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建国 《机械管理开发》2023,(4):106-107+110
为提升煤矿乳化液泵工作效率、降低其容积损失、提升其容积效率,在对影响乳化液容积效率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深层次分析了乳化液泵容积效率与压力、流量之间的关系。重点针对降低乳化液泵曲轴转速对其本身结构进行改进,对传统乳化液泵吸排液阀进行一体化设计,解决吸排液阀动作与柱塞动作不同步的问题,从而优化乳化液泵性能,增强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煤矿乳化液泵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在AMESim软件中建立BRW80/35型乳化液泵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对柱塞位移与吸、排液阀的启闭特性,以及腔内压力与吸、排液阀启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虚拟仿真得出了BRW80/35型乳化液泵的流量特性曲线,进而得出泵的容积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乳化液泵二级压力控制用液控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液压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乳化液泵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乳化液泵的特性进行研究,以ADAMS为平台,结合Pro/E中建立的三维模型,建立了RB315/31.5型乳化液泵的虚拟样机,对连杆、柱塞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仿真研究,物理意义明晰,分析灵活方便,对于研究分析乳化液泵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乳化液泵配流阀运动的滞后性及平稳性,在AMESim中建立了液压仿真模型,着重考虑了系统结构参数及工作参数的影响,对配流阀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改进依据。通过数值计算,对配流阀滞后引起的柱塞腔压力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吸液阀关闭滞后和排液阀的开启滞后随曲轴半径、连杆长度、柱塞直径及吸液阀阀芯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吸液阀弹簧刚度及预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而吸液阀的开启滞后时间和排液阀的关闭滞后时间随排液阀阀芯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排液阀弹簧刚度的增加而减小。余隙容积越大,配流阀的开启滞后时间越长,而关闭滞后对其不敏感;此外,随着阀芯半锥角的增加,工作压力的提高,配流阀的滞后现象均随之减弱,而柱塞行程和排液阀弹簧预压力的变化对其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现有乳化液泵试验测试技术因采用溢流加载而耗能很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容积调压加载原理的功率回收试验技术,从理论上揭示了容积调压加载机理,并对相关参数、节能效果等进行分析和计算,给出了关键元件的选配约束条件,研制了节能型乳化液泵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7.
射流泵乳化液配液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射流泵乳化液配液器存在配液精度低、易堵塞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几何参数经过优化配置的同类装置,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了其各主要因素对乳化液配制浓度和流量的影响,找出对配液精度和效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从而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矿用乳化液泵将预先配制好的乳化液加压输送至工作机构,该文在其基础上通过改变活塞及活塞杆的结构,实现乳化液配比和加压过程相结合。这一改进不仅省去单纯的乳化液配比过程而且节约了煤矿井下的宝贵空间,为煤矿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当前煤矿用乳化液泵的传动特点,提出将曲柄双连杆机构用于乳化液泵,给出适合乳化液泵用的双连杆结构,解决乳化液泵曲柄双连杆连接及相对运动问题,提高乳化液泵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众说周知固体领域存在圣维南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方便的处理由静力等效引起的边界条件。本文基于此,提出流体领域也存在类似的结论。即对于不同的入口在保持相等流量的情况下,远离入口区域的流场基本无差别。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内射流对离心泵进口流场及压力脉动的影响,本文以一台有内射流循环回路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对泵全流道进行定常和非定常计算。结果表明:无内射流时泵性能模拟与实验值基本吻合,设计点扬程误差在1%以内;有内射流时泵扬程略有下降,效率最大下降1.8%。内射流流量与射流孔轴向平均速度随流量增加而减小。内射流对泵进口流场影响显著,其存在使得进口段轴向速度、压力、涡量及湍流强度均发生变化。小流量时内射流对进口流场的影响范围更大。距射流孔越远,轴向速度梯度越小。进口段内射流流场呈周期性变化,压力脉动频谱图中存在的低频信号f=9.13 Hz为内射流轴向速度场周期变化频率。  相似文献   

13.
乳化液泵属于多柱塞阀配流往复式容积泵,以进、排液阀完成配流任务,实践中为了达到流量调节目的往往采用变频驱动技术。采用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Linear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LVDT)位移传感器测量了进、排液阀阀芯和柱塞位移规律,并同步采集了泵出口处的压力数据。试验结果显示:排液阀阀芯在不同曲轴转速下的行程是变化的,且均未达到由限位结构决定的限位高度;排液阀阀芯在开启过程中存在着抖动,这种开启行程中的反向运动是由泵出口处的压力脉动导致;进、排液阀开启过程均存在滞后,而排液阀关闭滞后不明显,进液阀关闭滞后随着曲轴转速的下降而缓解。为了降低这类泵曲轴转速降低时引发的压力脉动加剧现象,可考虑采用主动控制进液阀启闭时刻的方式实现流量调节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钻井泵泵阀使用寿命短且更换次数频繁,严重制约着钻井泵向高压、高冲次及大排量方向发展的现状,利用CFD相关软件对钻井泵在120次/min的额定冲次、阀体锥角为55°的标准泵阀参数及不同锥角、不同冲次情况下泵阀的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吸入冲程的进行,流场内最大速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阀隙入口处的流场速度最大,这是阀体锥面底部易产生块状脱落的根本原因;在阀体附近产生较强的漩涡,将带动周围钻井液中的粒子对泵阀及液缸产生强烈的冲蚀作用;随阀体锥角增加和冲次的上升,泵阀内的流场速度分布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为分析与评估地面效应对反推状态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口流场影响,对某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台架试验的5个状态点开展反推状态下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推状态下单台发动机三维流场细节的研究,通过对比固定地面和移动地面以及不同离地高度时的计算结果,获取反推扰流流场中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口AIP截面周向稳态总压畸变指数,总结地面效应对反推状态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口流场影响特性。  相似文献   

17.
颗粒对渣浆泵内部流场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一离心式渣浆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计算了渣浆泵在6种不同颗粒直径、5种不同的进口初始固相浓度的两相介质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分析比较了不同工况下叶轮及蜗壳内的压力、固相浓度和速度分布,得出了颗粒直径和初始固相浓度对泵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阀芯结构对节流截止阀流阻特性和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阀芯结构对节流截止阀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体积法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在不同开度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平底、梯形和弧形三种不同阀芯结构节流截止阀的流阻特性,分析阀内部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规律;并对三种阀芯结构的节流截止阀的流阻特性开展水力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得到的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结果与水力试验结果比较吻合。结果表明,在开度小于40%时,梯形和弧形阀芯结构的阀门较平底阀芯结构的阀门内部低压回流区有所减弱,压力分布趋于均匀,阀门流阻系数减小,更有利于阀门内部流体的流通;当开度大于55%时,三种阀芯结构的阀门流阻系数基本重合,并趋近与零;在整个开度,弧形阀芯结构的阀门流量随阀门开度变化较为均匀,更有利于阀门流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乳化液泵站电液卸载阀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乳化液泵站电液卸载阀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控制模式,同时对如何保证系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提出了几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流体可压缩性、流量连续方程及阀口流量公式建立了单柱塞腔流动特性方程;在考虑了重力、弹簧力、压差力、接触力及液动力基础上,建立了配流阀动力学模型;以排液歧管过流孔道为控制体积,建立了包含3个柱塞腔、蓄能器及负载的整泵流动特性方程。用AMESim软件创建了具有3柱塞结构的BRW125/31.5C型乳化液泵模型,将不同曲轴转速下的配流阀阀芯位移及泵出口压力的仿真值与试验值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与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该型号泵驱动电机输入频率分别为50, 40, 30 Hz时,上流量脉动率分别为1.25%,1.19%,1.37%,而下流量脉动率分别为1.76%,1.73%,176%;柱塞腔内流场在从低压向高压转换时存在压力冲击;在吸、排液行程转换阶段,存在流量倒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