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35)
易班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一个有利平台,创新了网络思政的新方式、新方法。自2009年开始,全国高校陆续开始对易班进行研究,尤其是重点试点的高校教师,对于易班的研究更加广泛,研究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易班的教育功能、易班与高校网络思政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易班黏着度提升、易班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本文围绕分析易班所面临的网络竞争环境,从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入手,分析如何打造出更吸引辅导员使用的易班,提高辅导员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黏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
大思政背景下,社会各界逐渐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想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必须要构建出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重要性的简单介绍,进而分析了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思路,使我国高校提升思政教育的开展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互联网思维,"重视、适应、利用"是建设一个优秀网络平台必须具备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易班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专属平台,同时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反思易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取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拓展,将有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0)
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其直线式的发展既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式,亦对大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易班作为一个正旺盛发展的线上教育平台,因其适应当代大学生互联网习惯的特点得到各大高校大力推广。本文由易班网络生态入手,介绍了易班网络生态内容和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创新性格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1):68-72
思政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工作,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思想基石,正确的、恰当的课程思政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随着"三全育人"概念的提出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职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模式也处于不断探索中。以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为例,探析"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必然目标。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的现状,按照土建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要求,本文深入挖掘了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元素,明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培养目标;构建了“立体化、分层次、全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学体系,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颖多样、有趣灵活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弥补了现有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的不足;并以国家在线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等3个维度,对思政元素融入此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而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11)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校要充分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和育人职责。在"大思政"背景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双融合、双促进的大思政格局。探讨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模式,落实协同育人组织保障、加强协同育人工作融合、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实现高等学校育人和育才的统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2)
专业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作为2018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之一的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也尝试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团队从师德师风建设、课程设计贯穿思政元素、教学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融入德育内涵等方面着手探索专业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高校党建以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教育理念创新、内容创新以及机制创新。基于此在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要性以及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现实阻碍基础上,就"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运行模式进行了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1)
现有高校课程思政研究聚焦于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辩正、改革探索、建设路径,以及高校教师思政等方面。主要问题在于高校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的拓展不深、高校课程思政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生成不足、高校课程思政的主体性问题重视不够和社会维度缺失。未来研究,要继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本体论阐释、育人体系构建和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5)
<正>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家经济水平快速增长,社会人才竞争愈发激烈,为满足社会优质创新人才需求,高校开创了全新的"创+思政"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业意识。"创+思政"教育即为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两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有利于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思政教育水平。本文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深入了解新时代高校"创+思政"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立足新时代“三全育人”的新要求,城乡规划专业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构筑具有操作性的新型育人模式值得探索。城乡规划专业既要体现高校育人的普遍规律,也要立足专业自身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育人实践。从“三全育人”的本质出发,结合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构建了全人教育、思政教育和科研育人层层递升的高校育人三层次“金字塔”体系。对照城乡规划专业特点和需求,提出基于“金字塔”体系的城乡规划专业“三三三”育人模式,即: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三观育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思政教育的“三情育人”(世情、国情、党情),基于科研育人的“三做育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结合东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对“三三三”育人模式的具体做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1,(7)
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红色文化,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重大,本土红色资源在高校建设红色文化过程中具有天然的地理和人文优势。高校在践行思政教育中,要重视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育人素材,以"四个环境"为抓手,通过扎根课堂红色思政环境、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深入课外红色资源环境、创建专业红色实践环境,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8)
传统思政育人体系存在"弹药不够""瞄靶不准""力量不足"等问题,育人举措仍需加强、育人准度亟需改进、育人力度有待提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思政逐渐成为思政工作的主阵地。要努力发掘网络思政在育人中的着力点,利用思想路径、行动路径和文化路径等主渠道,形成"一法三路"网络思政育人策略,让网络助力思政育人工作。基于网络思政法理念,搭建"三大平台",协同构建网络思政法育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20)
新媒体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的高度耦合,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应该依托新媒体的优势,及时转变育人理念,拓展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同时高校也应该为辅导员搭建教育平台,以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3)
信息化时代给高等学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移动"云教学"顺应时代变革诉求,为创新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平台。以蓝墨云班课为代表的移动"云教学"平台在课堂的使用,使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具备了可操作性。通过课前学习督促、课中深化拓展、课后巩固提升的信息化模式的创新探索,提高了思政课程育人的精准性,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
作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构与超越的网络"四色信息"理论,丰富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域。对于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扬红弃黑、取绿去黄的网络"四色信息"理论教育,培养了他们"有困难上易班,有问题找‘博’导"的思维惯性,达到了既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又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7)
<正>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高校以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实施路径,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高校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取得了多种创新性成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技术悄然兴起,该技术的普及使外来文化不断冲击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政课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3)
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不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目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道德育人和文化育人相分离的现象,如有些大学生存在着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漠视、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忽视,以及理想信念的缺失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通过对对应性融入路径的探索,彻底变革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增加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8)
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是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举措。笔者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改革联系起来,构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第二课堂教育、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当地企业、社区、乡村相结合,打造课内"翻转"、校内"课程思政"和校外"1+N"合作的三种实践模式,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