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新奥法理论,对江垭地下水电站主厂房洞室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原始的变形观测值作了进一步分析验证.介绍了对不稳定块体的工程处理措施.指出在工程实践中严格遵守新奥法施工原则和加强变形观测对于维护高边墙围岩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传统的新奥法理论,并强调了新奥法概念的核心——围岩的自承能力,介绍了新奥法在具体施工中的应用。并对围岩的受力变形特点及支护的施作时间与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新奥法简介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是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根据岩石力学理论,结合现场围岩变形资料,采取一定措施,以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力,进行隧道开挖和支护的工程技术。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30多年来新奥法对我国铁道工程建设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室内围岩物化分析和力学试验,深入研究了围岩变形力学机制和破坏机理.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将围岩复杂的变形力学机制转化为单一的变形力学机制,使该工程得到了有效治理.取得的技术经验推广应用于该矿井其它失稳破坏工程,均获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室内围岩物化分析和力学试验 ,深入研究了围岩变形力学机制和破坏机理 .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 ,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将围岩复杂的变形力学机制转化为单一的变形力学机制 ,使该工程得到了有效治理 .取得的技术经验推广应用于该矿井其它失稳破坏工程 ,均获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观音山隧洞施工中 ,以“新奥法”理论为指导 ,运用联合支护和围岩量测等技术 ,成功地穿越了洞口不良地质段 .在Ⅱ、Ⅲ类围岩的施工中 ,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 .对联合支护的参数、光面爆破的参数确定 ,围岩和支护结构变形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洱河的实践经验,对各类围岩中应用新奥法支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支护手段,讨论了新奥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的监测仪器,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收敛变形、锚杆作用应力、围岩松动圈等围岩稳定性参数进行观测,为支护设计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并对已施工的一次衬砌、二次衬砌内的应力与变形,以及衬砌间的压力进行观测,取得大量的观测数据,并结合施工过程进行分析,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把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是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思想,而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极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决策与管理的信息源.对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监控,并对围岩力学动态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量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对确保施工安全及设计合理有重要作用.以临合高速公路双城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实施情况,系统地说明了量测计划的编制、实施及对测得数据的处理方法,及时指导施工,成功避免了施工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双城隧道的后期施工及类似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隧洞施工中围岩收敛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引黄入晋”工程连接段隧洞施工中围岩变形情况,讨论了隧洞收敛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现场观测方法以及观测数据的温度修正。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收敛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要求"隧道围岩支护过程中,一方面允许围岩有一定程度的变形使其产生受力环区;另一方面,又必须限制围岩的位移量以避免围岩变形过大而产生严重的松弛卸载".结合正在施工的某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方法对其开展在不同地应力释放下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应力释放越大,锚杆承担的荷载越小,围岩的塑性区发展范围越大.因此,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围岩应力释放比例,可以有效地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以及塑性区的发展范围.所得结果对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确定合理的支护时机与支护措施以及制定合理的开挖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的监测仪器,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收敛变形、锚杆作用应力、围岩松动圈等围岩稳定性参数进行观测,为支护设计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并对已施工的一次衬砌、二次衬砌内的应力与变形,以及衬砌间的压力进行观测,取得大量的观测数据,并结合施工过程进行分析,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清江水布垭电站尾水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故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围岩收敛变形监测。介绍了隧洞收敛监测观测断面的布设、观测点的埋设、监测方案和数据处理,最后对围岩稳定位移和其达到基本稳定所需的时间进行了预测,同时对围岩及衬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给出了监测所获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围岩变形特性综合反映了开挖引起围岩形态的变化,是判断地下工程稳定状态最直观的依据,因此新奥法的实施贯穿了变形监测和监测资料的反馈分析。结合花坟垌双连拱隧道监控工程,探讨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中监控量测技术的运用,并结合出一定的经验,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竹园堂隧道中隔墙施工法应用及研究,为软弱围岩、浅埋、大垮和特殊断面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提供了新途径、充实了新奥法的内容。与其它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相比较,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具设备,能节省大量的机械台班费,且其施工安全可靠,可行性强,施工质量好。  相似文献   

16.
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沿空掘巷掘进期间的围岩变形可分为减速和稳定变形两个阶段,实际观测发现,上述两阶段之前尚有一加速变形阶段,加速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应力与长期强度的经,它体现了围岩变形的剧烈程度,可作为衡量巷道稳定的一项综合指标。沿空掘巷有一些特有的技术因素影响其围岩变形。本文给出了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的表达方式,并认为用长期强度理论说明和处理岩石变形,破坏问题,更具有一生和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7.
隧道围岩压力与衬砌体受力特性原位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对隧道洞口段施工过程中围岩的收敛变形,锚杆作用应力,初次衬砌、二次衬砌内的应力与变形。以及衬砌间的压力进行观测,取得大量的试验数据,并结合施工过程进行分析。为隧道衬砌设计和施工的安全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为进一步的工程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新奥法的施工原理,主要论述了该方法在软岩隧道的应用原理,通过对围岩的合理分级,详述了每一级别围岩的具体施工原理以及其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早喷锚、快支护的原则,确保软岩隧道施工的正常进行,并结合十八盘隧道工程实例,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情况阐述了隧道的开挖、初期支护、衬砌的施工方法,合理准确地解决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新奥法的原则,介绍了涟邵矿务局水井头矿井处于松软岩层中的主,付井马头门施工和加固的概况,对完工后多次被压坏的付井马头门.进行了壁后注浆加固:对主井马头门则随着巷道掘进,立即采用锚、喷、网作为初始支护,有力的保护住了围岩的自身强度,稳定的抑制了围岩变形作用,然后采用制度较大的全封闭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永久支护由完工后一年多的监测数据看来,主、付井马头门完全处于稳定状态,证明了此施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巷道底鼓的综合防治措施:新奥法施工;选择合理断面;提高围岩强度、改善围岩力学性能;利用支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