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 前言现代“生抽”酱油生产工艺,采用纯种制曲,稀醪浓盐晒露发酵,通过液汁回浇调节控制,便于耐盐乳酸菌和耐盐酵母菌繁殖发酵,获取独特天然晒油风味.由于产生酱香风味的菌种是自然接入酱醪中的,在酱醪中生长繁殖较长时间后才达到发酵高峰期,所以酱醪发酵需3~4个月才成熟。笔者结合酱油各种生产工艺特点,采用稀醪无盐保温水解,加入生酱油和盐水进行稀醪低盐晒露发酵工艺生产“生抽”酱油,结果产品保留原有风味,发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薏仁米替代麸皮用于酱油酿造可行的基础上,通过将球拟酵母(T酵母)和鲁氏酵母(S酵母)添加到薏仁碎米酱醪中以探讨增香酵母添加方式对薏仁碎米酱油风味成分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处理的还原糖、总酸、氨基酸态氮、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在发酵第15 d和45 d分别添加T酵母和S酵母为2×10~6个/g(酱醪)时,酱醪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态氮及总氨基酸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8%、14.63%、2.41%及60.88%,且酱醪中酯类和醇类的种类及含量明显提高。结果表明在高盐稀态薏仁碎米酱醪中添加T酵母和S酵母有利于薏仁碎米酱油品质的风味成分的提高,使薏仁碎米酱油的酱香和酯香更浓郁,风味更醇厚。  相似文献   

3.
发酵法酱油酿造工艺,在我国主要有两大类:即传统的高盐、低温、长周期的稀醪发酵法和以低盐固态发酵法为典型的速酿法。而低盐固态酱油酿造工艺的创立,是我国酱油酿造工业的重大改革,它使传统的、长周期的酱油生产在一个月左右时期内完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厦门“仔法”酱油酿造技术,其工艺内容涵盖“仔法”酿造豆酱和开清2部分,工艺特点在于采用老曲、高盐浓醪酿制,套色稀醪发酵,多次浸出提取。产品体态清亮秀气,色泽红褐艳丽,酱香醇厚兼具肉香风味,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5.
酱油生产技术(二) 酱油的分类及主要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鲁肇元 《中国调味品》2002,(2):45-46,42
1 酱油的分类1 1 按标准划分根据GB1 81 86— 2 0 0 0“酿造酱油”标准及SB1 0 336— 2 0 0 0“配制酱油”标准的规定 ,我国酱油产品 ,按生产工艺的不同 ,划分为“酿造酱油”及“配制酱油”两大类。1 1 1 酿造酱油标准规定 :酿造酱油 ,系指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小麦和 /或麸皮为原料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料。“酿造酱油”再依据工艺条件的区别 ,细分为 :1 1 1 1 高盐发酵 (传统工艺 )包括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高盐固态发酵酱油 ;高盐固、稀发酵酱油。1 1 1 2 低盐发酵 (速酿工艺 )低盐固态发…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厦门“翎仔法”酱油酿造技术,其工艺内容涵盖“翎仔法”酿造豆酱和开清2部分,工艺特点在于采用老曲、高盐浓醪酿制,套色稀醪发酵,多次浸出提取。产品体态清亮秀气,色泽红褐艳丽,酱香醇厚兼具肉香风味,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7.
咨询台     
问 :什么是酿造酱油 ?什么是配制酱油 ?二者怎样鉴别 ?答 :酿造酱油fermentedsoysauce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 81 86— 2 0 0 0的定义 ,是“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小麦和 /或麸皮为原料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酿造酱油按发酵工艺不同 ,又可分为两类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含固稀发酵酱油 ) :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 ,小麦和 /或小麦粉为原料 ,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 ,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 ,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 ,再…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作为日本传统酱油的酿造酱油,酿造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图1)[1].首先,将曲菌接种于经蒸煮的大豆和焙炒的碎小麦混合物上,经固体培养制成曲,从而获得各种的酶类;之后,把曲与食盐水混合制成醪,经半年至一年的原料分解和乳酸菌、酵母菌的发酵,经后熟过程获得酱油特有的香味和颜色;最后,熟醪经过压榨,得到的生抽酱油经加热后就成了酱油产品[1].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根本上规范调味行业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酱油新标准已于今年 9月 1日起正式实施 ,届时“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将分别标注。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小麦和 /或麸皮为原料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合格的酿造酱油中不存在致癌物氯丙醇。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 ,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在配制酱油生产过程中 ,当用盐酸水解植物蛋白产生氨基酸时 ,会生成氯丙醇。很多厂家不愿在配制酱油上标注 ,而是以生抽、老抽、饺子酱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高盐稀态酱油酿造过程中的乳酸发酵工艺。在对各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择酱醪温度、乳酸菌添加量、酱醪pH值三因素三水平进行中心组合实验,建立乳酸乙酯含量的二次回归方程,确定高盐稀态酱油酿造工艺中乳酸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添加量4.6×106 cfu/mL、酱醪品温27.2℃、酱醪pH 5.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所得原油的乳酸乙酯含量达到9.58mg/L,提高18.3%;而且酱油的整体香气浓郁度(特别是酯香)提升明显,口感醇厚、爽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情创新酿造酱油从天然晒露经历无盐发酵、低盐速酿至目前多种工艺并存,中国酿造业走过了漫漫长路,在中国酿造发展历史中,酿造科技进步促进这历史的延续。在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作为中国主体酱油时候,科技工作者就培育优良微生物,强化米曲霉酶系,改进酿造工艺,使用新颖设备,使产品质量满足消费需要,使酿造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多种工艺并存发展中,高质量酿造酱油是消费者首肯、也是企业首选。高盐稀醪发酵酱油,从技术上讲其品质是优秀的,从市场上讲正处于强登国内市场之势,但在中国目前有85%低盐固态酱油国情下,全力发展高盐稀态…  相似文献   

12.
传统酿造豆酱采用“十水三分盐”的操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料配水调盐,是传统酿造工艺的关键技术,古人采用“十水三分盐”的酱醪酿制方法,酿造出具有传统风味特色的豆酱、酱油。“十水三分盐”的制醪操作理念,从古至今,师承前人世代沿袭,是旧式酱 坊酿造操作中未成文的法规和章程。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根据台湾投资者提供的台湾乌豆酱油酿造及品质要求,指导乌豆酱油的的投产工作。认为台湾乌豆酱油的酿造工艺,以陶缸为制醪发酵容器,按不同的原料重量和不同比例的食盐量分层下料,人为地塑造了一个有利于分解发酵的制醪系统。既保证了制醪发酵过程的安全;也有利于分解产物的溶解,有效成份的渗出,自然地形成一个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制醪体系。从而,使传统的“前致油”工艺更趋合理完善。它的成功对我们在考虑;日工艺的改革和完善工艺措施方面都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基于上述,本文就台湾岛豆酱油工艺流程、制醒管理作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传统酿造酱油先用低盐固态发酵制酱醅,后用高盐稀态酿制酱醪的工艺技术。其工艺流程可用“操作言做”概括,即“候胚、蛏醅、看酱、开清”。领悟其奥妙,对继承传统、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提供参考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鲜”,酱油可是老百姓烧菜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与记忆中“零拷酱油”的单一选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的货架上排满了各式包装、各色品种的酱油。生抽、老抽、酿造酱油、调配酱油,  相似文献   

16.
耐盐性鲁氏酵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是酱油酿造过程重要的增香酵母菌.文中综述了鲁氏酵母菌的基本性质、耐盐机制、对酱油酿造过程的消长规律及主要作用.并指出了鲁氏酵母菌在酱油生产应用中现存的问题,表明了采用育种及固定化等技术提高鲁氏酵母菌的增香作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天然发酵酱醪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香酵母JM01,经鉴定为球拟酵母属的球形球拟酵母.研究了该菌的耐盐性,在16%氯化钠麦芽汁培养基中JM01生长良好,细胞数可达108个/mL.并研究了该菌在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中生长特性,发现其最适生长条件:温度25℃~ 28℃,pH值为4.5~5.5,接种量4%(v/v),葡糖糖添加浓度4%(w/v),该条件下摇瓶发酵30h~33h制得JM01种子液.根据JM01生长特性,确定了生酱油增香工艺操作要点.增香发酵后酱油酯香、醇香浓郁,风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雷锦成  常煦 《中国酿造》2014,(3):117-120
从酱油发酵的本质出发,结合现阶段国内酱油工厂实际生产情况,对酱油快速发酵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蛋白质、淀粉类物质快速水解和通过对酵母等产香微生物的发酵调控使香气物质快速生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别论述,并就相关发酵工艺改进进行了细致讨论,为缩短酿造高品质酱油的发酵工艺提供了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发明是用大型酿造罐,在酿造酱油醪时,把醪或醪液从罐中取出一部分,待调节温度后,再将其返回罐内为特征的酱油制造方法。这项发明是关于酱油制造的方法,更详细地说,即是用大型发酵罐,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油率高,质量好的酱油的方法。酱油酿造是醪与食盐水混合,再将其加温发酵。但是由于醪的吸水性差,所以有酱油质量不好的看法,再加之用机械强制搅拌又受到限制,所以在短时间内搅拌全部醪液,同时又使其均匀加温,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促成酱油酿造时间长的重要原因,因此由于上  相似文献   

20.
嗜盐片球菌在减少酱油二次沉淀和生物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酱醪中筛选得到了一株嗜盐片球菌,该微生物扩大培养后在酱醪发酵前期添加1×106CFU/g到酱醪中并按照高盐稀态酱油酿造工艺进行生产。所得酱油于50℃/震荡条件(200r/min)下进行破坏性实验。利用肉眼观察法和冷冻-离心法检测其二次沉淀形成时间和生成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生物胺含量,利用滴定法和定量描述分析法对酱油理化指标和风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嗜盐片球菌显著延迟了(15 d)酱油二次沉淀出现时间并减少了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89.12%,p0.01)和生物胺含量(55.21%,p0.01),其中色胺和酪胺含量分别下降了100%和77.00%。由于嗜盐片球菌利用酱醪中的糖类物质(总糖和还原糖下降56.32%和64.56%)产生了酸类物质(增加29.80%),因此导致了酱油酸味及酸香和焦糖香增强,甜味减弱。添加嗜盐片球菌导致的酱油滋味和香气的改变容易通过勾兑工艺进行调整,因此在酱醪发酵阶段添加嗜盐片球菌是解决国产酱油二次沉淀和生物胺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