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丰秀桂 《山西建筑》2011,37(28):123-124
对空调系统进行了分析,从使用水源热泵机组的方案论述、方式确定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当前使用水源热泵的可行性,同时对水源热泵机组空调系统的能效计算、技术经济、环境影响、应用前景、风险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充分说明了水源热泵机组空调系统广泛使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对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不仅能提高其自动化水平,也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在对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特点及工作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太阳能热泵热水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的远程监控。模拟应用实践表明,本设计达到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控制工艺的要求,实现了对系统的本地及远程监测,达到了节能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地区水源热泵系统广泛存在冬夏热不平衡、冬季地下水温过低的现象。利用夏季较高温度的空气进行补热塔补热是技术经济性较好的方式。提出利用补热塔对水源热泵进行补热的方案。通过对补热塔复合式水源热泵系统进行阐述,总结了补热塔复合式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阐述了补热塔复合式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趋势,并对补热塔复合式水源热泵系统的前景进行展望,为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混合动力燃气热泵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并联式驱动形式.基于发动机燃气消耗率以及发动机与压缩机的速度匹配,对并联式驱动系统的传动装置进行了设计.对余热回收系统的管道布置方式进行了区分和研究,选择了旁通式的余热回收系统.将并联式驱动系统、余热回收系统以及热泵系统结合构建了并联式混合动力燃气热泵系统.在此基础上,对该热泵系统进行了电机恒定扭矩的充放电试验,研究了在不用运行模式下,整个系统的性能与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包括:热泵性能系数(COP)、热泵制热量、发动机燃气流量、余热回收量.最后,基于对系统的试验性能研究,分析该系统的一次能源效率(PER)的变化规律,并与燃气热泵系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电机充电扭矩提高系统PER约14%效果明显,而电机扭矩提高系统PER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5.
浅析热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大中 《山西建筑》2001,27(4):136-137
通过回顾热泵的发展及应用,论述了热泵的能量流动及转化过程,分析了热泵供热制冷系统的技术性和热泵供热的经济性,对热泵供絷系统和传统供热系统进行了比较,指出热泵供热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缺点,即:热泵供热技术对大气及环境无污染,能源消耗低,年运行费用也低,但热泵的初投资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6.
黄涛  赵军 《煤气与热力》2007,27(8):71-72
建立了太阳能热泵供暖实验系统,探讨了在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系统的运行方式,对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了供暖实验研究。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基本能够满足供暖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水源热泵系统以其显著的环保和节能优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选取天津市2个水源热泵工程,对其全年能耗数据进行计算并以热泵系统的费用年值为经济型分析目标,对比水源热泵系统与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系统的费用年值,为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保华 《山西建筑》2007,33(34):189-190
对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及其地热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水源热泵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和风冷热泵系统在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指出土壤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性能良好、可行、经济且无污染的热泵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相变蓄热装置在太阳能热泵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相变蓄热装置在太阳能热泵系统中的应用,本文建立了具有相变蓄热装置的间接串联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相应的模型,并利用模型对位于长沙的太阳能热泵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热泵的狭义与广义两种概念的历史成因,建议在热泵理论基础上确立广义热泵的概念。对广义概念下的热泵定义、热泵机组与系统的区分以及热泵运行经济性指标的整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燕  马一太  李士广  贺登峰  曹育军 《暖通空调》2005,35(11):115-116,110
介绍了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燃气热泵系统,以某示范工程为例,分析了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并与电空调系统、电空调+锅炉系统、直燃机系统相比较,认为燃气热泵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高,供暖性能好,调控容易,运行维护费用低,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新刚 《山西建筑》2008,34(15):162-163
简要介绍了电厂脱硫工程中烟气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作用,并就有无GGH的情况进行了优势及不足的对比,阐述了不设GGH的缺陷,提出了使用GGH的工况条件,可供电厂脱硫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类新型的热泵型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系统利用吸收式制冷机在冬季兼作热泵运行,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除了增加一个回收冷凝热的换热器外,不会过多增加系统的额外初投资.通过对该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这类系统能充分利用天然气这种高品质能源,提高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间接接触式水合物蓄冷实验装置的传热及传质过程,指出冷凝器的冷凝传热、氟利昂液体的蒸发及水合反应是耦合过程,而强化气层的冷凝传热、采用表面活性添加剂以减小气泡直径是加快水合速率、提高蓄冷密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邱林 《暖通空调》2006,36(6):44-46,9
分析了燃气机热泵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的热力学原理及应用优势,探讨了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联供运行模式一次能源利用率PER的情况,并就影响PER的主要因素——废热回收率、热泵性能系数及用于发电的燃气能量占燃气总能量的比例的变动效应进行了模拟计算,给出了燃气机热泵不同联供运行工况下PER的对比及规律。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几种天然气热泵组合运行方式,分析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并推导了相应的效能计算公式。比较了各种方式的运行费用,认为天然气热泵组合方式在供暖空调中很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燃气发动机驱动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系数的计算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描述缸内工质复杂工作过程的零维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用P-K法求得燃气机的性能参数。利用导出的燃气发动机驱动热泵装置一次能源利用系数PER的计算公式,分析并指出了供热系数、废热利用率和有效效率对PER的影响以及增大PER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新文  朱万美 《上海煤气》2002,(6):23-25,30
文章简要比较了天然气用作城市燃气供民用与作化工生产的原料气、发电,认为应优先将其作为民用燃料。  相似文献   

19.
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办公楼,设计了一种燃气热泵结合除湿转轮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并计算了其能耗和运行费用.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能源价格下,该系统的能源消耗与费用明显低于电驱动空气源热泵,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风冷燃气机驱动压缩式热泵冷热水机组运行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采用国产制冷机及部件设计研制的热泵冷热水机组进行了调试、试运行及运行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机组设计合理、性能可靠,提高供水温度的措施是可行的,在不计燃气缸体冷却热的条件下,一次能源利用系数仅供热时达0.97,同时供热供冷时可达1.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