化扩张是大股东质押行为的动机之一,但大股东质押行为不一定能缓解公司的财务约束甚至恶化这一状况,其路径是多元化扩张动机—财务约束—大股东股权质押—财务困境。本文试图为现有大股东股权质押动机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监管部门规范大股东行为及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0)
对2011—2016年我国A股4 788家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行为会显著降低公司绩效水平,而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绩效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削弱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负面作用,即内部控制起着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拓展了现有研究视角,对进一步规范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5)
近些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实体经济不景气,资本市场上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有融资需求但由于监管机构严格的监管条件难以筹得资金的情况,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的筹集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上市公司开始频频采用股权质押这种新的渠道筹集资金,公司的股东将手中的股权质押给第三方,将手中的变现能力较低的股权转换成现金,迅速获取了资金。相较于传统的融资方式,股权质押这种融资方式有着融资灵活、成本较低的特点,但是股权质押往往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依然可以进行重大决策,但与股权相关的收益的权利即现金流权却转移到了质权人手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直接后果即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就给了控股股东动机和机会,采用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特殊的财务安排等手段为自身谋取利益,掏空公司,从而导致降公司价值降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规模在不断的上升,由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规模不断的扩大,因此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金融经济产生了股权质押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前几年房地产市场中过度的投资,导致了上市公司融资难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现状展开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6)
本文借鉴Simunic的审计定价模型,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考察了股权集中度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与未进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相比,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且股权质押率越高,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能削弱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对监管部门工作的开展和审计费用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9)
本文以股灾期间数次停牌的华仁药业公司为案例,引入股价暴跌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因素剖析上市公司停牌诱因,并对停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股灾期间,控股股东对爆仓危机的规避是上市公司股票停牌的重要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灾期间的停牌行为在短期内能够遏制股价崩盘风险,但该停牌行为会降低市场效率。本文不仅揭示了停牌潮现象的重要成因,而且对股权质押等金融创新不断涌现背景下如何监督市场主体行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