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水、有机相两相体系中,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用KMnO_4选择性氧化2,4-二甲基硝基苯(2,4-DMNB)制备3-甲基-4-硝基苯甲酸。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h,n(2,4-DMNB):n(KMnO_4):n(TBAB)=1:2.16:0.07时,3-甲基-4-硝基苯甲酸的收率为41%。相同条件下,不加相转移催化剂主要生成4-硝基-1,3-苯二甲酸。从理论上对反应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PTA中的4-CBA和PT酸含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雅茹 《石油化工》2003,32(9):805-807
建立了反相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对苯二甲酸 (PTA)中的对羧基苯甲醛 (4 -CBA)和对甲基苯甲酸 (PT酸 )含量的方法。应用HP110 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采用ZORBAXStableBondSB -C18(5 μm× 4 6mm× 2 5 0mm)色谱柱 ,流动相为 0 0 5mol/LKH2 PO4 (pH =2 0 4) /乙腈体积比 =65 / 3 5 ,λ =2 5 4nm ,流速 0 8ml/min ,柱温 5 5℃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8,4-CBA和PT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5 0 %~ 10 4 0 %和 98 8%~ 10 1 1% ,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 0 85 %~ 2 85 %和 0 3 5 %~ 0 79%。  相似文献   

3.
采用浊点法和综合法分别测定了甲苯、苯甲醇和苯甲醛(299.2~338.2 K)、苯甲酸(313.2~343.2 K)在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_4)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在313.2~343.2 K内,苯甲酸在[emim]BF_4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其他组分的溶解度,在高于313 2 K时,摩尔分数大于28%;各组分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苯和苯甲醇具有相近的溶解度和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在299.2~318 2 K内,苯甲醛的溶解度大于甲苯和苯甲醇的溶解度。关联结果表明,由相分裂条件得到的关联式能很好地拟合甲苯、苯甲醇和苯甲醛在[emim]BF_4中的溶解度,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7.23%,3.81%,1 16%;经验方程、理想溶液模型和λh方程均能较好地关联苯甲酸在[emim]BF_4中的溶解度,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42%,0.40%,1.91%。  相似文献   

4.
对甲基苯甲酸液相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醋酸钴、醋酸锰和四溴乙烷为催化剂 ,在 190℃时 ,对甲基苯甲酸液相氧化制对苯二甲酸的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产物中对甲基苯甲酸、对羧基苯甲醛、对苯二甲酸 3种物质的组成 ,从而确定催化剂的配比和浓度、溶剂比、温度对液相氧化反应的影响 ;测定对苯二甲酸中对羧基苯甲醛 (4 -CBA)含量和TA选择性及燃烧副反应生成CO2 的量与各种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 ,得到了充分降低 4-CBA含量的最佳催化剂浓度和最佳溶剂比 ,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4-硝基-N-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凯  姚成 《石油化工》2004,33(2):145-148
研究了以甲苯为溶剂 ,苯酐、甲胺、硝酸为原料两步法合成 4 -硝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方法。讨论了反应温度、溶剂、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苯酐和甲胺的摩尔比为 1 / 1 30 ,回流反应 5h时 ,苯酐转化率达 95%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收率为 94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硝化工艺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和混酸 (n(浓硫酸 ) /n(硝酸 ) =3/ 1 )的摩尔比为 1 / 1 1 ,混酸在 2 0~ 30℃、0 5h内加完 ,然后在 55~ 6 0℃反应 4h ,得到 4 -硝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产物质量分数为 98% ,收率为 81 %。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对二甲苯的氧化残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对二甲苯氧化残渣中的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色谱柱为Phenomenex5SAX,250×4.6mm,磷酸盐缓冲液作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设在236nm。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7.2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2%,相关系数大于0.9985。  相似文献   

7.
二次氧化法纯化粗对苯二甲酸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半连续实验装置对二次氧化法纯化粗对苯二甲酸(CTA)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纯化温度、CTA 粒径和固含率等因素对纯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对纯化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液相氧化反应速率来实现的,当液相氧化反应速率超过 CTA 的溶解速率时,增加催化剂用量不会加快纯化速率;升高温度,纯化速率和纯化程度都明显提高;粒径较小的 CTA 纯化速率更快。在208℃、催化剂质量分数3 5×10~(-4)、CTA 粒径89.9μm、纯化时间60 min 的条件下,CTA 中的对甲基苯甲酸的质量可减少70%~90%,对羧基苯甲醛的质量可减少70%~80%。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对苯二甲酸中的4—CBA和p—TO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电泳测定对苯二甲酸中对羧基苯甲醛(4-CBA)和对甲基苯甲酸(p-TOL)的含量,简便快速。在254nm检测波长下,4-CBA和p-TOL检测下限分别为3.2μg/L和5.8μg/L,平均回收率为95%-108%。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腈甲酸水溶液体系,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对苯二甲酸中微量有机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和对甲基苯甲酸(p-TOL)的方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和配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CBA(2.0~737.3)mg/kg,p-TOL(63.0~504.91)mg/kg范围内,4-CBA和p-TOL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重复进样5次),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8%~103.8%和97.4%~103.2%,检测限分别为0.41 mg/kg和1.92 mg/kg。可同时用于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中纯度对苯二甲酸的产品质量控制,也可用于PTA生产过程中粗对苯二甲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经乙酰化、硝化、水解及还原反应制得3,4-二氨基苯甲酸(Ⅰ),总收率为67.6%(未用微波辐射时为40.7%),反应时间由6 h缩短为1 h,并探讨了合成条件。在n(p- H2NC6H4COOH):n(Ac2O)=1:2,微波功率800 w的条件下,回流5 min,对乙酰胺基苯甲酸(Ⅱ)的收率为93.8%;n(Ⅱ):n(Ac2O)=1:2,使用过量乙酸酐,在冰水浴中滴完浓硝酸后,在微波功率800 W,回流3 min后,4-乙酰氨基-3-硝基苯甲酸(Ⅲ)的收率为85.3%;在微波功率800 W条件下,Ⅲ与过量的w(KOH)= 50%乙醇溶液,回流5 min,3-硝基-4-氨基苯甲酸(Ⅳ)的收率为93.1%;在Ⅳ的乙醇溶液中,在回流温度下滴加w[(NH4)2S]=9%硫化铵溶液,然后,在微波功率800 W条件下,回流5 min,可得90.8%的目标产物Ⅰ。用IR、1H NMR对化合物Ⅰ~Ⅳ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对二甲苯(PX)为原料、醋酸和水为溶剂,在Co/Mn/Br催化体系作用下,用N_2/O_2/CO_2混合气氧化PX制备了对苯二甲酸(TA)。考察了混合气中CO_2含量对氧化反应速率、氧化反应中间产物含量和TA收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了PX液相氧化条件下CO_2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O_2加快了PX的氧化反应进程,使氧化过程的耗氧速率明显加快。在反应液中w(Co)=0.030%、w(Mn)=0.060%、w(Br)=0.075%(相当于反应液的质量)和反应温度195℃的条件下,使用V(CO_2)∶V(O_2)∶V(N_2)=40∶21∶39的混合气氧化时,CO_2的协助氧化作用最为明显,与用空气氧化PX制备TA相比,反应时间缩短了4~5min,此时固体产物TA中中间产物的含量最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在PX液相催化氧化体系下加入CO_2,形成了一种活性组分,它促进了金属离子价位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以ZorbaxSAX4.6mm(i.d.)×250mm色谱柱,0.25mol/lNH_4H_2PO_4/10%CH_3CN/pH4.30流动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定量测定CTA或PTA中微量或痕量的4-CBA和PT酸,12min可完成一次色谱分离。探讨了流动相的组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4-CBA小于4.3%;PT酸小于2.4%。平均回收率,4-CBA为93.1%;PT酸为96.3%。  相似文献   

13.
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Pd/C催化剂失活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取自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对苯二甲酸加氢反应器上、中、下部3种不同失活程度的Pd/C催化剂在模拟工业条件下进行了活性评价,采用ICP,XPS,XRD,TEM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与新鲜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失活催化剂的Pd含量比新鲜催化剂有了明显的下降,且上部催化剂下降更突出;失活催化剂的平均晶粒明显长大,分散度降低。说明造成本批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Pd流失及催化剂表面Pd含量的降低、Pd晶粒的长大以及杂质Cr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秦冰  张利强 《石油化工》2007,36(10):1056-1060
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精对苯二甲酸生产污水中的对苯二甲酸、对甲基苯甲酸和苯甲酸3种主要芳香酸含量的方法。3种芳香酸的测定线性范围均为2~12m g/L,最低检测限均为0.5m g/L。讨论了实际污水中所含有机物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波长λ为225,250,255nm处,废水中含量较多的醋酸、醋酸甲酯等有机物不干扰测定结果;含量较少的对二甲苯、邻苯二甲酸等芳香化合物对测定结果也基本无干扰;该测定方法适合于采用稀盐酸或稀硫酸进行酸沉后污水中芳香酸含量的测定,不适合稀硝酸酸沉后芳香酸的测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及准确度较高等特点,适合实际生产过程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具有强非线性表达能力的径基函数(RBF)-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对苯二甲酸中对羧基苯甲醛含量的软测量模型.该组合方法应用径基函数实现自变量样本数据矩阵的非线性变换,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消除复共线性对模型预报精度的影响,从而使模型预报性能良好,与直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计算相比,预报误差下降了18.4%.  相似文献   

16.
色谱组合法分析对二甲苯氧化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丹  孙伟振  潘怡  赵玲 《石油化工》2006,35(11):1105-1109
建立了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二甲苯氧化产物,其中气相色谱分析对二甲苯(PX)、对甲基苯甲醇(TALC)和对甲基苯甲醛(TALD),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甲基苯甲酸(p-TA)、对羧基苯甲醇(4-HMBA)、对羧基苯甲醛(4-CBA)和对苯二甲酸(TA),得到了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分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较好,其中PX,TALC,TALD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999,0.9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p-TA,4-HMBA,4-CBA,TA的线性相关性系数均为1.0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组分的回收率介于99.23%~101.29%之间。此方法可用于对二甲苯液相氧化产物的分析和测量粗TA中杂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了精对苯二甲酸(PTA)中的苯甲酸(BA)、对羧基苯甲醛(4-CBA)和对甲基苯甲酸(p-TOL)的含量;考察了缓冲溶液的种类、缓冲溶液的pH、电泳时的电压、检测波长和进样时间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3-(环己氨基)丙烷磺酸为缓冲溶液,在缓冲溶液的pH为10.0、电泳时的分离电压25kV、检测波长230nm、试样室温度25℃、进样压力25kPa、进样时间25s的条件下,PTA中BA,4-CBA,p-TOL的分离效果最佳,测定的结果准确。该方法具有精密度高、简单、快速和分离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pH值对粗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Pd/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pH值的浸渍液制备了粗对苯二甲酸(CTA)加氧精制Pd/C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液的pH值对CTA中的主要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的加氢精制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渍液的pH值为3.0时,金属Pd以微晶的形式高度分散在活性炭载体上,Pd/C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在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两批国产钯碳催化剂使用初期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晓旭 《石化技术》2009,16(1):28-31
分析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先后采用的两批国产钯碳催化剂使用状况。在两种催化剂的使用初期,PTA的产品质量均发生了波动,对羧基苯甲醛含量异常升高,后经过工艺调整使产品质量趋于稳定.经分析发现后一批催化剂的质量明显优于前者.并总结出碱洗等有利于产品质量稳定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