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由某公司生产首次应用到核电上的SA508-3钢,采用膨胀法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其焊接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和硬度,获得了每个冷速下对应的相变点温度.结果表明,在0.015~0.05℃/s冷速范围内.为高温转变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区,0.1~7℃/s冷速范围内,为中温转变的贝氏体区,20~80℃/s的冷速范围内,为低温转变的马氏体区;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硬度值也越来越大,0.015℃/s对应的硬度值为199 HV,80℃/s对应的硬度值为546 HV,这为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Cr质量分数为3.7%,4.5%的铁道车辆用高强高耐候钢为研究对象,在DIL805A热膨胀仪上进行焊接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下实验钢组织转变与硬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Cr质量分数为3.7%的1#实验钢发生了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与马氏体转变,而Cr质量分数为4.5%的2#实验钢只发生了贝氏体与马氏体转变;Cr质量分数从3.7%增加至4.5%时,实验钢相变点明显右移,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消失,且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降低;同一条件下,2#实验钢硬度值较大,且在为10℃/s时由于V析出的影响出现波谷;1#实验钢在冷却速度≤0.5℃/s时可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组织,而2#实验钢需通过焊后热处理才能获得理想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采用膨胀法和显微组织分析结合方法测定了高硅铸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转变组织,依据测定的临界点和CCT制定了高硅铸钢的淬火和回火工艺,并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冷组织中无碳化物析出,当冷却速度小于0.1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在0.15和2℃/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2℃/s时,转变为马氏体组织.马氏体回火后,其抗拉强度达到1830 MPa,延伸率达到13%.回火组织为极细的回火马氏体与低温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冶炼低硫钢10SiMnNb 和10SiMnNbRE 钢。测定了10SiMnNbRE 钢中固溶0.035wt%RE。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稀土增加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在相同的冷却速度下,添加稀土元素和无稀土元素比较,显微组织显然不同,先共析铁素体量减少,珠光体量增加,粒状贝氏体量增加,并细化了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5.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低碳微合金X70管线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实验,并绘制未变形及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同时研究冷速及变形对实验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主要有铁素体、珠光体及贝氏体组织;随冷速的增加,实验钢相转变温度下降;随变形程度的增加,相同冷速实验钢的相变温度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6.
合金元素Mo对冷轧双相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Mo微合金冷轧双相钢和普通C-Mn冷轧双相钢在不同双相热处理工艺下微观结构,讨论Mo对冷轧双相钢组织变化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两种双相钢以1700℃/s冷却时,均获得了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马氏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普通C-Mn双相钢得到的马氏体体积分数多。当以5.4℃/s冷却时,Mo微合金双相钢得到的马氏体体积分数多;当加热到820℃保温结束后以5.4℃/s的速率冷却时,普通C-Mn钢的组织组成相为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Mo微合金钢的组织组成相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Mo对铁素体晶粒的细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用膨胀法结合金相与硬度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水轮机叶片用V、N微合金化CrNiMo不锈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及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1、3、和温度分别为580℃、730℃、295℃和190℃,其贝氏体和铁素体分别在冷速小于0.5和0.2℃/s时出现,冷速在0.056~0.5℃/s之间时,硬度随着冷速的增大迅速增加,尔后随着冷速的增大,硬度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8.
C-Si-Mn系TRIP钢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相变及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C-Si-Mn系TRI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动态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动态CCT曲线中,相变区域主要有2个部分:A→F转变区和A→B转变区;冷却速度高于10℃/s时,有贝氏体组织生成;冷却速度对铁素体、贝氏体组织形貌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Al和P合金元素在TRIP钢固态相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热膨胀实验、金相观察、显微硬度测量等方法绘制了4种不同Al和P含量的C-Mn-Al-P TRIP钢的CCT图.结果表明,Al元素强烈缩小奥氏体相区,提高Ac3与Ms,促使CCT图左移和上移.P元素能够阻碍碳化物的生成,当钢中w(P)达到0.14%时,能显著将CCT曲线图中的珠光体区与贝氏体区右移.P元素对先共析铁素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材料的显微硬度增加.对于每一种成分超过其临界冷却速率时将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添加固溶强化元素可以强化铁素体基体,增加铁素体基体的硬度,P元素固溶强化能力最强,Mn元素稍弱,Al元素很弱.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eeble-1500D型热模拟机测定了不同含铌量低碳微合金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点,分析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其显微硬度.得出:在同一冷却速度下,随着含铌量的提高,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点降低,容易出现条片状贝氏体铁素体,显微硬度提高;在相同成分下,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含铌钢中铁素体越来越细小,由等轴状大块铁素体组织向条片状贝氏体铁素体转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箱式电阻炉对T91钢进行冷却实验,研究T91钢连铸坯和轧制坯冷却过程中原始组织形态和冷却速度对其相变组织和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91钢坯冷却过程中只有铁素体和马氏体转变,并且原始组织状态对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不同,细小均匀的组织将增大临界冷却速度;T91钢连铸坯连续冷却过程中,当冷却速度在8℃/min以上时全部为马氏体组织,冷却速度为3~7℃/min时为铁素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冷却速度在2℃/min以下时几乎是铁素体组织;T91钢轧制坯连续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在10℃/min以上时组织全部为马氏体,冷却速度为4~9℃/min时为铁素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冷却速度在3℃/min以下时组织几乎为铁素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测试贝氏体非调质冷镦钢的相变点,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变形程度和冷却速度对非调质贝氏体冷镦钢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冷却速度,强度变高。增加变形程度,有利于低冷速条件下的铁素体转变,而在冷却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变形量,硬度与强度也有所降低。实验表明,在40%变形量,10℃/s冷却速度条件下,强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自行设计的冷轧工作辊用锻造高速钢为研究对象,采用膨胀仪测定了其静态CCT曲线,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其高温形变后的CCT曲线(动态CCT曲线)。在金相显微镜下对不同冷速冷却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其维氏硬度,分析了热变形对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工作辊用锻造高速钢在快冷速下得到隐晶马氏体+残奥+碳化物,慢冷速下得到的是珠光体+碳化物。冷速大于0.1℃/s时,均能得到马氏体组织,说明该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热变形对珠光体临界转变速度影响不大,但却能减小珠光体转变的温度区间和马氏体转变开始点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钒-氮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N含量不同的2种超低碳Fe-Mn-Mo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采用热膨胀法测试试验钢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40MAT型激光显微镜观察相应的显微组织转变特征,并进行硬度及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Fe-Mn-Mo系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添加V和N对贝氏体相变具有显著的影响.贝氏体相区明显扩大.其中高氮钢的贝氏体转变区更宽,晶粒大小为相同冷速下低氮钢的1/3左右,维氏硬度值高出低氮钢40HV,强度高出100 MPa.V-N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析出的V(C,N)粒子促进了贝氏体转变、扩大了贝氏体相区.  相似文献   

15.
中碳空冷贝氏体钢在石油钻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经不同冷速处理的30Mn_2CrSiMo钢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0Mn_2CrSiMo钢中的合金元素,能使铁素体、珠光体转变C曲线明显右移,可在模拟钻铤空冷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得到较多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在试验规定的冷速范围内,钢的力学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通过与42CrMo钢进行比较,肯定了用低、中碳贝氏体钢代替中碳调质钢制造石油钻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18Cr2Ni4WA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研究了冲击疲劳、旋转弯曲疲劳、断裂韧性和常规机械性能,讨论了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钢的显微组织依冷速不同可分别获得板条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贝氏体、以至全部为粒状贝氏体。冷却时间约一小时得到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其综合机械性能优于其他组织。不同冷速的组织中均存在一定数量和尺寸的(M/A)岛,对疲劳裂纹扩展有阻碍作用,可提高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7.
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相变的影响及双相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Si-Mn-Cr-Mo系热轧双相钢连续冷却转变的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且贝氏体由羽毛状向粒状转化,当冷速减小到1.24-0.2℃/s的范围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此外,该钢的CCT曲线上出现了温度间隔约180℃的奥氏体亚稳区,为实现双相化热轧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金相和电子显微分析,对含有微量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钛低碳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进行研究,发现铁素体精细的显微结构对钢的机械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针状铁素体之间细小的马氏体的存在与数量对钢的抗拉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模拟仪对SCM435钢进行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的测定,并用显微镜观察及统计其室温组织.利用Or-igin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根据SCM435不同冷速下的相变及相变转变量,进行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相变模型的回归.并精确地建立了相变点温度-冷却速率关系模型及相变量-冷却速率关系模型,回归计算得到该钢种的最优模型系数.最后对比了SCM435钢的实验值和回归曲线,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证明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因此可以根据回归结果对实际生产中的真实冷却速率做出实时反应,便于对生产进行更加准确地控制.  相似文献   

20.
72A帘线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膨胀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72A帘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分析开始冷却温度为900℃时不同冷却速度下帘线钢的室温组织和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72A帘线钢的转变开始温度降低、完成转变时间缩短、珠光体片层间距变细,但连续冷却转变条件下得到钢中珠光体组织的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