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聪聪 《网络与信息》2005,19(5):58-59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电子邮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便捷的通信手段之一。然而,随之产生的垃圾邮件象瘟疫一样蔓延,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垃圾邮件不仅仅会吞噬你服务器的带宽、处理器时间和存储空间,由于垃圾邮件数量多,具有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或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浪费用户的时间、精力,甚至造成很多额外的经济支出和信息安全隐患。那么如何远离、阻击、歼灭垃圾邮件呢?请跟我来。一、什么是垃圾邮件垃圾邮件的内容形形色色,常见的包括广告、色情信息,还有病毒或蠕虫引起邮件深度扩散等诸多类型。到底…  相似文献   

2.
除了给人们带来时间上的损失外,垃圾邮件甚至还被犯罪分子所利用。12月4日,美国政府官员向美国本地的金融服务机构发出警告称,基地组织很可能以“大量发送垃圾邮件”的攻击方式令金融机构及证券交易所的网页瘫痪。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垃圾邮件骗取用户的银行帐户和密码。甚至曾经有一名欺诈分子利用垃圾邮件在巴西挤跨了一家银行。至于垃圾邮件附带的电脑病毒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更是众所周知了。更有意思的说法是,垃圾邮件严重打击了生产力。相关研究表明,每个办公室人员每天平均接到13.3封垃圾邮件,这需要耗费6分半钟时间来处理,大约浪费了他们每天工作时间的1.4%。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垃圾邮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尤其是对一些象河北省电力公司这样基层单位多、网络构成庞大的企业来说,大量的工作依赖电子邮件完成,但不请自来的垃圾邮件不仅占用员工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由垃圾邮件所携带的病毒、木马程序等还含有潜在的系统威胁,成为影响企业业务正常运转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4.
垃圾邮件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邮件是人们生活中加强沟通的重要交流工具,但垃圾邮件的泛滥已经使整个因特网不堪重负,垃圾邮件严重影响了人们使用互联网.治理垃圾邮件已成为与抗击网络病毒并列的重任.我国就垃圾邮件的处理上尚未制订相关的法律.也可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针对垃圾邮件制订的较为严格的法律和规定,对垃圾邮件问题进行立法研究,从行政管理和法律角度加强对垃圾邮件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陈亮 《互联网周刊》2006,(14):55-55
形形色色的网上购物、网上赚钱、产品推销等垃圾邮件,充斥着几乎每个网民的邮箱。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中心的最新调查,2006年3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收到的垃圾邮件比例已经达到63.97%,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的数量为19.33封。人们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清理垃圾邮件,同时还要面临其带来的病毒威胁。  相似文献   

6.
陈联 《软件世界》2006,(15):84-85
垃圾邮件给互联网以及广大的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大量的垃圾邮件不仅仅需要人们花费时间来处理,而且还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垃圾邮件占用了大量网络资源,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些邮件服务器因为安全性差,有时被作为垃圾邮件转发站,导致服务器被警告,甚至IP被封等事件。垃圾邮件就像病毒和黑客一样,是一种非常恶意的网络行为。垃圾邮件和黑客攻击、病毒等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例如,SoBig蠕虫就可以安装于开放的,可以用来支持邮件转发的代理服务器。随着垃圾邮件的演变,用恶意代码或者监视软件等支持垃圾邮件已经明显地增加了。无论是相…  相似文献   

7.
垃圾邮件的最显著特性是它干扰人们的正常使用,反垃圾邮件系统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干扰,用户在检收邮件过程中,已对是否为垃圾邮件作出相应的鉴别处理,通过收集分析这些用户行为信息,在邮件服务器端统计、分析用户阅读邮件的行为特征,进行是否为垃圾邮件统计鉴别,再删除服务器中的同类邮件,从而减少其他用户处理垃圾邮件的时间,降低垃圾邮件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张晓兵 《软件世界》2005,(6):98-100
网络化生存也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有些负面影响挥之不去,这其中对人们影响最大的要算垃圾邮件了,说垃圾邮件是网络的第一大杀手一点也不为过。虽然垃圾邮件与反垃圾邮件的斗争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但是垃圾邮件的问题好象是愈演愈烈,垃圾邮件也越来越多。这固然有个人的因素,但是网络架构的开发性和不可管理性, 是造成垃圾邮件日益严重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垃圾邮件的最显著特性是它干扰人们的正常使用,反垃圾邮件系统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干扰,用户在检收邮件过程中,已对是否为垃圾邮件作出相应的鉴别处理,通过收集分析这些用户行为信息,在邮件服务器端统计、分析用户阅读邮件的行为特征.进行是否为垃圾邮件统计鉴别,再删除服务器中的同类邮件,从而减少其他用户处理垃圾邮件的时间,降低垃圾邮件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邮件的广泛应用,垃圾邮件作为商业广告、恶意程序或敏感内容的载体,也越来越对系统的安全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垃圾邮件的处理和防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首先对垃圾邮件进行了概述,然后主要对垃圾邮件的两种防范技术验证法和过滤法进行了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子邮件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有大量的垃圾邮件不断涌现,随之也出现了各种垃圾邮件过滤技术。文中主要介绍基于信件源垃圾邮件过滤技术和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介绍,分析了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垃圾邮件过滤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垃圾邮件发送者不断改变发送策略以逃避过滤技术的过滤,垃圾邮件发送策略也不断的更新。文中对近年来垃圾邮件发送的新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讨论目前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电脑》2004,(4)
垃圾邮件这一互联网上的公害不但浪费人们的时间,而且也浪费网络资源,按照垃圾邮件目前的增长趋势,它将很快淹没正常邮件,因此清理整治工作势在必行。但是我们在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法律手段的同时,切记不能忘记维护用户利益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出了趟门的老爸刚进家就打开了电脑,不一会就催促我过来看他的电子信箱,收件箱里1万多条垃圾邮件,还都是未读的。我一竖大拇哥,赞道:您真是日理万‘圾’"!垃圾邮件就像盗窃一样,它强行占用人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可能在你不留意的情况下,让你蒙受巨大损失。盗窃我们可以防范,那么垃圾邮件呢?这得从垃圾邮件的产生原理说起。  相似文献   

14.
域外七日     
北美38%电邮为垃圾邮件9月2日,IDC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4年,北美地区每天发送超过310亿封电子邮件,其中大约有38%为垃圾邮件,这个数字比2002年的22%上升不少。正常的邮件继续被垃圾邮件所淹没。不断更新的内容过滤与反垃圾邮件工具正在努力降低垃圾邮件的危害,视频会议与即时通信工具等替代联系方式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电子邮件的依赖。但不断上升的垃圾邮件(其中可能包含病毒、蠕虫和不雅内容)仍在不断消耗收信人的时间和IT人员的精力。电子邮件目前仍是互联网上最重要的通信工具,根据IDC的统计,目前全球每年发送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行为识别的垃圾邮件过滤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第一封垃圾邮件开始,垃圾邮件的破坏力在逐年增加,如何过滤和阻止每天不请自来的成千上万的垃圾邮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邮件发送方发送行为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基于行为识别的垃圾邮件过滤模型。和基于内容识别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相比该模型具有过滤速度快,识别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垃圾邮件的泛滥成灾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危害。该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NP的垃圾邮件分析系统,具有邮件抓取、还原和类别识别功能,能够有效识别垃圾邮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垃圾邮件的追踪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崔敏 《网友世界》2013,(6):17-17,19
当前,垃圾邮件日益成为信息时代人们的一个心病,它具有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和不健康性等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本文在基于对带毒垃圾邮件的分析之上提出了一个过滤构想,对于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SMO算法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陈盛雄 《福建电脑》2007,(3):131-132
垃圾邮件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困扰.基于SMO算法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垃圾邮件的判定上,是进行垃圾邮件处理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基于SMO算法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模型,并对中文分词、特征选择、SMO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SMO算法的引入势必会使系统在高效过滤垃圾邮件的同时,提高处理数据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垃圾邮件过滤具有处理规模巨大,数据无限递增、动态变化等流数据特征,传统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利用静态的文本特征提取方法,无法体现流数据特征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流特性来实时调整有效特征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在TREC Spam Track语料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垃圾邮件过滤高准确率的同时,使垃圾邮件过滤计算的时间性能和空间性能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电子邮件的依赖性越来也高,垃圾邮件的过滤已经成为了目前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自从图像垃圾邮件出现后,已经有一些学者对其过滤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以特征提取来过滤图像垃圾邮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