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两种硅烷偶联剂同时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OP-10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将硅烷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DL-151)引入苯丙共聚物中,制备两种硅烷偶联剂同时改性核壳型苯丙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粒径分析(PSA)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等手段对改性乳液的结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应用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w(KH-560+DL-151)=5%、n(KH-560)=n(DL-151)时,改性乳液及其乳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平均粒径为146 nm,粒径多分散性指数仅为0.205,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35.63、48.31℃,吸水率为0.55%,铅笔硬度为2H,并且其成膜性、附着力及耐水性等俱佳。 相似文献
4.
5.
6.
以氟硅偶联剂——丙烯酸六氟丁酯(HFBA)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同时作为苯丙乳液的改性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了核/壳型氟硅改性苯丙乳液。研究了氟硅偶联剂比例及用量对该改性乳液基本性能及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FBA)∶n(KH-560)=1∶2、w(HFBA+KH-560)=7%时,改性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平均粒径为243 nm、粒径分布较窄(多分散指数为0.237),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40℃和37.81℃、吸水率(11.83%)相对最低且铅笔硬度(2H)相对较高,同时该乳胶膜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附着力、耐水性、储存稳定性和Ca2+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8.
有机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反应中,加入少量乙烯基硅氧烷,制得改性苯丙乳液,通过红外光谱初步确定了聚合物结构。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单体配比、有机硅用量等因素对反应进程、乳液稳定性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有机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有机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讨论了乳化剂体系及用量、反应温度、有机硅用量等因素对乳液合成的影响,并对其涂膜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讨论了聚合工艺、聚合温度、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加入量与加入方式、乳化剂用量和配比对乳液综合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采用预乳化法,复合乳化剂[m(OP—10):m(SDS)=5:1~2:1]的质量分数为3%~5%,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分数为2%~6%,聚合温度75~80℃。在此条件合成的乳液的稀释稳定性、冻融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好,与普通苯丙乳液相比,乳胶膜的吸水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17.
18.
核/壳型含硅苯丙乳液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核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壳单体,制备出具有核/壳型结构的含硅苯丙乳液。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FT-IR)法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引发剂和交联剂KH-560用量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w(引发剂)=0.5%、m(BA)∶m(St)∶m(MMA)=1.5∶0.5∶1.0、w(混合乳化剂)=3.0%和w(KH-560)=16%时,制取的含硅苯丙乳液稳定性好、平均粒径小且分布较窄,适度交联可提高乳胶膜的耐水性和硬度。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